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账户:理论与应用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非替代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特殊的心理运算规则,心理账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价格感知;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消费预算的研究。未来将在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研究,对心理账户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心理账户深刻地体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在行为经济学的大背景下开始研究的。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与经济账户的运算法则不同,它具有非替代性。心理账户与金融投资结合形成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心理账户与消费经济结合,形成了行为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玲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274-280
风险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心理因素的加入,其中的价值运算有不同于经济学与数学的运算规则。价值的心理学界定可以总结为三方面:效用、值函数、心理帐户,三种界定遵循着不同的心理学规律。Kahneman提出的值函数概念具有承先启后,集其大成的作用,它破除了理性神话,显示了价值运算对认知加工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心理账户是指个体对经济行为进行编辑、分类、预算以及评估的过程。心理账户中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享乐主义编辑、非替代性和局部账户。这些特征又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享乐主义编辑受事件框架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非替代性和预算控制受模糊性的影响, 局部账户受价值原始水平、语义联系程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未来对心理账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理账户特征的普遍性、心理账户的机制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魏勇刚  李红 《心理科学》2007,30(6):1514-1516
心理账户是普遍存在于个体心理中的一套或者多套记账体系。这种体系往往是以非预期的形式存在,并对个体的行为决策产生潜在的影响。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得个体在行为决策时往往无意识地偏离正常的价值判断或者计算法则,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作用机制可以解释儿童心理理论、价值判断、情感决策以及自我控制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账户”是个人、家庭或企业集团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记录、编码、分类和估价的心理过程,它揭示了人们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内在认知编码。研究对全国9个省市1268名有效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二阶因子验证发现:中国人的心理账户系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3-4-2”分类结构。即收入账户有“工作相关的常规收入”、“非常规的额外收入”和“经营收入”三个账户;开支账户有“生活必需开支”、“家庭建设与个人发展开支”、“情感维系开支”和“享乐休闲开支”四个账户;存储账户有“安全型保障账户”和“风险型存储账户”两个账户。心理账户的分类研究对探究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有着有别于经济账户的运算法则。实验研究发现,改变薪酬的预期参照点,可以改变人们对同一结果的认知评价,从而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低金额奖酬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物品,而高金额奖酬是人们倾向与选择现金。  相似文献   

8.
心理模糊性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谋超 《心理学报》1981,14(1):66-77
本文初步得到如下三点结果:1.表征了人类心理概念化具有模糊集(Fuzzy Sets)特征。2.经验地评论了L.A.Zadeh的模糊语义定量的某些算子或运算规则。3.利用模糊熵的概念测量了人类的某些推论过程中的智力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代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新  张奇 《心理学报》2007,39(2):257-266
采用完整或不完整样例,对180名六年级小学生用样例学习两种代数运算规则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被试难以学会“平方差”运算规则,只有少数被试学会了“完全平方和”运算规则;反馈对不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用不完整样例学习难度不同的规则,其效果不同;在无反馈条件下,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都好于不完整样例;在有反馈的情况下,只有删除一步运算步骤样例的学习效果比完整样例的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含有新算符的代数运算规则学习的有效样例设计方式,分别采用“转换标记法”和“解释法”设计“指-对数转换”运算和对数运算的样例,考察了初中三年级学生代数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结果显示:(1)采用“转换标记法”设计的样例可以明显提高“指-对数转换”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2)采用“解释法”设计的运算样例,能够明显促进“对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迁移效果,并与被试的基础知识有关。  相似文献   

11.
Mental accounting is the set of cognitive operations used by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to organize, evaluate, and keep track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Making use of research on this topic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about how people engage in mental accounting activities. Three components of mental accounting receive the most attention. This first captures how outcomes are perceived and experienced, and how decisions are made and subsequently evaluated. The accounting system provides the inputs to be both ex ante and ex post cost–benefit analyses. A second component of mental accounting involves the assignment of activities to specific accounts. Both the sources and uses of funds are labeled in real as well as in mental accounting systems. Expenditures are grouped into categories (housing, food, etc.) and spending is sometimes constrained by implicit or explicit budgets. The third component of mental accounting concerns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accounts are evaluated and ‘choice bracketing’. Accounts can be balanced daily, weekly, yearly, and so on, and can be defined narrowly or broadly. Each of the components of mental accounting violates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fungibility. As a result, mental accounting influences choice, that is, it matters.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心理会计与推理选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学军  金志成  李坚 《心理科学》2005,28(3):757-760
心理会计与推理选择是行为决策理论的两个重要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它们在消费者偏好建构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心理会计的原则常常调节对奢侈品的购买与消费;在这一调节过程中,推理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还评述,在建构消费偏好的过程中,消费者有时选择最充分的理由,而不是选择最佳的选项;在其它一些情况下,消费者聚焦理由可能导致购买决策与消费体验之间的矛盾,以及偏好的非传递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nception of mental files, aimed at addressing Frege puzzles. Classical Frege puzzles involve ignorance and discovery of identity. These may be addressed by accounting for a more basic way for identity to figure in thought—the treatment of beliefs by the believer as being about the same thing. This manifests itself in rational inferences that presuppose the identity of what the beliefs are about. Mental files help to provide a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nd capable of this presupposition, but more must be said to show how it may be rational. I argue that this can be done by drawing out the way in which mental files interact with a thinker's motivational states and so come to have normative functional properties. I show how this theory works better than some other treatments of mental files.  相似文献   

14.
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是心理疾病患者内化公众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形成自我偏见和歧视的现象.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是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高危因子.自我污名可能是通过引发患者的消极认知、负面情感和自我歧视行为来危及心理康复过程的.对自我污名的干预应针对患者和社会公众分别加以实施.未来可以从理论构建、测量工具和干预措施的改进,以及去污名与心理康复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自我污名本土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与智力正常学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轻度智力落后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有待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