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严经》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传入中国两千余年,对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说佛教》在普及佛教知识,弘扬佛教文化方面,为生活忙碌烦恼丛生的现代人点起了一盏盏智慧的明灯。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还可以此作为启蒙读物。说启蒙,因为它通过《释迎牟尼八相成道》、《佛教常识》、《佛陀格言》、《禅门轶事》、《百喻故事》等一本本设计大方装帧精美的书,为你开启…  相似文献   

2.
"哲学"、"真理"、"权利"在日本的定译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颖 《世界哲学》2001,1(3):68-71
我国自清末以来使用的一些重要学术用语的译名来自日本。要梳理这一段所谓“学术国缘”需要先从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谈起。古代日本由于没有固有的民族文字 ,他们采用了中国大陆传来的汉字。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录了公元一世纪前后日本人 (当时称“倭人”)到中国大陆朝贡的情况 ,很有可能汉字就是在这时候最初被带到日本列岛的。公元 2 85年 1月 ,百济人王仁向当时的日本天皇献上《论语》和《千字文》 ,汉字文献开始流入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汉字是日本人使用的唯一一种文字。现代日语是一种由汉字和假名共同构成的文字 ,其中的汉…  相似文献   

3.
六、经注者必须具备的知识部分学者提出疑问:“既然对于注释《古兰经》人们产生分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涉足吗?”有些人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注释《古兰经》的,即使他很有学问、精通教法、语法及圣门弟子遗留的传述,也不意味着他有资格去注释《古兰经》。也有人认为:只有掌握了以下十五门知识者才可以注释《古兰经》。(1)语言学。通过语言学可以更清楚的解释某个单词及这个单词在句中所处的意义。穆贾希德说:“对于确信真主和末日者,如果他不是阿拉伯语言学家,他不可以对《古兰经》发表任何看法,应当对《古兰经》的词句不…  相似文献   

4.
近读贵刊98年第二期《且慢说“不”》一文,对作者“深深体会了书中(指《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何以说不》二书)表露出的一种狭隘的情绪后”所表露出的戈尔巴乔夫式的博爱宏大胸怀,不免有所忧。  相似文献   

5.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明末清初《嘉兴藏》传入日本,其中所收录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1599—1655)的不少作品,引起了许多日本江户佛教徒的关注,被大量刊刻和流通。本文主要关注智旭著作《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的净土教说在江户日本的受容。该书被当时不少日本天台宗僧侣推崇,特别是安乐律院灵空光谦(1652—1739)“即心念佛”说之创立,即是深受该书的影响。不过,该书中的净土教说亦引起一些其他教派日本僧侣的批判和抨击,他们的批判与论辩亦表明该书在江户时期影响力之盛。通过考查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及其他作品在江户的流通,可发现江户日本佛教界对智旭净土教说的关注程度远甚于同时期清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创造“石井式汉字教育”的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井勋先生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儿童早学汉字比晚学汉字的智商高(中国《神奇的汉字》第二集)。这说明汉语汉字可以使人聪明。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权威人士几乎公认由汉语汉字武装起来的华人是智慧很高的一类人。例如美国人口专家经研究发现,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等专家中,智商都以美籍华人为最高,美籍日本人次之,美国人最低(中国1991、6、9《人民日报》第8版)  相似文献   

8.
“工夫即本体”是明清之际为人瞩目的一个哲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思辨重点的一个转折。科学地理解、把握这一命题,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的演化,尤其是正确地剖析明清实学思潮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工夫即本体”命题的奠基“本”、“体”原是两个相近的范畴。“本”与“末”相对,“体”与“用”相对,只是到了宋代才出现“本体”一词。“本”,《说文》:“木下日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抵也。”似有“根基”之意。《辞海》对“本”亦有“草木之根”,“事物根基或主体”,“根据”,“原始”…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常常看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旧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谭辅之在《最近的中国哲学界》一文中,很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风靡全国的唯物辩证法运动:在大学的讲台上讲课,如果不讲几句辩证法、唯物论,肯定不受学生欢迎;学生、老师的案头,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就要被人瞧不起。就连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激烈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赞成唯物辩证法的书籍,现在大有满坑满谷之势。1930年前后关于这一类的书籍层出不穷,可见唯物论者在近年的中国已猖獗到了极点。”类似的史…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日本的土光敏夫到美国去,在纽约他对美国人说:“我们  相似文献   

11.
女人最想听什么话?婚后觉得最沉重的又是什么事?该如何点燃太太的热情,让她永远明亮动人? “我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她突然说要离婚?而且说走就走。” “我必须说,离婚真的很痛苦,天啊,我只能说,真的很痛。” 这是几位男士离婚后,内心痛苦的呻吟。 男人真的很迟钝,像美国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里的情节,当太太提着箱子离家,先生才知道太太不高兴了,也才负起照顾儿子小克拉玛的工作。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高考够残酷了!”我们都这样说。可读过薛涌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就会发现,我们还不太苦。只要大学录取有激烈竞争,中学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围着高考的  相似文献   

13.
每每翻开《格言集》之类的书,几乎本本都有中外名人谈“制怒”的语录,且都千篇一律地讲发怒怎么怎么不好,规劝世人要注意“修养”,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下决心克服易怒这个“恶劣天性”等等。 确实,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大发雷霆,甚至丧失理智做出蠢事,确实于人、于己、于事都有害,是很要不得的。但遇事不加分析,一味讲“制怒”和“容忍”,也大失偏颇。宋代学者黎靖德说得很辩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和对外友■的邀请,由美国东部美中友协组织的美国“中国佛教艺术研究团”一行13人于4月16日至7月29日访问了我国。这是美国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首次来我国进行的学术研究活动。团长玛丽林·黎女士,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已达二十余年之久。1964年以《天龙山石窟唐代雕刻风格分析及年代》的论文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70年又以《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佛像历史文化证明及风格年代之研究》论文获得芝加哥学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为论点,从E.Obermiller,H.W.Bailey及E.H.Johnston等人对《宝性论》各版本的整理开始,探讨当代如来藏学的起源及其引发的问题,并就日本、欧洲、美国等地区分别说明其对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影响。首先,就日本学者月轮贤隆、小川一乘对Obermiller编译藏文本《宝性论》的批判,与宇井伯寿、中村瑞隆等学者对Johnston校编梵文本《宝性论》的回响,简述高崎直道集当时如来藏学之大成,作为日本佛学界对近代如来藏学的研究。其次,就欧洲学者E.Frauwallner的第三学派说,D.Seyfort Ruegg的藏传如来藏研究,以及S.K.Hookham对近代《宝性论》研究的评论,以了解当代欧洲学界对《宝性论》后续研究的情形。第三,为美国如来藏学研究近况的探讨,分别从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研究概述、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的影响、留美中国学者有关如来藏学研究的英文资料中,说明其影响与有关问题的发展。最后,以近年来的新论题“批判佛教”(Critical Buddhism)讨论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倾向与问题,除了解“批判佛教” 的起源与论点之外,并就“如来藏思想非佛教”的论点,与如来藏学学  相似文献   

16.
从胡适的“中国古人不讲语法”说起古棣周英胡适早年有一篇文章题作《不讲文法之害》(见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胡适留学日记》卷十三)。他说的“文法”就是现在说的语法(在20年代通用“文法”,后来“文法”、“语法”并用,建国后一律用“语法”);他所举的五...  相似文献   

17.
王颂 《佛教文化》1994,(3):25-26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小册子。翻开几面,我立刻被书中质朴而亲切的语言、简易而深刻的道理打动了。这本小书叫《幸福之道》,是台湾“安祥禅”的创立者、导师耕云先生近期的一篇演讲。 谈到幸福,可以说这是人类漫长的思想长河中浴如烟海的诸多著作所共同讨论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会有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无知的小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有时却彩着大眼睛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我开讲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以下简称《维摩经》)。罗什的译本比其他几种译本要简明流畅。它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为广大佛教徒所喜爱。在历史上,《维摩经》是一部很受社会欢迎的佛经。晋代名僧支敏度说,此经乃是“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厥旨幽而远”,把  相似文献   

19.
一大约在三十年代中期,读了陶希圣先生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才知道《管子·问》篇的存在。记得陶先生在该书中曾把《问》篇说成是“古代国势普查(Census)的雏型”,又说《问》篇是“引退老吏作为政治实务指南的一种规范而做的记录。”我从陶先生书中得到指教,一直把《问》篇看作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著作,对它评价很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文化,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具体而言,有“明(床电)荣西始祖”说,以天台山为日本茶道的发祥地;有“圆尔辨圆、南浦昭明始祖说”,尊余杭径山(径山茶宴)为其起源地。此二说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以中国明代朱权的《茶谱》为茶道的起源,以及陆羽《茶经》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之原型的说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