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明末清初社会批判思想运动和实学思潮的兴起,是王阳明心学由盛而式微和社会政治经济剧烈变动的必然结果。实学思潮,其“黜虚崇实”的基本特征表明其既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积极意义,也产生了贬低理性思维的作用的消极影响。本文试论证朱之瑜的思想属于实学思潮,并通过朱之瑜探讨明末清初实学思潮既未能高扬理性主义的精神,也未能超越原始儒学自然人性论和人生哲学的界限,从而不能完成启蒙和彻底批判宋明理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阿兰·奈斯论深层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斯看来,深层生态学既是一种社会思潮,又是以这种思潮为指导的一场旨在改变现行的人类实践模式的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是一个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演绎性的逻辑体系。奈斯认为,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内核是八大原理,而在其背后,还有更为基本的前提与终极规范,即各种生态智慧。而奈斯本人的生态智慧的终极规范是(大)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3.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大变革,这场变革最终结束了两汉时期的经学思潮,开创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代玄风,经学思潮的没落和当时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都是当时社会危机的产物。汉魏时代的大乱必然转化为治,这是当时的时代课题,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封建秩序,由乱转化为治,是具备客观可能性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分别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汉魏思想有一个演变过程,由经学到诸子学到名理学到玄远之学,最后产生了贵无论哲学。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三百六十年;玄学与两汉的经学思潮迥然不同;经学思潮从西汉中到两汉末,一直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理论结构和基本面貌都没有改变。玄学则复杂多变,异军突起,令人目接不暇。这种不同,固然由于二者根本性质上的差异,同时也因为玄学思潮有着比经学思潮更为深刻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60年代初,在法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人文科学思潮,这股思潮开诚布公地宣称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统治法国哲学界近20年之久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等所谓的“意识”哲学相对立的。由于属于这个思潮的思想家们都是在“结构”(STRUCTuRE)或与结构相近的概  相似文献   

5.
救世与启蒙——晚明社会思潮析论马涛从16世纪到17世纪,即从明中叶到清初这一历史时期,随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总危机的爆发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的崛起,出现了一种批判现实、反省既往、立足救世改革的社会思潮。如何概括和评论这一社会思潮,学界已有不少观点。本文拟对这一思潮的定名、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再谈些不同意见。一对这一社会思潮,学术界有的主张叫做资产阶级的早期启蒙思潮;有的主张叫做地主阶级的自我批判总结思潮;也有的主张叫做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还有的主张叫做个性解放和人文主义思潮,等等。这些提法和…  相似文献   

6.
反“反道德思潮”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无不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生活中反道德思潮在蔓延。在形形色色的反道德现象深处潜藏着三种基本的观念倾向,即所谓“代价论”“虚伪论”“附属论”。一、“代价论”声称:既然生产大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那么只要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在当代社会一政治思想领域里正在顽强地出现一种倾向,即制造各种思潮。这些思潮本来主要受到旧的思想运动的影响,却想把自己说成与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中有一种思潮是有来源的,却偏又加上一个“新”的前置词来夸耀一番。不久前,在巴黎有一个曾参加过一九六八年五月青年学生运动的青年著作家集团,他们自命为“新哲学家”,打算不仅革新一个思潮、一个学说,而且还要革新基本的哲学。换言之,他们向人们介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兴起的人权思潮,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思想中,有着不同色彩的折射。这既与马克思的世界观的性质有关,也与他的政治立场的转变有关。总的看来,马克思对于人权的基本倾向,经历了一个从继承到超越和批判的过程。了解人权在马克思视野中的这种变化,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今天对人权问题的理性思考。马克思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人权问题的看法,是在《莱茵报》时期。当时,作为一个刚刚走上政治批判道路的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立场属于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革命民主主义。而其人权思想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相对冷清的今天,我读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高瑞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以下简称《思潮》,引文只注页码)一书,感到特别的高兴。在SO年代,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分别作了一些研究。gO年代初,在冯契先生指导下,上海的学者组织撰写“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丛书”,出版了几部有份量的研究近代各个社会思潮的专著。《思潮》则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作进一步研究的结集。这部书~方面是分别深入地研究了在近代中国比较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不少思潮产生的根源、思潮的特点、思潮演变的理…  相似文献   

10.
哲学工作者应当关心、了解和研究社会思潮,包括外国社会思潮。这是哲学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评论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及其代表著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弄清这些思潮、著作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剖析其思想体系和理论实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战后美国社会思潮的一些情况,并对近十几年来美国出版的几本引人注目的未来学著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推动对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和学术著作的研究评论工作。对此文中所涉及的一些著作中的根本观点,以及当今世界其他各国社会思潮中的一些重要论点和思想,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学术领域内 ,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人文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梳理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并进而探讨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前景。一、美学与现代性研究关注的基本内容与问题是什么国内学术界目前的研究大致有两大特点。一是探讨和阐释美学现代性所呈现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二是梳理与反思中国美学现代性的发展及问题。1 美学现代性的内涵及特征的探讨  ( 1 )一种观点认为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全面崛起 ,美学的本体论时代宣告结束。对这一思潮与现代美学的知识形态的关系作出清理 ,乃是审美现代性反思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历史根源:“新哲学”是1976年6月正式诞生的,当时在《新文学》评论上首次使用“新哲学”这个名称来评论当代几位青年思想家。自从“新思潮”的发起者之一B.H.勒维提出这个名称以来,就变成一个正式称谓了。从那时起,几位被视为“新”派的哲学家就拒绝承认他们的观点是与这种思潮相一致的,而另外一些人则只反对“新哲学家”这个称号。因此很难确定谁属于这个“新思潮”,而且在哪一方面属于这个思潮;特别是已经出现了这个新学派的形形色色的追随者、评论者、甚至史学者。一般认为以下这些人属于“新哲学家”:J.P.多勒、P.内莫、M.盖林、C.让贝、G.拉尔德罗以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传承核心价值观之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道德文化有着丰富而厚重的传承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必然要从儒家传承核心价值观的经验与教训中汲取营养.儒家传承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经验在于形上立道、形下行道;明确主流、多元一核;政府立道、志士弘道;先尊德性、后道问学;基本教训在于徒法不利于推行核心价值观,不"依人建极"亦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儒家传承核心价值观的经验与教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其发展有三大走向: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层面的走向;知识观念与思想理论层面的走向;价值观念层面的走向。基于新时期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从社会思潮三大走向的视域,新时期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呈现出以下特点:随机性与扩张性;层次性与选择性;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陈继红 《学海》2014,(1):150-157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传统道德的继承性、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在结构、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化路向、三纲五常的现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同时亦存有种种分歧。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深入阐析这些分歧的表象与内因,对于推动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对疼痛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成果颇丰。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疼痛与基本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注意、情绪、动机和记忆。除了基本心理过程外,社会因素也能够调节疼痛,如社会排斥、信仰、音乐、虚拟情境、金钱和权利等。已有疼痛研究中的疼痛测量方法过于主观,并且疼痛调节因素在临床中缺乏实践价值。当前疼痛研究呈现与具身思潮相结合的趋势,未来应更加重视发掘调节疼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思潮等不断地涌入中国,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为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并且要不断优化当代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田智 《道德与文明》2013,(5):160-160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党中央在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的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教育部长江学者、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领衔著述的《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的出版切合了这一需要.该书着重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多样文化时代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引领社会思潮的问题.该书是李建华教授主编的《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的深化,是引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