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继新 《天风》2001,(12):44-45
我们经常说:“圣经是神的话”。的确,圣经是神的仆人受圣灵感动所写出的文字,是神的话。今天,我们很容易获得一本圣经,能够很方便地阅读神的话,们这个待遇其实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回顾历史,就在几百年前,在宗教改革之前,当时的教会不允许平信徒读圣经。后来在很长的时期内,虽然教会允许平信徒读圣经,但由于印刷术不很发达,想得到一本圣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
柳松 《天风》2017,(8):44-45
16世纪,德国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所发起的宗教改革,带来了一场消除当时天主教内部赘疣的变革,一场神学理论和宗教实践上的变革。而对于路德这位伟大人物影响最大的,也是引发其进行宗教改革的源头,乃是圣经。马丁·路德曾起誓忠于圣经,终生捍卫圣经真理。中世纪,一般人很少接触圣经,通常只在弥撒中听神父用拉丁文诵读几段经课。  相似文献   

3.
1.圣经的内容 圣经,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就其作者而言,绝对是一部独特的书。 它的内容是根据它要回答的问题决定的。科学和哲学著作要回答的问题是:事物本身是什么?或者世界是用什么构成的和怎样构成的?而圣经要告诉我们的是事  相似文献   

4.
"圣经翻译"似乎是现代社会中一项"不为普通信众所知"的教会事工。但事实上,圣经翻译的工作哪怕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世俗社会里,也仍然牵涉到许多相关因素,比如说译经者群体对目标语的文化上的理解(汉译圣经曾经就"神"和"上帝"、"浸礼"和"洗礼"词汇的选择和使用而出现争论和协商)、译经使用的源本、译经活动的旨趣等等。16-17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圣经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学术和教会工作,甚而至于在历史事件表面看起来,其中政治考量和神学"斗争"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圣经翻译"成了新教和反改教的天主教双方互相争斗的场域。那么"杜埃版圣经"的翻译策略和操控因素就很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4,(11):56-56
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合办有关"中国教会事工展"的征文比赛为鼓励"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展览期间曾到会参观的人士,通过文字分享参观展览后的感受,以及思考圣经如何影响生命,藉此推动信徒多阅读圣经,并关注中国教会圣经事工,香港圣经公会与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分别以"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观后感"及"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圣经对生命的影响"作为比赛的题目,联合举办了一项名为"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的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公开组"四个组别。  相似文献   

7.
"侍奉"和"事奉"两词,经常出现在<天风>等基督教读物中.国内新近出版的圣经一律用"侍奉",灵修书中"侍奉"和"事奉"通用,而海外教会多用"事奉",究竟用哪个词更正确呢? "侍奉"或"事奉"的词,在圣经及灵修著作的原文中,并无差别,都是同一个词.那么,为什么会有"侍奉"和"事奉"两种不同的写法呢?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2,(11):40-40
圣经中神的话语是用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写成。为了让每个信徒都能够研读神的话语,译经事工就不可或缺。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更新、发展,因此即便在同一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圣经版本出现,中文圣经也是如此。近年来中文圣经新译本的翻译事工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汉语圣经协会所主持翻译的新汉语译本就是其中之一。经协商,基督教全国两会将在近期出版和合本与新汉语译本的对照版,为众肢体灵修研经提供新的参考。在此,我们特刊出一篇根据此版本对照后而写的灵修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4,(10)
香港基督教界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给予积极评价 从8月6日至10日在港展出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市民及基督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反响。多名香港基督教界人士表示,圣经事工展不仅是内地与香港教会的盛事,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说,圣经事工展使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在展览筹备时,两地同工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展览更让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了解到内地圣经事工的发展--海外有些人认为内地圣经很少,受到很多限制,有的甚至怀疑内地圣经不是全本。事实上近十年来,内地每年的圣经印刷量高达250万本之多。此次展览不仅消除了上述疑问,也表明中央政府和内地教会对圣经事工的重视和支持。他表示,圣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的教会中,还存在超现实的论调,给信徒们带来了消极、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心理。有人根据圣经“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的内容,断章取义地用这一节圣经给信徒输入片面的思想,结  相似文献   

11.
6月20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主教团秘书长郭金才主教接待应邀来访的联合圣经公会中国事工部柯伟生主任,香港圣经公会董事会副主席李正源先生,联合圣经公会中国事工部胡丽春、张玉珊一行4人。郭主教向客人介绍了"一会一团"与联合圣经  相似文献   

12.
举手与按手     
慕义 《天风》2001,(5):24
在圣经中常提到举手与按手,手的不同动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上帝起初造手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最本来的意义,上帝造手成为人身体的帮助,扶助身体去做合乎上帝旨意的事。手最初最原始的使命是让人用手拿食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圣经是普世基督徒的经典,圣经的主题只有一个,上帝爱人,并在基督里为人预备救法……——上海基督教自传研究事工组同工在座谈《圣经密码》(以下简称《密》书)一书时指出: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基督徒需要阅读圣经?阅读圣经究竟有何益处?我们阅读圣经直该有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阅读圣经应该寻求的是什么?……引起学习动机,固然是教育心理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确定所追求的目的,则更是我们阅读圣经之前所应先作的事。  相似文献   

15.
林文恩 《天风》2001,(6):46-47
圣经观是神学思想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事工。正确的圣经观意味着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解释神圣的启示。本人拟就《马太福音》中的“登山宝训”中所包含的爱的信息来尝试一下如何去正确地理解圣经,理解基督耶稣的教训。《马太福音》第5至第7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描写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  相似文献   

16.
路加福音10:38—42记载的马大和马利亚接待主耶稣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圣经,这段圣经让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事奉:从马利亚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安静的内在的事奉,从马大  相似文献   

17.
梅康钧 《天风》2008,(1):18-19
当我们住研读圣经的同时,如何积极地用圣经.从圣经的光照中,应对社会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基督徒自身与众不同的善心、善行,表达基督精社,持久地爱人、服事人、将灵命生活与社会生活很好连接.  相似文献   

18.
晓望 《天风》2005,(11):F0002-F0002
2004年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后,海外教会及教会机构纷纷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能够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让普世更多了解中国教会的圣经事工,为此经全国两会充分准备,决定“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美国举办。2005年2月和8月中国基督教两会两度组团访美,往2月的访问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I0001-I0001
2019年12月7日至8日,基督教全国两会圣经事工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举行“圣言常存”——“圣经日”系列活动,旨在唤起全国基督徒对圣经事工的重视,从而更爱圣言,更好地支持圣经事工!连续两个半天的活动十分丰富,举行了“百人抄经”、圣经事工座谈会、圣经日主题礼拜、中国教会青年作者新书签售、手抄圣经颁奖等系列活动,当天崇一堂两场礼拜共有七千多人参加活动。现选取一些活动图片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丁光训 《天风》2004,(7):25-32
2004年8月5日,一个被海内外同工、同道称之为历史性首展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揭幕,为了使海内外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教会圣经事工的发展,本期特刊发1990年11月丁主教在美国宗教学会和圣经公会联合年会上的演讲"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一文,以飧读者,希冀在"独特而令人向往的信息"中,使更多的中国教会的牧者,在处境发掘和宣讲圣经在新的时代的亮光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