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案背景澄澄10岁了,是个五年级的女生,长得比较高大,看上去很文静。父母都是国企中层干部,生活无忧,两人个性都比较要强,对孩子的管教也比较严格。澄澄和母亲更亲近。澄澄学习成绩优良,喜欢阅读,学习基本不用父母操心。据班主任反映,她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能够遵守纪律。但澄澄在控制情绪方面有困难,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她的大爆发。  相似文献   

2.
陈德群 《天风》2008,(4):34-36
一、保罗.西拉到特庇和路司得,遇见提摩太,就有意拣选他同行,一同事奉主 16章1-5节:"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  相似文献   

3.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4.
陈德群 《天风》2008,(2):34-36
一、保罗、西拉到特庇和路司得,遇见提摩太,"就有意拣选他同行,一同事奉主 16章1-5节: "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长老所定的条规交给门徒遵守.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  相似文献   

5.
圆仁,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入唐八家”之一,俗姓壬生氏,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当唐德宗贞元十年,即公元七九四年。他幼年落发为僧,十五岁时,至日本佛教圣地比睿山,投入日本天台宗开宗大师最澄门下。最澄也是“入唐八家”之一,曾在公元八○三年泛海入唐求法。八○五年,最澄返  相似文献   

6.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微)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七十八岁。据当代著名佛学专家吕澂先生说,德清是四大高僧中“尤为出色”者。他十九岁时,即往金陵栖霞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岁以后,开始行脚  相似文献   

7.
圆仁(793~864)俗姓壬生氏,日本下野都贺郡(今枥木县)人.生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幼时在家乡大慈恩寺从广智法师出家.广智是唐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传法的第三代弟子,鉴真的弟子多长于汉学诗文,对古代日本汉学的发展很有影响,因此圆仁在出家以后就在间接地受到中日佛教文化的熏习.这些师承关系是圆仁后来在弘传显密教义能有重大成就的增上因缘.圆仁十五岁到日本佛教圣地京都府滋贺县比睿山师事日本天台宗(亦称法华宗)的开宗大师最澄,813年圆仁以"遮那照"得度.他在澄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是古代高棉(亦译吉蔑)人的故乡。公元802年,阁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建立了吴哥王国。今天库仑山上的神庙多半是他建的。他的儿子是阁耶跋摩三世,再往下是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Ⅰ),但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已经不详。他在洛勒(Lolei或Roluos)建了  相似文献   

9.
由日本日莲宗奉献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的开光仪式,四月十三日在陕两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344—413)是我国后秦(约当东晋)时期从西域来长安的一位译经大师。他在当时的逍遥园大寺中译出了《妙法莲华经》七卷,其后天台宗即以什译《法华》为宗典;公元804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邃、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救观,归国后在比睿山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七百年前,日莲(1222—1282)上人出世,在睿山学天台宗义,于公元1253年专依什译《法华经》建立日莲宗。今年是日莲上人圆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5)
<正>一、觉囊派赛贡巴寺所藏"多罗那他传记"系列唐卡觉囊,又称作觉摩囊,位于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境内的那加吉祥山,该地也是一处静修的圣地,所以也将觉囊称之为热楚钦莫觉摩囊,即为大的山间的修行地。13世纪后期,时轮教法第十五代传承人更邦钦波·突结尊追(1243-1313)来到觉囊,于大约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修建了觉囊寺。他以11世纪域摩·弥觉多  相似文献   

11.
佛图澄是神僧,麻襦是神人,二人留下了一段对话,历来被认为是无法解释的.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是韵文诗歌体而不是散文.用诗歌体裁来看麻襦和佛图澄的对话,确实能使这不解之语变得可以理解.习凿齿和道安初次见面时,各自一句话,就传扬天下.麻襦和佛图澄这次见面的两首诗,也同样值得传扬赞叹.麻襦和佛图澄对话应该对道安思想和行为有深刻影...  相似文献   

12.
林俊聪 《法音》2012,(8):76
本刊讯7月17日,原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汕头市佛协会长弘广法师圆寂,享年87岁,僧腊79秋,戒腊70夏。弘广法师,俗名林汉坤,揭阳市渔湖镇彭沟乡人,1926年农历五月廿六日出生,4岁随澄泉法师(1881-1964)在南澳岛叠石岩生活,8岁于岩中礼澄乐上人(1905-1984)披剃为僧。1942年春在韶关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留住寺内。当过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侍者。自1951年秋以来,长住汕头市。他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绍隆佛种,抢救佛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召开成立会议那天,95岁高龄的梁漱溟先生最早到会,第一个发言.他说:"我是一个佛教徒.人都有前生、有今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的和尚."人们只知道他是学术界的泰  相似文献   

14.
大凡提及佛经传译的历史,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四大译师。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历事北齐、北周和隋三个朝代,被誉为“翻经大德”的彦琮法师,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翻译大师。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佛典传译事业所做出的卓著成绩,都是后人不能忘记的。释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人。生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少时聪颖,记忆力过人。十岁出家,初名道江,师事僧边法师,勤奋学习佛教经律,悉心领会经文的深奥含义。北齐武平初年(公元570年),年仅十四岁的彦琮(当时法号“道江”)西入晋阳,且听且讲,以求深造。当时尚书敬长瑜等曾请他讲解《大智论》。齐皇后至晋阳,也曾请他入宣德殿讲解《仁王经》,在场僧俗二百  相似文献   

15.
正廖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咸丰二年(1852)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任龙安府教授。入民国后,出任成都国学专门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夕,患病退居乡里。民国二十一年(1932)病逝,享年81岁。廖平是近代蜀学复兴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全国著名的经学大师和思想家。他一生潜心学术研究,弟子遍蜀中,培养出的著名学者有吴虞、蒙文通、李源澄等。廖平的经学理论曾深刻地影响了康有为、梁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5,(5)
<正>本刊讯5月9日上午,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一行8人拜访我会,受到会长学诚、副会长演觉、秘书长刘威的热情接待。心澄法师一行首先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陪同下,参观广济寺并在大雄宝殿内礼佛诵经。随后,在广济寺怀远堂受到学诚会长的亲切会见。学诚会长首先对江苏省佛教协会一行专程前来拜会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佛陀故乡——尼泊尔发生地震后,中国佛教协会本着"无缘大  相似文献   

17.
镇澄(1547—1617)是明代五台山狮子窝的高僧,俗姓李,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今属北京市)人。十五岁上出家于西山广应寺(今北京市西),引公度为沙弥。三年后,登坛受戒,成为僧人,开始了他一生的和尚生涯。万历三年(1575年),贤首高僧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师在京都讲解《华严》、《唯识》、《金刚》诸经,镇澄和尚即席听讲,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佛教义理。七年寒窗,终于参究性相宗旨,通达华严妙理。但他学而不厌,又从小山、笑岩研习禅学。  相似文献   

18.
巴兰与巴勒     
陈志华 《天风》2010,(3):39-39
<正>称为"耶和华军队"(参出12:41)的以色列民挺进摩押平原,在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安营。摩押王巴勒因以色列民甚多,就大大惧怕,心内忧急。于是,他不但和米甸人联手,更是想出毒招:重金礼聘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2)
<正>我曾这样听说:那时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安居。有一天,韬德雅(Todeyya)的儿子——年青的苏巴(Subha)来到佛的住处。互相问讯后,他礼敬了佛陀,然后坐在一边,问道:"噢,乔答摩,在人类中,虽然都生为人,但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低劣,有些人的生存条件和境遇优越,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噢,乔答摩,有的人短命、有的人长寿,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健  相似文献   

20.
迦毗罗卫何处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迦毗罗卫城是释迦牟尼的故乡。它座落在喜玛托雅山南麓,是释迦族聚居的古迦毗罗卫国的首都。释迦牟尼是该国净饭王的太子,本名乔答摩。他出家成佛后,别人尊敬他,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准备降世前,从兜牢天下视大地,发现了迦毗罗卫这一美丽、富饶、庄严、神圣的地方,于是化身为六牙白象,使净饭王的摩耶夫人感梦成孕。临产前,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