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丕 《心理学报》1981,14(1):18-22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范畴如何划分问题,关系着如何科学地理解心理的实质和规律问题,所以从来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心理活动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争。最早在柏拉图的《铁马由斯》篇中,就有了关于心的三分法的表示,与后来关于知识,情感和欲望三种划分相符合。和这三种划分  相似文献   

2.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介绍潘菽同志对心理活动的二分法的看法,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两种心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二、为什么情是意向活动? 三、意向和行动、心理和实践的关系; 四、三分法为什么不对? 五、潘菽同志对二分法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注意心理学中,有几个问题颇值得探讨。现仅就管见所及,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一注意的性质关于注意的性质,主要有这么两种似乎对立的说法: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一说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以为这两种说法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按照潘菽同志所倡导的二分法,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识活动(过程)和意向活动(过程)两大部分。注意属于意向过程的范畴,自然它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过程的基本结构为:  相似文献   

5.
关于心理学统一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孝威 《应用心理学》2005,11(3):282-283
借鉴物理学中研究物理世界各种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性的思路,分析心理现象中的各种相互作用。指出心理现象中存在以下几种不同性质的心理相互作用:心理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心脑相互作用,心身相互作用,心理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活动与社会相互作用。这些不同性质的心理相互作用具有共同的基础,由此得到心理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可以构建大统一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尝试把心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和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正是在人积极从事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人的心理既经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老一辈心理学家潘菽同志,在《心理学简札》中谈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因实践而产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时的主观活动,因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也受实践活动的检验。但人们的心理活动,又是人们的实践活动的枢纽部份,没有心理活动这一主观活动部分,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进行。二者互相密切  相似文献   

7.
建设我国独特的军事心理学,是新时期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迫切需要。为什么这样讲呢?这要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谈起。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在清醒状况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理活动。任何人  相似文献   

8.
吳書柬 《心理学报》1959,4(1):34-37
我的心理学知識还掌握得很少,現在本着学习的精神来参加心理学問題的討論,我在这里就“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規律問題”說一点我最近学习的体会。 过去在心理学教学中忽視人的心理的阶級性的現象是普遍地存在着的。在我們內心理学課中,从来沒有突出談过人的心理的阶級性問題。通过去年不断地下厂下乡下实驗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对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现代心理学正身处众多困境时,后现代心理学者们从新的视角和观点对其展开了攻势,因此在这近十多年里,西方心理学界充满了激烈辩论的声音。文章总结了西方心理学界围绕着后现代心理学这个话题展开的各种对话,包括心理学的认识论、研究性质、研究方法以及后现代心理学的价值等各个方面的讨论。作者在梳理这些对话的同时,对二者的观点进行了论述,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后现代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从而推进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校心理学(School Pa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中各种成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服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学科19世纪末期在美国萌芽,20世纪40—50年代成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则尚未正式建立这门学科。本文拟对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科体系以及在我国建立和建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可能性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心理学的改造与建设,关系着心理学发展的未来,涉及到这门学科如何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服务。因此.对这一迫切而重大的问题,很有必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的建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现有心理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心理  相似文献   

12.
尹继武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713-1720
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政治心理学在欧美学界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作者详细归纳了政治心理学学科发展史和理论史上的争辩议题, 包括政治心理学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的主导范式与分散化关系问题, 政治心理学解释的性情和情境取向的分歧问题, 政治学路径还是心理学路径的平衡问题, 以及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心理的问题。最后, 作者讨论了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如何看待文化差异问题、文化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在当时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欧洲一些教育家致力于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化运动,这一运动对后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是:瑞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事实上,柏拉图第一个确定了心理学的基本区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从亚里斯多德起,到夸美纽斯、卢梭等人,就已经提出按儿童年龄特征分期进行教育的主张,并论述到教育中的心理活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作为独立科学的存在,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认为心理学科学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也就是心理科学体系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曾经预言:心理学只有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才能从现象深入本质,才能使心理学成为内容丰富的真正的科学。这个体系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人的心理实质问题。第二部分:实践的心理学本质属性。第三部分:各种心理活动的基本元素是“表象”。第四部分:个性是人的自然实体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合金。第五部分:研究人的心理的目的,在于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15.
心理实验室建设与心理实验软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心理学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系,心理实验仪器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计算机逐步取代传输心理仪器已是心理实验研究和教学的主流.文中就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装备一个功能齐备的心理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讨论了采用计算机进行心理实验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第2期我们讨论了进行心理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如何选择研究课题。下面我们将接着讨论在选定研究课题之后,如何针对研究课题中的问题提出大胆而合理的假设。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是课题选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17.
对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德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我国学者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成果,提示了研究进展的三个阶段:起步研究阶段、拓展研究阶段、核心研究阶段。初步评定了各研究的得失,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品德心理结构的展望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大柔 《心理学报》1980,13(1):24-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于如何开展科学心理学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问题,曾进行过不少的工作和争论。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也即生理心理的工作,也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以三十年来的科研实践为基础,对这个领域的工作,作一概略的历史回顾并就有关的几个心理学基本问题加以简要评论。回顾和评论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希望能因此而引起争鸣,促进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中的自动化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耗费认知资源,主体没有意识到心理活动操作的高效的心理加工过程,印象形成也存在自动化现象,文章主要阐述了自动化印象形成的两种心理机制,并结合当前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希望自动化印象的未来研究更有助于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评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计算机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亦称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出现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颇有影响的新流派。它作为对行为论心理学放弃对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的做法的一股反抗潮流,重新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然而,它又不完全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复现。受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这些新兴学科的启发,现代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