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二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9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贺麟教授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柏耶尔教授、国际康德学会主席冯克教授、国际黑格尔联合会主席亨利希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纪念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二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 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会长、哲学所副所长汝信主持了会议。学会名誉会长贺麟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出席了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柏耶尔教授、国际康德学会主席冯克教授、国际  相似文献   

3.
第十三届国际黑格尔大会从1979年8月27日至9月]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33个国家的大约150位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的总题目是《同一性·差别·矛盾》。全体大会、晚上的讲座和四个小组都热烈地讨论了这个主题,同时在哲学或与哲学相近的学科各不同领域里研究了这些辩证的基本概念。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伯耶尔(W. R. Beycr)宣布会议开幕。迈耶尔(R. Meycr)教授(瑞士)作了  相似文献   

4.
据西德《普通哲学杂志》1980年第1期报道,国际黑格尔协会通知:国际黑格尔大会将于1981年6月25日至28日在斯图加特召开。总题目是《康德或黑格尔》。  相似文献   

5.
据《德国哲学杂志》1962年第四期报导,柏林德国科学院于1962年1月17日成立了哲学部。哲学部的主席是G.克劳斯,副主席是G.海登和W.苏芬豪埃尔,委员有16位:E.阿尔布莱希特、D.柏格纳、R.O.克罗普、M.克莱因、H.科赫、H.科尔希、A.柯森、H.赖依。G.门德、H.社勒、R.苏尔茨、K.茨韦林、M.布尔、W.艾布霍伦、O.克劳尔及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 2月 1 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人民出版社在京共同召开了“《小逻辑》出版座谈会”。与会者有哲学界和出版界人士 58人。会上 ,大家济济一堂 ,共同庆贺由梁志学先生翻译的黑格尔《逻辑学》 (俗称《小逻辑》)新译本的出版。众所周知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 ,他的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哲学体系之庞大 ,著述之丰富 ,思想内容之广博和深邃 ,在中西哲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黑格尔的《小逻辑》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巨大 ,但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他的《小逻辑》在中国只有贺麟先生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由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中亚景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4日至9日在萨尔斯堡举行.来自奥地利、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国的30余位学者参会.有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Martin Tamcke作了题为"辉煌昔日:20世纪作为东方叙利亚语基督教象征的中国东方教会的历史"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丁光训主席的联名邀请,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秘书长约翰·柏·泰勒博士及夫人于今年八月二十九日来我国,先后访问了北京、南京、苏州和上海后,于九月九日回国。泰勒博士是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第二任秘书长,自去年任职以来,访问过不少国家的宗教组织。他是第一次访问我国。在北京期间,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彭冲副委员长的会见。八月三十  相似文献   

9.
萨尔布律克大学哲学正教授K.-H. 伊尔亭格认定:出版一个对原材料经过考定的黑格尔柏林时期讲演录版本应是黑格尔研究的最迫切的项目。的确,也只有通过这项工作,向来存在的问題才能得到解决:黑格尔真的是反动的普鲁士国家哲学家(作为反动的普鲁士国家哲学家,他仍然一再在世界上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还是一个自由民主主义者,虽说全然不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学生H. 海涅事实上已把他描绘成这样的人)? 伊尔亭格在他给自己得到后加以出版的法哲学  相似文献   

10.
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究基金会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考察团在团长汝信同志率领下,参加了今年在斯图加特市召开的国际黑格尔哲学大会,会议为期四天(1987年7月18日—7月21日),参加者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一千多人,在各种会议上发言的有六十多人.其中包括世界最为知名的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国际维特根斯坦哲学讨论会,已于1979年8月召开了。这次的会议,一如既往,是由奥国维特根斯坦协会召开的。这个协会成立于1976年,会长是许布纳博士(Dr.A.Huebner),组织委员中有美籍奥国人莱内费尔纳夫妇(W.和E.Leinfeller);许布纳夫妇(A.和L.Huebner);哈勒(A.Haller)和魏因加腾(P.Weingartner)。此外,还聘请了若干顾问,其中有逻辑经验论的主要代表费格(H.Feigl);麦克库内斯(B.McGuniaess);斯图格米勒(W.Stegmueller);费勒(G.Frey)等分析哲学家;数学家门格尔(K.Meager)和奥国信息论者泽曼克(H.Zemunk)也是顾问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以他关于“道德法”和“伦理法”的区分以及对康德道德理论的批判而著名.本文的作者Mlen W.伍德从黑格尔早期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切入,以《自然法论文》、《精神现象学》以及《法哲学原理》为主要文本,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黑格尔对道德的批判.作者认为,黑格尔虽然批判了道德观点的空洞性、抽象性,但是赞同道德是伦理生活的一个方面和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黑格尔而言,道德不是形而上学的假设,它要在伦理生活中获得实现.黑格尔与康德的伦理思想并不完全对立,他们共享着同样的伦理价值、理性自治,只是黑格尔试图在康德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使道德走出主观性的应该、把伦理价值与社会和历史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设在纽伦堡的“黑格尔协会”,八年来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它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哲学协会。它给对哲学感兴趣的人们,不管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立场如何,提供了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从我们的观点看来,以黑格尔哲学和保护他留给我们的遗产为哲学协会学术活动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首先是因为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上,表现出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争论,其次是因为在资产阶级哲学各流派评价黑格尔遣产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14.
1979年3月21日苏联哲学协会在莫斯科举行了理事会会议。会议由苏联哲学协会主席Ф. B. 康斯坦丁诺夫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协会理事会的理事、著名学者以及党、政、工会和共青团的工作人员。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B. B. 舍利亚格在会上作了题为《苏联哲学协会在对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目前更加需要对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任务进行科学研究,也越来越需要对共产主义教育理论的哲学问题和方法论问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研究国际联合促进会正在诞生。编辑完整的、批判的黑格尔全集版的计划,经过长期酝酿之后,现在已经最后确定下来;根据德国研究协会的倡议所进行的编辑工作,已快准备就绪,不久即可出版第一卷。自1957年以来,在波恩就有作为工作中心的“黑格尔文库”,它除了规划黑格尔全集的编辑工作之外,还在规划一个详尽的黑格尔书目。文库创办了《黑格尔研究》(年刊),在1961年出版了第一卷。这个刊物的任务是发表未曾发表过的黑格尔原著,分析黑格  相似文献   

16.
第22届国际黑格尔大会于1998年8月26日至29日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举行。这次大会由国际黑格尔协会(InternationaleHegel-Gesellschafte.V.)等单位发起并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赞助。来自世界各地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六十余名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黑格尔美学——政治的艺术与艺术的政治》。这一主题的拟定是基于下述考虑:当代的特征是文化诸领域的分化和人们活动领域的彼此间的愈益独立。这一诊断曾把人们引向对“什么使一个共同体凝聚在一起”这一问题的探寻。由于宗教和道德在当代已丧失其整合力,美学的政治含义以及源自政…  相似文献   

17.
当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尖锐而又十分明确地表达他对唯物辩证法的明快简练的观点时,这些观点决不只是(甚至可以说不是)作为他重新批判性地研究黑格尔著作的结论加以表述的,而是(甚至首先是)他在哲学领域中多年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是他为反对马赫主义者、“主观社会学”的拥护者、“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等倾向而不得不进行的。这些倾向在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中间(特别是在普列汉诺夫及其学生那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Ⅰ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英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由于所有的人力和财力都用于战争,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哲学活动。结果,就把时间消磨在旧有的争论上。本世纪初,黑格尔主义的唯心论者,如F.H.布拉德雷和J.麦克塔格特与常识或经验实在论者,如G.E.穆尔和B.罗素之间的争论占支配地位。1945年前后,穆尔退休了,罗素对学院哲学几乎已作出了他最后的贡献,黑格尔主义则主要由一些在苏格兰的第二流人物来代表。R.G.科林伍德于1943年逝世,对他有直接影响的与其说是黑格尔,不如说是克罗齐,他没有留下学术上的接班人,而在1948年后,H.H.普赖斯  相似文献   

19.
五、黑格尔的政治论和法哲学近百年来,由于人们一直把研究重点放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思辨哲学体系上,导致了一种错误的看法,即认为黑格尔是逻辑主义者,他忽视人和人的自由解放问题。这纯粹是对黑格尔的误解。终生偏爱政治事实上,黑格尔一生都关心当时的政治形势,追踪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发展,潜心研究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哲学。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加了评语的政治译文(《关于瓦特邦和伯尔尼城先前国法关系的密信》1797),临终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论政治问题的(《论英国改革法案》1831)。他的一生,如同他自己在给友人信中表明的那样,“都对政治有一种偏爱”。因此,可以说,不了解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就不能了解他的思辨哲学。另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构成了黑格尔思想发生和形成的一个主要思想背景和语境。按照黑格尔的第一个传记作者罗森克朗茨的说法,黑格尔的教育结合了启蒙的原则和古典研究。(Rosenkranz,S.19-21)黑格尔著作的编纂者霍夫麦斯特也指出,启蒙运动的整个传统构成了黑格尔教育的背景。启蒙对黑格尔成熟的思想有更微妙的影响:“18世纪的思想不仅是他体系的原材料、主题———它是他继承的思想财产。”(Hoffmeister,S.ⅷ)这些说法当然不是想当然,而是有着坚实的历史证据。启蒙运动还应区分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它们彼此之间有着重要的区别,但黑格尔却是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