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景德镇的拉坯师傅老冯,一年前刚PK过来自日本的陶艺大师。因为双方都是拉坯技术的国宝级传人,这场交流带着浓郁的打擂台的气氛。日本陶艺大师在致辞时,谦逊中带着一丝隐而不露的傲慢。他声称,远在唐宋时期,日本是跟从中国师傅学习陶艺,而明清以后,徒弟的匠艺如此杰出,师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2.
孙晔 《心理学报》1981,14(2):98-102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长期的科学文化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中国的某些学术思想输入日本。中国古典的学术著作中,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影响着我国,也影响到日本。日本人承认,中国的孔孟儒学、宋明理学、以及中国化的禅宗佛学,都对日本的心理学思想发生过影响。其中禅宗迄今仍然对日本心理学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5,(6)
关于设置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联络委员会的协议(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通过)中国、韩国、日本佛教界代表在首届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以下简称"三国佛教会议")上就设置"三国佛教会议"联络委员会问题进行了协商,达...  相似文献   

5.
<正>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历史发展到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适应新的要求而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派出中国哲学史代表团到日本进行学术考察,开展学术交流。中日两国学者都认为,学术交流不应只限于人员的互访一条途径,必须广辟渠道。中国代表团提议互相编译论文集,以扩大中日两国学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本学者十分欢迎这个建议。代表团回国后,立即着手筹备,用通讯的办法,特约日本十九位学者撰写了二十篇论文,由辛冠洁等同志编译成《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文集,最近中华  相似文献   

6.
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陶艺家对自身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怀疑和否定,另一部分陶艺家则通过探寻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的涵化整合,实现中国陶艺的本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专程从中国来到东京,与日本朋友一起共同隆重纪念“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四十周年”,回顾“日宗恳”为增进中日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贡献,纪念那些作出过卓越贡献、已别我们而去的日本佛教界的大德先贤,同时展望中日两国佛教界友好交流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8.
记者:大谷武先生,请问,您对中日佛教交流现状有什么基本看法? 大谷武:回顾近5年来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我相信,现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时代,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关系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但这是就整体的发展前景而言,事实上,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日本战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历史很缺乏了解,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不了解,不清楚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史实,更不知道对中国人民所蒙受的那场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可以追溯到一千几百年前,通过佛教的交流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以鉴真和尚为首的中国历代高僧“为是法事,不惜身命”.漂洋过海.来到扶桑,带来了许多佛教经典,将完整的戒律和纯正的佛法传到日本。日本的学僧也屡到中国求法。其中最澄上人(767-822)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随智级禅师学习教法,归国后在比教山开创了日本天台宗。现在日本主要佛教宗派的创始人都曾在比乘山修习过,然后踏着最澄的足迹赴华求法,为日中佛教的友好交流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不仅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儒释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者对艺术各有不同追求。陶瓷艺术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展现。儒释道文化在陶瓷上的展现古已有之,如唐三彩、汝窑、钧窑、青花等均以陶瓷为载体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作为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现代柴烧陶艺作品同时蕴含了儒释道的中心思想,相比其他陶瓷作品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柴烧取材于泥土,直接放在柴火中达到"凤凰涅槃"的效果,展现了佛教的"轮回"思想。作品古朴自然、落落大方,以手工成型为主,造型效仿古法、崇尚传统,遵循了儒家之"礼";作品釉面以天然落灰釉为主,木柴落灰在器型面上熔融成大自然恩赐的釉色,体现了道家的"无为"境界。以世界瓷都中国德化柴烧陶艺协会的作品为论证实例,从历史、宗教的角度论述儒释道文化在柴烧陶艺中的具体呈现,为柴烧陶艺作品的品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佛教学术交流的桥梁──中日佛教学术会议杨曾文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促使东亚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学术,并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逻辑思想。日本学界较早接受西方学术,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日本学者最初是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标准,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汉语的特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这些是日本学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独特途径。此外,日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看待中国的逻辑思想,转向探究中国独有的逻辑思想。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两国学界应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的日本留学僧●杨曾文从两汉以来,中经南北朝,中日两国之间断断续续一直保持着往来的关系。隋大业三年(607)日本圣德太子(574~622)派使节沟通两国邦交以后,随着两国交往的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留学僧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日本留学生、留...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3)
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三周年之际,日本《中外日报》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发表了从日本奈良时代到室町时代(即我国唐代到明代)两国著名高僧互相往来、从事佛教文化交流的简要情况。兹译介如下,供读者参考。来华的日本高僧一、入唐僧道昭奈良元兴寺僧人,公元六五三年入唐。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从玄奘学法相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纪实徐玉成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第二次大会在韩国首都汉城隆重举行。中、韩、日三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三国佛教友好交流有悠久的历史,赵朴初会长曾把这种关系形象地譬喻为黄金纽带关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在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根源,大量的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文化母体,"侠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动画作为当代广受欢迎的大众媒体也存在大量相关题材的作品。虽然两国动画的发展轨迹都是基于各自的文化选择,曾一度渐行渐远,但是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影响到两国在当代动画中对于"侠义精神"的一致审美表达。中日两国的武侠类动画都存在各自的优劣,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中国动画产业较之日本相对落后,但是却拥有远超日本的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而解决当今中国动画产业困局的主要方法不在于产业本身的改革,而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法音》1993,(8)
今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二日,泰国僧王智护尊者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泰佛教交流吏上没有前例的盛事。中国和泰国都有着悠久的佛教传统,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徒的友谊源远流长,共同信仰的佛教,是增进彼此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期我们重点报道僧王座下的访华活动,并向广大读者介绍泰国佛教的概况。我们祝愿僧王的来访能成为中泰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的新起点。去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中日两国佛教界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本期刊登的《隐元禅师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一文,对这位给日本近世  相似文献   

18.
日本九州看护福祉大学藤原 (王 )文亮先生的《圣人与日中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9年版 )一书以日本儒学思想发展史为中轴 ,全方位地分析探讨了日本历史上所形成的圣人观及其演变 ,并时时处处与中国圣人观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了中日两国儒学的渊源交流及异同之处 ,从而描  相似文献   

19.
由葛荣晋教授主编的《中日实学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收录了中日学者的16篇文章,分为“中国编”与“日本编”独立的两部分.中日两国学者联袂著书,这不算首次,但研究各自的实学并结成一书出(中、日)两种版本却是头遭.从起步时间说,中国实学研究较晚,而日本差不多早了三十年(若从源了圆先生50年代的《横井小楠的实学》算起的话).但这并不妨碍两国学者取得共识和进行交流.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的差异,各自的研究也各不相同,如中国实学在中国学者眼里来自对宋明理学的反动,面日本学者则认为朱子之学在推动日本实学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8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佛教大学联合主办的以"关于日中佛教交流"为主题的"中日第15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湛如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5人赴日本出席会议并参访。在会议开幕式上,日本佛教大学田中典彦校长、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湛如法师、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圣弘强领事先后致词,对本次两国学术会议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并赞扬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