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其锬 《中国道教》2007,6(5):33-37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支柱,是形成民族的重要自然力。中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若从东汉汉安元年(142)祖天师张道陵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正式创立道教算起,迄今已有1865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3.
《黄庭经》     
道教经典。《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及《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之概称。据道教释义,黄者中央之色,喻中央”;庭者四方之中,阶前空地,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道教修炼功夫之中空景象。《黄庭经》作者,传说殊多。或谓魏夫人(名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研审民间草本后所撰,或谓道士口授,魏氏记录而成。成书年代,《外景》始见于葛洪  相似文献   

4.
《玉皇经》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但近人有谓其出于隋唐道流之手和成书不早于宋代之说。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等篇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说玉  相似文献   

5.
尹立 《中国道教》2002,(5):23-26
《黄庭经》是魏晋间出世的道教上清派修炼经典 ,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 ,其中《中景经》出世较晚 ,《内景经》和《外景经》出世早晚亦有争论。本文遵循陈撄宁先生的原则 ,“两篇文字 ,不必出于一手 ,而精理贯通 ,体用相备 ,真知个中消息者 ,当不复存歧视 ,”① 以研究经文思想为要 ,重点放在现存内容较为完备的三十六章《黄庭内景玉经》。②《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 ,通篇以七言韵文形式讲解上清派“存思”为主的修炼要诀。它继承《太平经》五脏有神 ,存思即可除病的思想 ,认为人…  相似文献   

6.
一、姚生诵《黄庭经》验 据道书记载: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4年),南岳夫人魏华存授其弟子《黄庭经》。魏华存元君,字贤安,任城人,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修成道果。 《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简称《黄庭经》。《黄庭内经玉经》又名《上清黄庭内景经》,收人《正统道藏》。另《道藏》与《道藏辑要》、《云茬七签》收有数种《黄庭经》注本。《黄庭经》重在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又以积精累气为要诀,全经反映了上清派修道成仙的思想,此经是道教一部重要的经书。《黄庭内景经》经文分三十六…  相似文献   

7.
(农历20丙06戌年年1十2月一月20初至一2至2日初三),中国道教正一派(内地)授(升)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这次活动是继1995年恢复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以来的第二次授箓活动,而升则是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参加这次授(升)箓的箓生共有35人,都于1995年授箓过三五都功经箓,并升授正一盟威经箓。  相似文献   

8.
我是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门下授职的道教正一派散居道士 ,15岁从祖入道 ,奉守道教经典、戒规 ,擅长各种斋醮祭祷、超亡追思科仪 ,历经 6 5年道龄 ,耄耋年迈 ,白首残烛 ,但对太上的虔诚不改 ,于是有几句憋在心里的话不得不讲。道教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新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迈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 ,古老的道教充满着活力与生机。中国道协张继禹副会长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华振兴 ,道教庆幸》一文中指出 :散居正一派道士是道教衍传的传统形式之一 ,应予认定和管理 ,散居正一派道士的权益都应得到尊重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法箓部仪》做了细密的分析和考释。从此经我们知道南朝天师道举行登坛告盟仪,这是天师道传入南方后受南方道教(尤其是南方方士传统)影响而创立的新仪式。它应当是信奉太一神且自称太一道士的天师道道士举行的仪式,与敦煌写本S.203记载的南朝天师道授箓仪多有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李忠 《中国道教》2003,(6):56-58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以下简称《太》)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经书,全文十卷,经文中杂有大量佛教教义。《太》以发展道教为目的,以度人为教义,以人自度为条件,提出相当丰富的教学思想和学习思想。它以道教经书为其教学内容,并提出诸如因材施教、答问、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学习方面特别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阴符经》     
道教经典,一般认为系道教修炼专著,全称《黄帝阴符经》。《新唐书·艺文志》归入道家类,凡一卷。作者及成书年代,论说甚多,据考证,书出唐代之前,但作者并非前人所称的黄帝、寇谦之或李筌。今人王明认为,出于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余字及四百余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为三篇(章)者: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20至2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至初三),中国道教正一派(内地)授(升)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这次活动是继1995年恢复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以来的第二次授箓活动,而升箓则是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参加这次授(升)箓的箓生共有35人,都于1995年授过三五都功经箓,并升授正一盟威经箓.  相似文献   

13.
<正>一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一教,"以生为乐",追求生命的健康长存。道教"长生久视"的目标,充分表现了道教对生命的热爱。各种道教经典都说明了这个宗旨。比如,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被《正统道藏》列为开篇经书的《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在道教中,修真得道之人被称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中解释说:"修  相似文献   

14.
《黄庭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谈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现传世的《黄庭经》有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但《黄庭中景经》系后人所作,因而《道藏》仅收录内、外二经,《黄庭经》即指该二经的合称。《黄庭经》养生教育思想围绕长生久视、强身健体之目的,立足于哲学与医学两大基础,以存思内视、漱咽津液、吐纳行气、服气积精为主干,兼容恬淡虚无、心专意精、守一养神、脏腑调养等原则与方法,形成了融养生、医学、哲学与宗教于一体的名垂道教教育思想史的养生教育方法导论。笔者不揣浅陋,欲作初…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静经直解》,是《清静经》诠释史上少有的分章注解本,其作者即被后世尊为全真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祖师的孙玄清。孙玄清视《清静经》为丹经,故延续道教丹道文本传统,以“十六”为其分章之数。他对《清静经》经文的数处整理,体现了当时道教神仙信仰谱系的变化和他将《清静经》作为内丹经典进行注解的诠释取向。  相似文献   

16.
《度人经》     
道教经典。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或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章》和《前序》、《中序》、《后序》及《元始灵书》上、中、  相似文献   

17.
《财神经》又名《太上说雷霆副使赵元帅禳灾集福妙经》,是上海财神庙在正月初五迎财神仪式上念诵的经文,文本内容来自《汉天师世家》、《道法会元》等经书。它以太上老君设教、张真人演法、赵元帅化度众生为主线,叙说了太上老君两次敕封赵公明的过程。《财神经》体现了赵公明禳灾集福、赏善罚过、驱魔斩妖、救护众生的武财神的神格特征,其中的公平、正义、平安、和合等理念,反映了道教的财富观,对于匡正当今民间财神崇拜中唯利是图的乱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刘宋陆修静(406-477)对灵宝科仪的整理和发展南朝刘宋陆修静是一位在多方面做出了贡献的高道,尤以科仪方面的贡献最为卓越,被视为道教史上的“科教三师”之一。陆修静一生撰述的“斋法仪范”据说有“百余卷”4○69,现存于《道藏》的科仪书包括《洞玄灵宝五感文》(DZ1278)、《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470○(DZ524)、《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471○(DZ349)、《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DZ410)、《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DZ528),他书著录者还有《然灯礼祝威仪》47○2、《宿启建斋仪》473○、《升元步虚章》、《灵宝步虚词》、《步虚洞…  相似文献   

19.
唐宋是中土和域外星宿思想互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洞渊集》《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的考察,认为唐宋道教一方面传承、改造北斗、二十八宿、分野等中国传统星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对外来九曜理论存留(如星宿所主吉凶或星曜神形特征等)一定域外身份标识的前提下,通过中外禳星方法的拼接以及星神服饰、法器等的改换,塑造出道教本位的星宿理论与禳星之法。及至南宋金元,中外星宿(神)已在道教文本和图像系统中落位,成为道教神仙谱系、道法仪式中的常见成员。不同源头的星宿元素最终在道教文化中各司其职,基本完成"道教化"的整合进程,显示出道教极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讲经的历史,可以说很久远,可以追溯到无量劫前。"尔时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九炁紫微天宫,上禀道君曰:集会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校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这段经文记载在《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之中,讲述的是在无量劫前,救苦大仙在大罗天上启请道君讲经说法,开示众生。道君准其所请,讲说了这部《三官经》。《三官经》下降度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幸读到这部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