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米雷兹等人认为,要界定"真正"由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首先需要对内容与媒介进行区分,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媒介,然后从该媒介的特征中导出它所特有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虚拟现实具备"视角保真性"和"情境实在性",将导致主体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与现实世界中的体验趋同,因此我们在运用该技术时应采纳"等价原则":如果让主体在现实世界中承受某种体验是错的,那么让他在虚拟世界中承受类似的体验也是错的。但事实上,由于"等价原则"建立在"错觉主义"的基础上,而"错觉主义"只适用于不存在认知渗透的体验,因此"等价原则"本身也存在相应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生命美学必然面对一个"美将如何实现"的问题。审美体验是实现美的中介。在生命美学中审美体验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弄清楚体验(审美体验)在生命美学中的地位、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顿悟体验研究是揭示顿悟本质的重要途径。先前研究从认知角度对顿悟问题解决中的"旧而无效解题思路如何抛弃"与"新而有效解题思路如何形成"过程进行了颇多探讨,但较少探讨顿悟体验本身。顿悟体验研究对理清创造性顿悟中关键过程间的关系及阐明顿悟的科学规律均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创造性顿悟的"新旧交替"的动态视角,本项目拟借助多元方法来对言语类和视图类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解题阶段和答案闪现阶段的顿悟体验的心理实质与脑机制进行研究。本项目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和优化顿悟问题研究的方法学体系,而且能从知情转化层面深化对创造性顿悟脑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宗教体验及其神经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体验是人在宗教活动中的心态或体悟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它是一个过程.其神经基础的研究表明,宗教体验过程中大脑的某些特定区域被激活.这些研究表明宗教体验与认知和情绪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有关宗教体验实质的结论吻合,但这并不表明大脑中存在"上帝脑区".该文简要介绍了宗教体验的概念、神经基础的一些研究,并对该领域内的一些问题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准确理解狄尔泰"体验"概念意味着站在其生命哲学的立场思考哲学问题。"体验"概念表现了狄尔泰生命哲学的丰富性。在近现代德国哲学的框架内,通过考察体验分别与"内知觉"及"意识事实"二者之间的关联,辨析此二者本身的特定含义,澄清狄尔泰提出的"现象性原理",体验概念与现象学的关系将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6.
体验哲学认为人类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是在体验感知和主客主多重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类对于世界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选取中医学概念"神"以及相关成语为语料,对其概念系统的构建和认知模式进行初步分析,探究中医"神"概念背后的独特身体体验、空间体验和文化体验性.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宗教体验——以内丹修炼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道教内丹修炼中几种特殊体验的考察,探讨了道教的宗教性和本质问题,认为道教作为宗教其"宗教性"具体体现在对"超常经验"的一步步体证,进而将道教的本质概括为"对道的体证",并进一步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义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深入解析萨特对巴塔耶的批判,来阐明其在"存在-虚无"本体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无神论人本主义的内涵:在萨特看来,无论巴塔耶如何从原则上抗拒神秘主义及其神学前提,他的"内在体验"主张由于未能跳出传统神学所构建的超越性视角,从而势必包含对某种形式的超越者的领会,由此必然会被定性为一种神秘体验。总之,巴塔耶未能通达真正意义上的无神论,即那种拒绝以任何方式在关乎人的问题中置入"非人"因素、始终坚持在"人"这个单一而绝对的内在平面上考量一切问题的思想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们具有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意识统一原则,或者也是自我统一原则.一方面是体验的一个关联、一个联系,无论是作为主观身体的感知系统,还是作为在当下化中的自我形式,另一方面是在原样式(原本)中的被体验状态的特征.联系、关联允许一种"或多或少";原本被体验状态的特征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这里有一种"或全或无".我们在哲学讨论中所理解的"我"和"我的体验",大致是从这两个源泉中获得滋养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幸福体验与其关注的焦点密切相关。研究1采用图形聚焦范式,结果发现个体在情绪体验中出现聚焦缺失的聚焦错觉现象,聚焦缺失组个体的总体幸福体验低于非聚焦缺失组;研究2通过启动范式操纵被试的聚焦缺失程度,结果发现,高聚焦缺失个体的情绪幸福比低聚焦缺失的个体更低。2个研究结果发现:聚焦缺失是导致人们低幸福体验的根源,聚焦缺失使人们高估缺失所占整个生活比例,出现"缺失放大"现象。研究将聚焦错觉从"情感预测偏差"领域拓展至"当下幸福体验"领域,同时从聚焦"实物类匮乏"跨越到聚焦"抽象性缺失感",并初步揭示出"缺失放大"机制,未来或可进一步探讨聚焦缺失影响幸福体验的"缺失放大"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真正能留给人们静下来的环境不多。景观装置艺术不仅可以使人们停下脚步细心观赏,其互动性还可以增加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引导他们的审美意趣。"慢城市"作为一种生活理念逐步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慢城市"的情感体验下应该如何对景观装置艺术进行塑造,或是如何通过装置艺术来营造"慢"的氛围,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慢城市"情感体验以及景观装置艺术中的情感体验设计,以使"慢城市"的理念通过景观装置艺术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行为数据、生理数据和主观报告"三位一体"的方法,随机抽取6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3水平(情绪体验类型:感动、愉快、中性)被试间设计,以科学发明创造实验问题为创造力测试材料,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积极情绪体验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积极情绪体验能有效促进创造力的发挥,但是不同的积极情绪体验类型效果不同。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感动体验和愉快体验对创造力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感动体验效果更好。不同积极情绪体验下男女被试在创造力上并无差异,这表明创造力水平并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情绪的探索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本文从哲学思辨、科学实证和存在现象学上探讨情绪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是人的生物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在其中体验感受起着核心作用。但自我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不能直接知道,体验到我大脑的活动,这个"心身"问题又重新提出,现有的有关情绪的研究是否抓住了情绪的本质,因此寻找恰当的研究情绪的实验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在个体面临有意义的事件即将结束,或即将失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悲喜交加"产生的前提是混合情绪体验的存在,其强度可用"高兴"和"悲伤"情绪体验值中的最小值表示。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个体体验到该情绪的强度与老化正相关,并能引起注意的积极效应。悲喜交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普遍性,同时也具有文化特殊性。未来研究应拓展悲喜交加情绪在文化特异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其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现状与制约因素主要有:1.缺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涵建立的知名品牌;2.以非遗为内涵建设文创品牌意识淡漠;3.非遗品牌建设中,与专业设计、营销团队合作不足。在新时代体验经济背景下,常州非遗品牌建设必须建立体验设计观念,即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中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力图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7.
道教先行者们在西周以前就有了模糊的身体节律与宇宙节律同步感应之观念与体验。在此后的发展中,这种观念与体验呈现出两种维度:一种是将这种观念进行抽象的哲学建构,形成了道家道教文化中蔚为大观的"天人哲学体系";一种是结合人体(或人事),将这种体验应用到具体的技术与生活实践之中,这些技术与实践经过几百年的修正与总结,形成了道教中的医学、养生术、法术等广为流传的道术。道教典籍一般不称"生物节律"而是用类似"天人相感""天人合一"这样概念,在比较哲学视域下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为深入理解"生物节律"观念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也可以为理清道教生命哲学建构中的部分关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体验设计的方法多用于服务与交互两大类产品设计中,在传统产品的设计领域,体验设计的理念还不普遍。通过对体验设计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得出当前体验设计的几大主要研究方向,即"界面交互设计中的体验设计""无意识的产品交互体验设计""基于用户使用情景下的体验设计"。可以将这些理论结合传统产品设计的方法,从而对传统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以及再创新。  相似文献   

19.
智能浇水器是现代农业的核心设备之一。但现有的浇水器在用户体验上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基于移动互联网在整体造型、技术、材料和工艺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让其功能得以扩展,例如远程操控、信息共享等,形成"产品+服务"模式的智能浇水系统,从系统论层面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张虎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28-128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体验中“悟”理。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体验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