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出版提供给我们一幅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早期发展的图景,使人更清楚地看到它同哲学和社会学中现行讨论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即早期马克思对此曾多所涉及的异化现象。在这篇论文里,作者指出对异化现象的现时流行的两种主要探索方法——本体论的和社会学的方法——的特征并提出这种看法:早期马克思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中的黑格尔的本体论和经验社会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反映出这一分析——对理解人的地位的一种贡献——的优点而非弱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一种在国内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那里常见的看法,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本主义色彩较浓,后期(特别是《资本论》中)则陷入了普遍主义,取消了人(个人)的地位。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表面的。在我看来,马克思早期和后期没有根本的改变,一直是以人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学,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他的早期手稿一样,是“经济学—哲学”著作〔1〕。所以,正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都是哲学著作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真正…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理论界在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问题上,大多围绕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的哲学著作.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时期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因而在某些同志中产生了一种误解,似乎恩格斯晚期哲学中忽视或者没有主体性思想.个别同志甚至认为,恩格斯晚期把精力放在自然辩证法和事物本来面目的研究是“深化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背离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学说关注人,恩格斯学说关注物”.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恩格斯晚期哲学中仍然非常重视主体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研究恩格斯晚期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助于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F. 米哈依洛夫著的《自我之谜》(1976年修订本)英译本(R. 达格列什译)最近出版,这是介绍苏联认识论的一本优秀著作,有助于填补这一专题文献长期存在的空白。该书坚持以比较精细的苏联辩证唯物主义形式为基础,密切结合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关系,说明了米哈依洛夫的哲学信条,读起来引人入胜。马克思用以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是对哲学最富有成果的贡献之一,但  相似文献   

5.
一 《哲学笔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是列宁研究哲学时各种读书笔记的汇集,其中包括三十二篇读书笔记和五篇读书批注。写作年代从1895年开始到1916年为止,但其主要部分写于1914—1916年。就内容看,《哲学笔记》中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的笔记外,列宁大量阅读了资产阶级哲学,哲学史、自然科学等著作。列宁最注意的是黑格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提起财富问题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者会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试问,有谁能够在已经出版的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著作中,找到论述财富问题的专门章节?的确,财富问题从未真正地进入过马克思哲学研究者们的视野。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表明它本身就是合理的,反倒表明研究者们从未真正地理解过马克思哲学,因为他们是从传统哲学而不  相似文献   

7.
美国女哲学家古尔德于197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以马克思的《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文本基础,提出了一个对马克思的新的理解,她认为马克思启动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实现了系统哲学和社会理论的结合,她将马克思视为一个系统的哲学家,并将马克思的这一变革重建为社会本体论.作者围绕五个主要范畴即社会、劳动、因果性、自由和正义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思想.作为对马克思的解释或理论重建,作者对文本的解读新颖而富有个性,笔者以为本书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 1998、 1999年出版的各类哲学著作中 ,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而言 ,三本出自中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学术专著的相继面世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孙正聿的《哲学通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欧阳康的《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和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前两部著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中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绪论”或“导言”中涉及的有关“元哲学”或“哲学学”即哲学观方面的问题单列出来予以专门的考察 ,并力图在总结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许多重要论述,都出现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是与他们的哲学观点结合在一起的。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不言而喻,也是处理社会主义新时期宗教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适应”的客观依据 “相适应”理论的客观依据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长期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特别是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以来,大众哲学和哲学大众化便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哲学"的概念不仅因这本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著作而广为传播,而且已经超越了一本书名的有限含义,逐渐演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话语体系、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长期以来,人们在关  相似文献   

11.
冯建华 《学海》2004,(5):175-178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 ,既要作认识论研究 ,又要作解释学研究。在解释学视野里 ,要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量和质 :“量”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范围 ,“质”是指此范围内的文本是绝对具有、还是相对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著作、马克思本人的全部著作不能绝对地、确定无疑地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历来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超越旧哲学本体论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不是停留于传统的自然本体论,而是以“人的存在”为本体,并由此展开了新哲学的一系列的基本观点。“人的存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这里的“人”是概括了人的个体、共同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对“人的存在”的探解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内容。那么,马克思“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如何揭示人的存在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探解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现实意义何在?本文主要以体现马克思哲学思想形…  相似文献   

13.
该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编写的一部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全国发行。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思想界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集的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哲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称于世。然而,在正统的阐释者们那里,马克思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却被掩蔽起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不幸的是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这就是说,必须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贯通起来,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一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立即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克思在1858…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典及其学术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2月美国<哲学论坛>(The Philosophical Forum)发表了一份关于20世纪哲学经典的调查报告.调查者根据对美国和加拿大五千名哲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公布了20世纪位居前25名西方哲学家的27本哲学著作.依次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文学系凯南讲座哲学教授理查·罗蒂(Richard Rorty)偕其夫人于1985年6月27日抵京,进行学术访问。罗蒂教授是目前美国比较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哲学和自然的镜子》(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1979),该书曾获美国哲学著作奖。在该书中,他认为,近代哲学,以洛克、笛卡尔、康德等人为代表,把认识论置于中心地位,把人的精神比作一面描述和反映实在世界的镜子。这种哲学传统应该打破,不应再把哲学的任务当成是批判地反思各个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他提倡一种“没有镜子的哲学”,这种哲学即可以维持自然科学的地位,同时又肯定文学艺术的价值。他所以一直致力于把以詹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到柯木火同志的两篇文章:《试论马克思的哲学及对它的背离现象》(《暨南学报》1989年第3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认识》(《现代哲学》1989年第1期)。两篇论文大同小异,讲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马克思的哲学及其背离现象。柯木火同志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存在着马克思哲学的背离现象,然而过去的马哲史研究一概否认这种事实,“似乎形成一种公式,只能有不断的前进,不能有危机和倒退,只能讲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不能讲他们对马克思哲学确实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几点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美国的心理学家很少有人知道胡塞尔其人及哲学,也不太明晓现象学的运动及意义。具体说来,对美国现象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第一是欧洲现象学家移居美国;第二是美国与欧洲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心理学家之间频繁的联系;第三是大量的现象学著作英译本的出版问世;第四是美国本地出现的现象学的倾向。通过上述四条渠道,美国现象学心理学产生了,随后不断发展壮大,并在诸多领域内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现在还不大可能确切地估计和测量出现象学的方法和思想在美国心理学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即使是现象学的作用还不够大,但过去的四十年所发生的变化也多少可以归功于现象学的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特殊的领域随反映了出来。下面就简单地阐述一下现象学心理学在几个  相似文献   

20.
“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这个哲学上的断言,是他论述宗教问題的基调。这种彻底的宗教批判的结果势必导致一种激进的无神论,马克思试图用自己的人的哲学论证这种无神论的合理性。一般来说,马克思设想人的本质在特征上既是历史的,在结构上又是社会的。他认为,世界历史是人自我创造的历史,在这个历史中,自然服从于人类。然而,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人与自身和世界相异化。因而,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目标是把人从宗教异化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影响,最初认为人的异化的原因在于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