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世界事物的发展过程普遍地表现为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曲折地发展前进的。在社会生活方面,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发展及其在前进中又不断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局部还有倒退的事实,使人们对事物如何曲折发展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关心与严肃的思考,这无疑会有力地促进对“曲折”问题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枫 《学海》2004,(2):5-14
斯蒂文森的观点是 ,给一个价值语词或带有情感意义的语词下定义 ,并非通常所认为的是达到认识的目的 ,而不过是推荐某种事物 ,劝导人们接受该事物而已。本文认为 ,邓小平给社会主义重新下定义 ,并非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 ,而是旨在破除原有定义的狭隘性 ,以使市场经济能够划入社会主义的范围内 ,其作用在于劝导人们接受原不可接受的东西。本文承认情感主义在善 (好 )观念解释上的重大意义 ,但认为在正当或正义观念上持情感主义是不可取的 ,为使社会获得某种稳定的基础 ,一种合理解释的正义观念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论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我这里主要是对可能性这个范畴作一些探讨。 (一)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关系。所谓可能性,就是事物在客观根据和必备条件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某种发展趋势。“客观根据”是指一个事物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4.
陈嘉明 《哲学分析》2023,(6):88-99+192
解释以理解为目的,这在科学哲学或知识论中都是一种主流看法。但是否所有的理解都须经过解释,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利普顿声称存在着不经解释的理解,卡万维格认为只在因果关系的决定性系统中存在“解释的理解”,而卡利法则认为在逻辑与或然性等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解释性理解。这一问题涉及什么是解释、解释的关系以及解释的标准,可将解释的关系看作一种给出理由的关系:如果解释项a对被解释项b的性质、关系、样式等给出了理由上的解释,使人们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明了事物的“之所以然”,那就是给出了一种解释。正是这种理由关系使得我们能够把事情说清楚,由此能够把握事物的根据,获得理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对于作为科学分支之一的心理学.它的任务就是要揭露出心理现象的规律.并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存在和继续发展服务。如果人们能够掌握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行动时的自觉性;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规律,就可以调整和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而正确地运用也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心理的健康与否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于斌 《心理科学》2001,24(4):500-500,487
概念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概念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人通过感官得到的感性经验是丰富多样的,感性经验以其变异性为特征。但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却是相对稳定的。概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全部知识经验的核心,使有关的知识经验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一定的系统。这种系统有利于知识经验的记忆。同时也为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内部条件,使人能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李枫 《世界宗教研究》2012,(3):81-91,194
本文以冯至诗作为例,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折射出的基督教浪漫主义思潮。本文认为:情感与想象力是连接二者的桥梁;独特的抒情风格与气质使冯至诗作与基督教浪漫主义话语产生了若隐若现的关联。由这样的一种关联,能够回溯至欧洲浪漫主义诗人与神学家们在构建"诗化神学"时的一些追寻与思考,本文据此提出:神学不必局限于高堂讲章,神学完全可以以诗意之思去开启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事物质变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个事物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就有两种相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代表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前进的、好的可能性;另一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  相似文献   

9.
理解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不可或缺。美国当代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罗伯特·C.所罗门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引入企业伦理学,为人们把握企业伦理提供了一条德性主义的诠释进路。而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强调实践、团体、人对幸福的追求和追求卓越等也为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提供了思想资源。而美德自身也能够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商业和商业伦理、使经济交易成为可能、使经济的运行更为成功。但德性主义进路不是没有条件的,它需要个体或企业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判断力,也需要规范伦理与之匹配,以及一个尊重美德的社会环境和相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张冰冰 《美与时代》2013,(2):111-112
如果把PC的产生视为第一次IT革命,把互联网视为第二次IT革命,那么云计算将成为第三次IT革命。云计算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终端能够与业务、网络协同,为用户提供按需、弹性、有服务质量保障的服务。云计算使信息化产品的设计具备了简单化设计的可能性。PC(个人电脑)发展至今已经超过30年,PC的逐渐普及让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和交互。之前,PC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争论的一个问题。索尔仁尼琴曾断言,社会主义民主的观念就像煮冰块一样是意味深长的。M.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是民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I.克里斯托尔和D.贝尔看来,社会主义对民主的遗弃则导致了社会主义的死亡。他们在这里不仅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没有能够提供民主和繁荣,而且还意指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甚至理想性信念的崩溃。 但是,社会主义者仍然执着地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和民主之间有着非常牢固的密切联系。N.普兰查斯在他最后一部著作的末尾写道:“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社会主义或者是民主的,或者它根本就不会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国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新材料的特性是画家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容忽视的,为了使作品达到更加生动的效果,在创作中画家会选择新材料,再配合相应的特殊技法,与主题和内容巧妙地融合成一体。运用个案研究法,以作品《轮回》为例,结合创作实践,来研究中国画中新材料和特殊技法的运用。在学习领会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创新,努力寻找新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时代精神,满足当下新的审美需求。研究中国画的新材料和特殊技法的运用,能提升画家对绘画作品的认识,为当代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一种走向新绘画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理想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对理想问题的理论研究出现新的动态,人们从新的角度研究它。例如: 一、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研究的文章认为,在崇高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中,凝聚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伟大立体性要求,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即要求按真正属于自己的本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这样的最人道的目标来驾驭和创造自己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它们是人类理想的不断实现。人们对自己准备委身的价值目标和理想的选择,应是能够最充分地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和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需要的。委身于这种价值选择和理想的人,才是一种最富有的人。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既从现有文明中最充分地吸收一切营养,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和潜能,创造真正满足自己生命的本质要求的新的文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8,(1):5-13
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中国在追赶现代化浪潮中始终重视制度建设,并努力从制度建设中寻求和凝聚发展动力。执政党对制度建设的有力推动,激发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足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聚了更强大的动力。对于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人们不仅应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价值与使命等宏观问题,亦应解析其本质内涵、主要表征和研判标准等基础性问题。就本质内涵而言,它是制度主体对制度体系持以积极认知和肯定性评价,相信这一制度体系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整体发展进步,并能通过不断自我革新实现制度自身的长足发展。积极态度、制度体系和制度绩效是其三大关键词。就主要表征而言,这集中体现在主体对制度内涵的价值取向具有高度自信、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激发出高度自信、制度自我革新完善能力彰显出高度自信三个方面。就研判标准而言,对制度的先进性有充分体认、对其未来趋势积极乐观、对其不足持以理性认知则是可以参照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指人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这种心理动力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率的行为。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需要动员和依靠千百万群众为之奋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激励的任务,就是不断启发、鼓励、推动,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挖掘隐藏在群众中的巨大潜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积极贡献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曾创造并运用口号激励、政治激励、民主激励、精神激励等传统激励形式,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英勇奋斗,从而,把革命和建设不断引向胜利。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的思想展开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自我形态:融入世界的言说者和外在事物秩序的建构者,与疏离外在的沉默者和既有秩序的解构者。在持续的言说和开放的反思中不断展开的不同视角和主题中潜含着一个充满内在张力的自我。首先,从万物互殊的本然到异名对举的不齐,最大的变化就是主体的介入。我的显现必须以我为出发点截断万物并由我的认识和命名将万物转殊为异才能完成,"我"的成立是以有限性为前提的。其次,持续面向置身于其中的世界,以及其呈现的事物之道,诘问物我与人我的殊异与冥同的那个思考和言谈,自然地指向了主体视角的建构的持续性和开放性。进而言之,有限性和界限感成为自我不断遭遇外物的经验触发机制,而这些经验又进一步地激生了自反性的省察。有限性为基础的我的显现与建构是必然更是必要的,只有在主体内部两个面相的不齐中才能揭示整全的浑然。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完全超越了所谓身心与物我的对象化机制。在整全与浑然的底色中,有限的自我才有持续敞开和不断自反的可能性,也只有在有限的前提下,整全与浑然才为自我提供了一种不断回向并尝试超越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水彩画有着独特迷人的美丽,它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的。水彩画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以及语言表达的逐渐复杂化都为我们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我们要在现有的艺术水准和高度上更加努力地开拓一片新的艺术疆域,找寻水彩画更多的形式表现的可能性,为水彩画事业更好的前进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重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本质的关联,是因为这一现代化事业必须经由一场社会革命来为之奠基,而这场革命历史地采取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定向。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建立起本质联系的,是在这一历史性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当今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展现出一种"世界历史意义",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中国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而且还在于:它在完成其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积极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超越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具体事物,要真正建立成为充分发展的成熟的经济体制还要一段时间,还要全体干部和人民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考察、分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一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事情。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事物面前,我们有三件事需要做,一是从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作出新的哲学结论,二是使我们的哲学工作适应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一每当获得难得的机会,可以近距离地凝神观看佛指舍利时,在不平静的心情之后,一个问题经常会出现在脑海:佛指舍利可能只不过是一截指骨,但为什么却能够被佛教徒尊为无比神圣之物?竟可以调动成千上万信仰人群的情绪,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知觉,使他们或哭或笑,或喜或忧,做出许多虔诚的举动和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庞大的人群,乃至一定的社会和历史。人类世界真的是很奇妙!千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些事物虽然表现为一种物质的形式,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是它背后无形的精神和理念,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累积、发酵,越来越多的能量和影响力投射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