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国画中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画科。山水画的发展,特别是关于其画论的建树,在其兴起的魏晋时期便已萌发,后代则多以山水画的技法创作之论为主。元代饶自然的《绘宗十二忌》便是此类画论中的典范。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参照,阐释饶自然对山水画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论的发展就是中国文化的记号,有怎样的文化心理结构,就有怎样的画学理论和绘画面貌。魏晋时期关于画学的论述,无论是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山水畅神还是气韵生动,无不深受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这不仅确立了中国画论的独特思维模式,还直接促成了绘画表达方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笪重光,清代回族书画理论家,著有《书笺》、《画筌》两部书画论著,其中《画筌》是一部关于山水画画论的著述,以论述山水画的布局、笔法、墨法、设色及品评等为主要内容.其中关于画面有无、虚实的关系阐述是重点内容,虚实相生之法与境界的关系是其重要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8.
郭熙是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论基于儒家文化,同时蕴含了明显的道家思想,道家文化色彩极为显著。通过探究《林泉高致》中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绘画理论,将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心”审美心胸命题、“三远”创作手法以及“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画价值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其思想理论源头,阐述郭熙美学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联系,并试图挖掘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所体现的深层意蕴,让当代人更好地理解传统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书画在汉末魏晋时期也步入了艺术的自觉。就其发展历程来看,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率先走向艺术自觉,魏晋之际以表现人物美的人物画又得到充分发展,而晋宋之际以表现自然美的山水画也迎来了独立发展的大好局面。山水画的开创者是宗炳,他同时也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至今人们还记得他写的《画山水序》。他倡导的"畅神写意"说,无疑是在此前顾恺之"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山水画的独立发展,其前提是山水美的独立,山水必须成为有意义的存在,必须走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一种意象和意境,成为人的精神的拓展和延伸。这一切,又直接依赖于当时盛行的般若思想、佛性论和心性论对人心的洗礼,特别是禅学风气对人精神世界的熏习。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1.
“一画”论集中国传统哲学、画论之精华。是既空灵又实在的一种境界。“一画”论辩证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心”与“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所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恰是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习画者又多为士族阶层,故能以笔墨阐发山水画的品鉴与理法。而把山水画与作者寄托的情感、精神进行论述,并触及到山水画美学灵魂的便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除提出"畅神"审美思想外,亦包含有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以形写神"的创作技巧以及体现"三位一体"艺术发生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才华横溢,有着丰富的学养,多方面的才艺,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是文人画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董其昌在绘画上专长于山水,他的绘画艺术在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处在政治黑暗腐朽,宗派纷争,相互倾轧的恶劣社会环境下,只能在山水画中寻求自我心灵的释放。在其看来,绘画就是以山水来表现自我的审美心胸——游心于艺,才有了浸润着其美学旨趣的画理画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4.
于安澜是我国画学界的默默耕耘者,他以等身的学术著作和博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为现代画学研究奠定了牢固基础。《画论丛刊》一书是他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画学经典。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觉醒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顾恺之在画论中第一次提出了"传神论",他是最早将此观点应用到绘画当中的。其中"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思想理论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主要依据,对中国的绘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出发,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他的画论,试图探析人物画创作中是如何通过传神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6.
在解读传统画论时,争论是常事,由于解读者的出发点、关注点不同,解读结果的差异与争论也就在所难免。通常情况下,学者争论一段时间会就某些观点达成共识,争论就此平息。而有些争论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形成共识,对石涛“一画”思想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从多方面分析石涛“一画”解读之困难,探讨引发“一画”解读之争的主要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末中国画坛上迈古超时的一代大师石涛,为我们留下许多绘画珍品,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一部在国内外十分有影响的画论著作——《石涛画谱》(以下简称《画谱》)三百多年来,对这部《画谱》各有议论,有的说:“立志既幽深窃渺”,又有的说:“词义玄妙”,还有的说:“出自神解”……等等。我读过一些对《石涛画语录》注释和评价文章,众说纷纭,真有些“试焚香展诵之,不辩是画是‘禅’”感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绘画史上,比王羲之年代略晚的顾恺之,是一个偶像式人物,他与陆探微、张僧繇一起并称"六朝三杰",享有如此评价:"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深受谢安的赞赏,谓"有苍生以来所无"。然而,顾的真迹没有一件能流传下来,现仅存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幸而他所著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经张彦远的收录保存下来了。此三篇虽"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但聊胜于无,对今日  相似文献   

19.
仇英因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世人推为“明四家”之一,尤其是他的山水作品,集古人之所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仇英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仇英生平,介绍点景人物发展概况,归纳仇英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类型,分析点景人物在仇英山水画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仇英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对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山水画是中国三大画科之一,在宋代发展到成熟阶段。杰出的画家,卓越的作品,层出不穷。山水画论的丰富性和它的深刻性更是宋代的文化标志。在追求师法造化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中得心源。在宋代,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更多地将山水情寄托在山水园林的创造中去。由于中国的"画理"与"园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文章将深入剖析画论的各方面内容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各方面关系,以达到更好的促进现代园林和人居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