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历红 《天风》2004,(6):36-37
诗篇23篇是信徒非常喜爱的一首诗,因为该诗记载了个人对上帝恩典的经历,诗中运用了羊和牧人,客旅与主人以及战士和元帅三重关系的比喻,揭示了人和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中,苏轼用了雪泥鸿爪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后来雪泥鸿爪演化成了一个成语,至今还被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意思是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而后人往往用此比喻人生无常,如梦如寄。其实苏轼的本意并非如此悲观,而是想表达鸿鹄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之意。雪泥鸿爪的确反映了苏轼初入仕途时  相似文献   

3.
清代,松江府娄县有一个诗才敏捷、颖慧绝伦的女子,名叫吴学素。后来,嫁给了翰林院编修顾伟权。一次,文人雅集东山,尚书  相似文献   

4.
陈应辉 《天风》2017,(3):8-9
<正>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上帝在极其普通的事物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等待着有心的人去沉思默想,去发现领悟。先知以赛亚指着野地的花草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部像野地的花。”(参赛40:6)主耶稣也指着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百合花劝神的儿女不要为衣食忧虑,又用农夫撒种的比喻传扬福音。《诗篇》中也有这样一句——“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这句诗与主耶稣撒种的比喻前后呼应,具有丰富的属灵内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相似文献   

5.
语有“双关语”,诗有“双关诗”。“双关诗”,顾名思义,就是意思双关的诗,它字面是一种意义,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另一种意义。这种诗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为了特殊的交际目的,写给特定读者的。这些作者在交际中有些话必须跟对方说,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便明言或难...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一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开阔、个性豪放,他精于儒、老,倾心佛教,对禅宗更有深刻领会。禅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的以禅入诗和风格上的禅者风骨。 苏轼一生与禅师交往甚密,自己也参禅拜佛,因此常将修禅的体验和有关的禅理、禅意写入诗中。在思想内容上多表达禅家所谓“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的禅理及任运随缘,无所挂碍的生活态度。在表达上又能较灵活地吸取禅宗重比喻、重暗示、象征等手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闺蜜中兴起了“绣”热:有绣抱枕的,有绣鞋垫的,有绣手机链的。我来了个别出心裁:绣手帕。我是个古典型的女子,骨子里渴盼着有一袭绣着鸳鸯或是鲜花蝴蝶的卷帕,古代的女子都是亲手为之的。于是我找来一条白色的用过的旧帕子,买了一些五色丝线,便开工了。  相似文献   

8.
“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做什么呢?它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才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憩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把天国比做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芥子及酵母的比喻,玛窦及马尔谷至史均有记载,且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路加说种在‘’园中”,其他两位,则说种在“地里”而已。我们可以确认,这个比喻是耶稣传教生活的杰作,是他坐在船上向群众所讲的。事虽如此,但据初期教会的一位大圣师克里斯德莫(Chrysostomu到表示,耶稣讲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9.
自义与自卑     
音歆 《天风》2005,(5):36-37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经常藉着比喻来讲解上帝国的奥秘和一些道理。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对比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路加福音18章9-14节记载耶稣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自义与自卑的道理,这个比喻中讲到有两个人在圣殿里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另一个是税吏。这两个人无论在宗教方面、道德方面的地位和影响都是截然不  相似文献   

10.
“班门弄斧”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成语,比喻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其意如民间歇后语:鲁班门前抢大斧——不自量。明代梅之涣《题李白墓》诗就是很好的说明:“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鲁班,姓公输,名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而也称鲁班。相传他创造了攻城的云梯,发明了木作工具,是  相似文献   

11.
已经不记得是哪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比喻是文章中语言的灵魂。”其实,比喻岂止只是文章中语言的灵魂,在生活中、在政治中、在谈判中、在辩解中等等,如果我们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比喻这门艺术和技巧,那么,你的智慧和能力就将通过语言这个载体,使你人生的岁月透着更加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经文:诗90:9—12,弗5:15—17,腓3:12—14 人生的日子何等短暂,仅是数十春秋。圣经中比喻时光流逝,“好像一声叹息”;人的年日,“窄如手掌”。人不能延长寿数,使生命多加一刻,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8:8)。在这有限的人生,必须爱惜光阴,努力面前,使我们在世的日子得蒙神喜悦。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诗不以抒情取胜,而以说理见长,凸显出对文人诗表达方式的分道扬镳.它把说理表达方式引入诗歌,使诗歌带有剀切训导倾向,但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借助一定方法,使之含有能启发人们思维、联想和想象的理趣,主要采用比喻、对比、类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第九章借助比喻寻天国对接触耶稣所讲的比喻的讲授者而言,等待他或她的实在是双重的祝福:一方面,讲授者要论及基督有关天国的教导的核心;另一方面,讲授者要学着像耶稣那样讲论。当年,有那么多人曾心悦诚服地聆听基督的教训;而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将耶稣所讲的比喻铭记在心。无论是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这些比喻都被认为是《圣经》中最值得称道的部分。有谁不理解"荡子的比喻"或"慈善的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1,(6):48-49
路透社贝尔法斯特9月6日电: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冲突昨天进入第三天。在新一轮的爆炸案中,有四名警员受伤。暴力冲突源起于新教徒不允许天主教学校的学生取道新教徒控制的地区上学。北爱尔兰皇家警察的一名发言人说,一个准军事组织打电话声称对当地时间昨天上午9点的爆炸案负责。冲突双方昨天在圣十字架女子小学附近的街道驳火,互相投掷炸弹。圣十字架女子小学的学生们不得不在冲突双方的互相谩骂声和枪林弹雨中,在警察的护送下上学。人们担心敌对宗教团体间的冲突有升级的可能。现场的警员前天说,学校周围可…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想象瑰丽奇特,比喻新奇大胆,开一代浪漫主义之先河,无愧“诗仙”之称。也许少有人注意到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那就是大量动物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有以下特点:其一,李白喜欢在动物前面加上色彩明丽的形容颜色的词;其二,在动物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情怀,尤爱鹿、大鹏、马等动物。下文将就以上两点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玛:十三,13) 他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四,2) 天国的奥秘,是给你们知道的;对其余的人,就用比喻。(路:八,10) 比喻一字来自拉丁语Parobola,是一种简短的小故事。用以简述道德或宗教的真理。《辞海》对比喻有如此解释。辞修学名词,比喻亦作譬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随意学习的实验范式,探讨了结句中是否包含比喻性成语以及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大小对文章段落回忆成绩的影响.实验中所有被试被要求阅读6个说明体的文章段落,然后接受一个有提示的回忆测验.研究发现(1)所有被试对结句中包含比喻性成语的段落回忆成绩比结句中没有比喻性成语的段落好.(2)结句中是否包含比喻性成语和被试工作记忆容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若结句中包含比喻性成语,段落的回忆成绩不受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制约,反之则会.这些结果可能表明,比喻性成语的某些特点,如形象性或易记性,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促进了被试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保持和回忆.  相似文献   

19.
“好牧人与羊”的比喻,对于每个信徒都是耳熟能详的事;对于传道人,更是讲烂了的题目。这个比喻道出了传道人的职责,要对信徒“关爱、眷顾”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传道人所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既然是活生生的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会对外界的影响产生喜、怒、哀、乐等反映。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艺术     
比喻(或称譬喻),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传统修辞手法.在生活的语言里它丰富多采,表现于文学创作更是千姿百态.《诗>、《骚》注重比兴自不待言,后世历代优秀文学作品,巧比妙喻更是层出不迭.仿佛漫步山林,行迹所至,到处都可以看到美丽的花朵;依稀秋夜仰首天空,目光所及,随时都可以望见繁星闪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