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灵异"概念在当代生存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中。(1)日常用语中"灵异"的三个含义已经包含在雅斯贝尔斯的术语中。(2)雅斯贝尔斯在早期的灵异学研究中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即便是针对不同的实事内涵,确切地说,在雅斯贝尔斯这里,现象学的方法是针对心理病理的此在分析。(3)"灵异"既被解释为主观的,也被解释为客观的。(4)雅斯贝尔斯在后期展示了一种灵异学的思考,它不仅系统地把握历史的和当下的灵异现象,而且也提供了一种通过向唯一者的生存超越来克服现代灵异学的存在哲学构想,因此也提供了一种生存哲学的伦理学。(5)在后期雅斯贝尔斯那里,现象学方法与生存的此在阐明之间的联系已然丧失,因为在早期雅斯贝尔斯那里,对意识内在的现象学描述在内容上已经很大程度为心理病理学的生存分析工作所取代,而在后期雅斯贝尔斯那里,它在方法上最终也为生存超越的阐明构想所取代。从总体上说,雅斯贝尔斯的灵异学思想,早期处在现象学与心理学之间,晚期处在哲学与宗教之间。  相似文献   

2.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20世纪德国精神病理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一生从事过多种专门科学的研究,最初由法学转向医学,继而转向心理学,最后转向哲学。本文回顾作者如何通向哲学之路,描述了作者跟同时代哲学家的关系,勾画了哲学思维活动的基本任务:“哲学必须指明真理,指出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们可以把雅斯贝尔斯从《普通精神病理学》走向《哲学逻辑学》之路标明为从精神病理学走向社会病理学之路。哲学逻辑学是理性的自我意识或工具论。雅斯贝尔斯强调精神境况的三条原则:合理性、自身存在的主体性和实际现实。自身存在的主体性总是与合理性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对实际现实的变革产生影响。哲学逻辑学被理解成一种新的合理形式,而雅斯贝尔斯恰恰借助其“大全哲学”奠定了这一新的统一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的一切现代哲学家当中,卡尔·雅斯贝尔斯对印度哲学研究得最多。虽然雅斯贝尔斯本人没有说过他的思想受了印度哲学的影响,然而,他的思想在其一般特点方面和对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解决方面都跟印度思想极其相似。本文的任务就是要指明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与印度哲学之间的若干重要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外刊学论     
米荣:"从对立到互惠:雅斯贝尔斯论科学、哲学及其关系"(Miron,R.,"From opposition to Reciprocity:Karl Jaspers on Science,Philosophy,andWhat lies Between Them",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44,N..2,June 2004) 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中对科学、哲学及其关系曾有过具体论述。依据纯康德论的观点,科学是现象对象的普遍性的有效知识;雅斯贝尔斯的思想中也包含了对科学如此这般的看法,他认为科学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方法、总体的和有意识的理性。另一方面,哲学是个人生存的超验思维模式,它通向存在(being)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显然,他的这一哲学观仍然是其存在论哲学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看待雅斯贝尔斯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述呢?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存在主义相当流行。即使不是“存在主义”这种自己意识到的思想,起码是存在主义的情绪或者态度在迷惑着人们。这种状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即使在自称为现代唯物主义者的人当中,也因此而出现了名为“主体唯物主义”的修正主义主张,由此可见它的影响。其次,在存在主义哲学家中间,创办了“雅斯贝尔斯协会”(雅斯贝尔斯是现代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个协会现在改名为“存在主义协会”,出版季刊《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7.
由维多里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和R.皮珀尔出版社出版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书信往来》[1](P299)属于一份重要文献,它洞察了这个世纪两位思想家的哲学关系史,并且通过这一历史透视了这个时代的某些问题。最初我曾按照汉斯.萨尼尔(系雅斯贝尔斯-书信编者)的意见在前面标上了《相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虽然以“生存哲学家”自许,但他的“生存哲学”至今人们依然见仁见智,毁誉不一。不过,他应该感到慰藉的是:他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一书中提出的“轴心时期”的史学范畴,却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至今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雅斯贝尔斯的所谓“轴心时期”,意指的大约是从  相似文献   

9.
对于从康德到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发展的考察,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雅斯贝尔斯是以康德作为他的出发点。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在概念上和作法上都是康德式的”,——如果我们回想一下那些保证我们作出这样论断的根据时,那末,上述结论就更为清楚了。但是,这里发生一个困难。雅斯贝尔斯是以康德作为他的出发点,这样说是有一个前提的,而这个前提是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对这个前提很自然地提出的解答就是:当康德说休谟曾把他从武断的迷梦中唤醒。“我坦白承认,正是大卫,休谟的提示这件事,在许多年以前第一次打断了我的武断的迷梦,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雅斯贝尔斯哲学基本概念:世界、大全、现实、Existenz的分析和阐释,揭示了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主要轮廓和基本精神,并予以了简明扼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6,(6):69-77
1932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他的鸿篇巨著《论真理:哲学逻辑学第一卷》(1947)不单单是知性逻辑学,而是现实生存的人的全部逻辑学。这部作品从对"时代的真理"的简要反思入手:真理不是占有,而是道路。真理"生成于思维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中"。在真理之路上,人想成为他自身,他把这个永恒的、远离现实的思维经验为一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因为思维的真理性仅仅在于"它发生在时代中,并且与生活本身的历史现实性固结在一起"。对这一哲学逻辑学,雅斯贝尔斯时而称之为"基本思想"、"基本知识"、"第一哲学",时而称之为大全样式的哲学或者用其自创的术语称之为"大全论"(Periechontologie)。对于他来说,大全论这一基本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说明了真正的哲学思维的意义:人类正是通过参与大全存在,亦即通过参与出于起源的生活而走向人类自身。在此,他追踪一种三个层次的工作概念:第一层次对逻辑学史的分离过程进行描述;第二层次对这一过程进行概要性地综合;第三层次对理论的、意识形态的和科学个别定理进行批判。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核心思想是"大全论",即大全诸样式的学说。雅斯贝尔斯率先把人格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加以主题化,从而使业已丧失殆尽的一种有区别的德国哲学重新归于生效。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理性属于人格发展的动态方面,它与归入合理层面的知性截然相反。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它把不同的现实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理性不仅是哲学逻辑学的源泉,也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  相似文献   

12.
梦海 《现代哲学》2003,(3):99-105
本文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大全论中的大全存在。通过将存在理解为大全,雅斯贝尔斯提出了新的存在学说。雅斯贝尔斯的大全论不是存在的知识,而是存在的确认。通过哲学基本操作和大全根本知识,大全论把生存、自由、超越者等非对象性真理显现给了人的有限思维。  相似文献   

13.
该文所论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纳粹执政前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这两位德国哲学大师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从他们的初识,到组成要革新学院哲学的“战斗集体”,他们各自对对方著作的评价,直至在交往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等,进行了钩沉,并作了系统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交往对各自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基于存在主义哲学以及对东方世界的奇妙兴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在哲学研究生涯晚期对东方精神世界和中国哲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突破"基督教历史哲学的世界史观",较为接近"文化多元论"的哲学史观。与传统欧洲中心论哲学史观不同,雅氏跃出欧洲中心主义的藩篱,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话题.本文作者围绕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等著作,重新探讨了海德格尔前后思想与纳粹主义的内在关系.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的亲合性并非是他校长任期以后就放弃了的暂时的亲合性,而是自始至终都与其自身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恒久的亲合性.不仅他的早期思想就坚信纳粹主义代表德意志民族的未来,他的后期思想也坚信想象中的纳粹主义代表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在与纳粹主义的深远而持续的联系中,海德格尔扮演了一种出卖理性、不负责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先秦哲学与爱国主义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萌发于先秦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历史轴心期理论”认为,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并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  相似文献   

17.
京都学派哲学家田边元乃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在日本的接受与转化之肇始者。田边元经由消化黑格尔的辩证法及批判西田几多郎的场所论,来建构出自己以"种的逻辑"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的哲学扮演着推进者的角色。相对于道元的时间性存在具有宗教体证的现实论向度,田边元的时间性存在明显停留在哲学信仰的层面,而海德格尔的时间性存在则充满了解释学现象学或此在生存论的观念论维度。道元与田边元的宗教哲学在超越论的辩证性格上,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有一线之隔,但田边元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在观念论的分析性格上,和道元的现实哲学(真实哲学)之间则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哲学终结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大学哲学 霍希克佩尔:雅斯贝尔斯教授先生,我很高兴,我能够就“哲学终结了吗?”这一题目向您提出几个问题。但是,许多事实甚至哲学家本人的言论也似乎暗示了这一题目。关于这一主题,现在我可以依次从不同角度向您提出每个特殊问题吗?首先,应当把在高等学校的哲学之衰退的意义仅仅视为表面的和暂时的现象吗?  相似文献   

19.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的启发。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而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思想参与的话,“轴心时代”这一概念会不会出现,都是值得考虑的。反过来,正是借助于作为存在哲学大师的雅斯贝尔斯的复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只是雅斯贝尔斯寻求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对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的探寻,来思考和揭示人性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共同的起源和未来,从而为他的世界哲学理念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在崛起中的六种西方哲学思潮范燕宁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哲学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西方哲学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些原有流派继续发展,但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哲学思潮、流派迅速崛起,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一)合理主义合理主义又叫合理性哲学,最近十几年来在欧洲大陆和英美国家广泛流行,已成为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中的一个新热点。目前西方各国哲学出版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有进一步发展之趋势,尤其是在德国哲学家中讨论更为热烈。合理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试图扬弃传统理性的产物,也是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互渗透、接近的产物。它起源于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尤其是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抨击,以及对西方科学技术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危机的哲学反思。本世纪前50年,“哲学在其形而上学和黑格尔以后的潮流中,正在朝向一种合理性理论的会聚点奔去,”并最初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特点。柏格森、胡塞尔、韦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以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形式,确定了哲学合理性的界限。60—7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中的新理性主义崛起,波普尔、库恩、拉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