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2.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24,(3):43-44
<正>在教会中,有些信徒不大喜欢去做礼拜,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觉得主日讲道过于平淡,缺乏新意,牧师讲的都是他们熟知的教理以及寻常的见证,听道时一坐就要一个多小时,令他们昏昏欲睡,觉得十分无趣。这些信徒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主日礼拜的根本乃是敬拜主,而不仅是听道,他们需要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但是与此同时,教会牧者也要思考,如何使主日讲道的信息更丰富、精彩,令弟兄姊妹喜闻乐见,更愿意去参加礼拜。  相似文献   

4.
李鸣 《天风》2005,(12):26-27
传道人和信徒既是讲道和听道、牧养和被牧养的关系,又互为肢体、互为弟兄姐妹,需要彼此理解、配合,使每次礼拜中讲道的和听道的都同蒙一位圣灵的感动。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们这里是一个农村的小教会。可能是信徒本身素质存在问题,在聚会时常常不专心听道,为此教会安排一个同工管理秩序。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听到有讲话的,她就用手势制止。一会儿又讲起来了,她就小声说:“别说话。”仍然无济于事。为此,讲道的人在讲道之前也作过祷告,那爱讲话的就是没感觉。有一次,这位管理秩序的同工实在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别再讲话了。”爱讲话的人受不住了,过后就在B同工面前说:“我这么大个人,要听她吓唬,再这样就不去聚会了。”同工B也是出于对教会的好,就向教会主要负责人A反映信徒的说法,并  相似文献   

6.
胡俊杰 《天风》1995,(3):14-14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徒的信仰素质,了解基层教会存在的问题,增强广大信徒抵制异端和敌对势力渗透的能力,密切市两会与各地教会的关系,去年11月,河南省漯河市基督教协会组织了第二次讲道团。其具体作法是: 一、市基协从三县一区各抽调两名同工作为讲道团成员。这8名同工或系金陵神学院毕业,或由河南神学班毕业,个个年富力强,有一定的讲道恩赐和信徒基础,讲道团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俊 《天风》2016,(8):10-11
正信徒众多及信徒结构的变化,对讲台工作及讲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开放以来,在上帝的赐福及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教会信徒人数不断增加,出现了"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局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有所加剧。信徒增多,牧人不足;信徒素质提高,牧人水平较低;中青年、知识分子信徒比例  相似文献   

8.
我是爸爸     
耿卫忠 《天风》2009,(7):10-11
作为一名教牧同工,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在教会是牧师、长老、传道或是堂会的负责人,在家是儿女、父母、兄弟或姐妹。在教会要牧养好信徒,在家同样也要牧养好自己的家人。教会圣工重要,家庭责任也不能忽视。其实我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圣工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证道。在一次讲道之后,与几位同工和信徒交流了我的育女心经。他们很感兴趣,愿意我能有更多的分享。以下是我身为人父的心路历程,与大家一起分享,共沐主恩。  相似文献   

9.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卜宪贵 《天风》1996,(1):36-37
在相隔县城60多里路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小的教堂,里面常常拥挤着满满的一屋子人,他们都能静静地坐在这里听道。我今天要见证的,是我们教会三名传道人中的一员,她叫高钟秀(43岁),是教会由最初而至今的义工讲道员。  相似文献   

11.
利未 《天风》2016,(7):38-39
正教会是永生神的家,也是众圣徒的心灵之家,可总是有人要离家而去。教会信徒流失也是牧会实践中的棘手之事。有人说,我要去别处聚会,那里有圣灵,那里有爱心;有人说,我要在家里独自仰望神,上教堂只是形式,形式不重要;有人说,我参加网络教会,可以听到很棒的讲道,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我还能在网络教会里担纲主礼、讲道、献唱呢。可是,我想对你们说:"别走,教会需要你!"不完美的有形教会教会分为有形教会与无形教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8)
正曾经听到有位姊妹说:"我之所以听某堂会的讲道,因为他们讲道时间短,也就20分钟到30分钟,信息精炼。而我所属的另一堂会每次都要讲将近一个小时,内容拖沓。因此我选择时间短的,既有收获,又不浪费时间。"其实关于讲道时间长短的争议,早就存在于教会中。有的信徒认为,讲道时间要长一点,最好能够达到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1)
<正>教会要传讲纯正的道,讲道事关教会的兴衰。信徒的生命光景是刚强茁壮还是软弱无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得到充足而有效的灵粮供应。讲道是教牧人员的荣耀,如何对不同的人传讲并讲好永不改变的真道,实在是件大不易的事,也应成为教牧人员毕生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2):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紧接着《尼西亚信经》有关教会的论述便是有关洗礼的论述:“我们宣认为赦罪而设的独一洗礼。”赦罪的洗礼是基督徒生命的基础,也是教会生活的起点。按《使徒行传》记载,彼得在五旬节讲道,劝勉听道的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6)
<正>记得我小时候,所在的农村教堂只订阅一份《天风》,当时在农村要订阅《天风》不是一件易事,复刊以后的《天风》不能直接订阅,只有零售。所以,教堂一本《天风》,信徒轮流传阅。每一期《天风》至少经过十几位信徒的手,传阅到最后页码残缺,纸张污腻。当时我父亲是那个教会唯一的传道人,因此他有第一个阅读《天风》的权利,因为他在讲道时还要负责向信徒传达《天风》里的新闻与见证。因此,我们全家常有机会在饭桌上先听为快。在我父亲的讲道记录本里有很多从《天风》  相似文献   

16.
董国范 《天风》1994,(1):17-18
教会事工中,讲台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日教会中,神给做传道的人们的托付是重大的,一切神的工人都不能轻忽这一托付。但是我们也要指出,有些教会对聚会敬拜及讲道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临时应付,仓促上台的情形很多,这是对信徒极大的亏欠。今天,事务多是免不了的,但传道人应该分清主次,抓作中心,致力于牧养及传道的圣工,让教会能正常复兴。以下发表的两篇文章在这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信箱     
《天风》1996,(7):38-38
天风编辑同工: 自从实行堂点发证以来,我县已有20多处聚会点发到证,这些聚会点都分散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教会多数还没有房子,都是借用信徒的住宅。屋里呆不下,多数都在院内听道。夏天挨热、冬天挨冻、雨天就挨淋,有的教会连个板凳也没有。教牧人员大量缺乏,有一部分信徒已被异端掳去。县教会也未曾派人下来管理牧养,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金     
李汶道 《天风》2005,(11):35-35
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各自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地工作。他们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并具有开拓的经济意识,一个善于作信徒的探访和调和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作工。一年后,教会很快地走向兴旺,他们三人也赢得了信徒的喜欢。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教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教会的信徒人数增长很快,按照传统的牧养方式,有时就会有信徒感到教会不够温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做好日常牧养工作的同时,更注重牧养的精细化。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追求更好。教会的牧养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应固步自封,长久不变。现在教会里的信徒结构多样,不能仅用一种方式去牧养所有的信徒,平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思考,要对信徒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分群牧养。  相似文献   

20.
在教会里,经常听到有传道人、同工这样说:“向知识高的人传道实在太难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认识误区呢?我想问题的症结正是在于传道人的文化素质和知识面。 一直以来,随着教会的复兴,很多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也来到教堂听道,但由于教会存在着牧养能力薄弱、讲道水平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