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兴趣.故事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通过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常被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采用,名曰“故事教学”.  相似文献   

2.
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形象,曾经产生过深远的社会影响,但不少卓越的教育家却主张愉快学习,即“乐学”。从我国教育史上看,“乐学”思想可称得上源远流长,考察一下古今教育家“乐学”问题的认识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对于研究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深化改革教学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标的强力推进,对于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快乐的语文课堂教学?笔者在此探讨快乐语文教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教学导入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能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5.
《心理科学进展》1983,1(2):72-75
朱智贤(字伯愚)。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1908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城内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在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读书,开始接触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学科,引起极大兴趣。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热心为街道失学儿童办学,并试行当时流行的所谓“设计教学法”。写过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一种艺术,轻松发笑是其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其内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借助于联想,利用机智、含蓄、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而给人以启迪,造成轻松愉快的气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值得研究。 一、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特点 1、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教教材的兴趣”,而化枯燥为生动,化乏味为有趣,则是幽默的首要特点,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在使学生忍俊不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才会把它学好”。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都说明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究竟怎么培养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体育发展趋势,在大学三年级应开设终身体育项目:女生:舞蹈、健美操等;男生:长拳、太极拳、棍等。笔者在太极拳教学中充分利用美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兴趣 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它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具有心静体松、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等特点。像这样运  相似文献   

9.
数学有多方面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这些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揭示数学的美,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是进行智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有一句名言:“科学给人高尚和可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和信念端正”。数学正是由于它所蕴涵的丰富的美,使它在成为“思维的体操”的同时理应成为“心灵的体操”。用数学美陶冶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提倡我们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意“保护”学生已有的猜想能力和直觉努力,而且应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方法,并使他们的直觉不断得到发展和趋向精致。在我们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同时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思维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猜想呢?这里谈一下笔者的一些尝试做法:  相似文献   

11.
徐晓鸿 《天风》2012,(12):22-25
近日翻阅一些史料,突然意识到今年是容闳先生(1828—1912)逝世100周年。目前,国内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后世称之为“教育家、改革家、政治家、爱国者”。的知识分子却鲜有纪念性的文章,中国教会更不应忘记这位爱国爱教的基督徒,故冒昧撰文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方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教师要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使学生获取使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师还要研究掌握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英语的教学当中把英语教学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分层次教学就是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使各类学生在学习时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法中,合作性学习更能体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约3500个生字,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700—1800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重点。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我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重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诵读:诗歌教学的“硬道理”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但提到背诵一词,却历来为“素质教育家”们所诟病,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提倡“减负”吗?怎么还要背诵呢?何况,死记硬背一直是我们所反对的呀。诚然,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后来说是“死记硬背”,只能养成书呆了、废物,于是谁也不敢主张背书了。这破得过分了,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二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关键,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都要注意这个问题,拿冀教版初一课本Lesson20为例,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课中师生要互动,课堂气氛活泼热烈,授课节奏张弛有序,使得“漫长”的45分钟,虽非“余音绕梁”,但却耐人回味。☆深钻细研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周密,循序渐进,而且使所教知识变得新颖奇妙,从而…  相似文献   

17.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中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体系上承思孟学派,下接佛学和陆(象山)学,又有自己的改造、发展和创新。他长期从事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心理思想。他一反当时注重从外部行为规范任意“塑造”儿童的传统教学,而主张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儿童内在善性展开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原则有过较为细致地探讨。本文试从“学习的内部条件”,“学习过程理论”以及“学习方法的心理学依据”三方面,对王守仁的学习理论初加评析。  相似文献   

18.
兴趣教学是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教学是我的一贯主张,而且是指导我经常实践的教学原则。学习心理学认为兴趣即集中意识于某种对象,而具有感情色彩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为实现一种目的或从事一种活动,那种心理朝向目的感情状态便是兴趣。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它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学生的种种心理状态,它是积极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励人们探索他感兴趣的事物。苏联兴趣问题研究专家休金娜《认识兴趣是现代教学理论的重要问题》一文指出,它是揭示教学过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美国J·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西德教育家们提倡的“范例教学”等,都是在此方面的有益尝式,其目的都是尽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正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就在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说:“数学奥赛得了名次,高考成了状元,其实他们的数学懂得并不多。”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很高,基础很好,但是并不真正懂得数学,数学素养水平不高。从前些年的“高分低能”,到如今的“状元”不懂多少数学。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过于应试化。教学只关注数学形式,忽视数学实质,重视数学结论,轻视数学过程,对概念、公式、定理和性质的教学只注重本身的理解,把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地看成“知识传递”的过程,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本文以“文化数学”理念(即用文化等数学元素包装的数学)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谈谈一些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