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烦恼     
君冈 《佛教文化》2011,(1):126-127
甲:请问,你在这里转来转去,想去哪儿呀? 乙:我想去<佛教文化>期刊社,听说那里有一个部门,可以解人烦恼,扫人心地. 丙:噢!我们是一路,我也是为这个来的. 甲:这就是期刊社,我们是准备设一个栏目解答现代人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用问答方式来为读者解烦清心. 乙:太好了,那快快让我们进去吧!  相似文献   

2.
华东区乒乓球锦标赛正进入高潮阶段,取得男子单打半决赛权的甲、乙、丙、丁四个人。谁将会取得冠军? 球迷小张、小王、小李谈的自己的预测。小张:冠军不是甲,就是乙; 小王认为,甲根本不可能取得冠军; 小李认为,乙和丁都不可能取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旅途三人行     
君冈 《佛教文化》2011,(6):114-115
甲:二位来了. 乙、丙:上次我们谈到"执着"二字,你说过下次再说的. 甲:(笑)是的.我们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等着和你们讨论呢. 乙:我们也有过争执讨论,不能确定这个词语究竟是贬义还是褒义. 甲:这个词的意思要认真具体地分析."执"在佛教中不是一个正面的观念,因为生命中的烦恼,基本由"执"引起,是将本来缘起性空的事物当...  相似文献   

4.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5,(11):43-43
当甲、乙两方为了某种原因,难以取得协调或被接纳时,第三者丙站出来作为甲、乙之间的调解、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达成甲、乙双方和好如初,破镜重圆。这第三者丙就常被称作“中保”。 远在旧约时代,先知和祭司实际上就是充任了神与以色列百姓之间中保的职份。  相似文献   

5.
甲、乙两人赶着去看电影。甲是个长腿,乙是个矮子。乙好不容易才能跟上甲,没有拉下距离。甲发现乙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就赶快打招呼,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快了!”不料乙却风趣地回答甲说:“不,是我走得太快了!”甲很纳闷,没有听懂乙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位在场的第三者丙,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哈哈大笑,插上去说:“别客气了,你们二位走得一样快!”——亲爱的读者,你能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甲、乙两人究竟谁走  相似文献   

6.
残灯 《天风》1995,(1):44-45
甲:快到春节了,好久没见,您挺忙啊? 乙:忙倒不忙,遇上一件伤脑筋的事。 甲:什么事?说出来,我帮您想想办法。 乙:是这么回事:我们家街坊有位老太太,我常给她传福音,她很听得进去,也跟我上教堂听过几回道,表示愿意信耶稣。 甲:这是件大好事呀。一个罪人悔改信耶稣,在天上。  相似文献   

7.
甲:(手提书包,口唱圣歌上) 乙:(身背书包上)喂,同志,听你口唱圣歌,看来你是个信耶稣的吧? 甲:是啊。 乙:感谢主。同道,你平安?今天你到哪里礼拜呀? 甲:我到××教会。走吧,我们一块儿去。  相似文献   

8.
徐学文 《天风》1995,(12):43-44
甲:看,这是什么亮光?把黑暗的大地照得如此明亮。 乙:听,这是什么声音?这样悦耳动听。 甲: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 乙:救主耶稣今夜降生了! 合:慈爱的神啊!  相似文献   

9.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10.
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复赛,截至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七日,中国队败于新西兰队,新西兰队败于科威特队。十八日中国队将对科威特队比赛。人们预测这场比赛的结果。有人根据“甲大于乙,乙大于丙,则甲必大于丙”的推理,认为中国队必败无疑。十七日,《羊城晚报》发表的《明天,答案如何?》一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明天的比赛,中国队并不是注定要失败的。”果然,中国队以3∶0胜科威特队,被文章言中。我们知道。关系推理中的关系有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传递关系是指甲和乙有某种关系,乙和丙也有这种关系,则甲  相似文献   

11.
错在何处?     
有这样一个笑话:甲(对乙):我给你提个意见?乙:请!甲:你骄傲。乙:是的,我骄傲。我应该骄傲。甲:怎么?乙:骄则必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应该骄傲。甲:??? 在这里乙所作的推理确实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其中的逻辑错误究竟在哪里呢? 陈宗明在《现代汉语逻辑初探》一书中引用这个笑话之后分析说:三段论有条规则: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末结论也必然是特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说‘有的失败导致成功’,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6,(12):63-63
甲:只有蠢材才会肯定一件事,聪明人是万事疑惑的。乙:你能肯定吗?甲:当然!对话女:当我老时,你还会爱我吗?男:我为什么要等这么久?  相似文献   

13.
旅途三人行     
君冈 《佛教文化》2011,(5):120-121
甲:二位……? 乙、丙:我们是《佛教文化》的读者,对《旅途三人行》很有兴趣,特来拜访。 甲:欢迎,欢迎。  相似文献   

14.
6—12岁儿童嵌套思维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对他人思想活动的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他人思想活动的认知中,他人的思想能够重复成为认知的对象,例如,丙知道小明和小涛正在踢球(丙的思想),而乙认为丙知道小明和小涛正在踢球(丙的思想是乙认知的对象),而甲认为乙认为丙知道小明和小涛正在踢球(乙对丙思想的认知又成为甲认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文盲     
甲:不会使用电脑的就是文盲。乙:我同意你的说法,不过,反过来看,会使用电脑的,也可能是文盲。甲:胡扯!哪有文盲会用电脑的?乙:你使用电脑几年了?甲(得意地):5年了。乙:请问,5年来,你还用过笔吗?甲:只有文盲还在用笔。乙:请把你刚才说的那句话用笔写  相似文献   

16.
谁是盗窃犯?     
某地发生了一件盗窃案。公安局拘留了甲、乙、丙三个嫌疑犯。审讯时,甲说:‘这事不是我于的。’乙也说:‘这事我没有干。’丙则说:‘这事是甲干的。’侦破的结果证明,三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  相似文献   

17.
他考几分?     
考试刚过,卷子改好发还,大家都很关心考分的高低。甲对乙说:“我这次考试得了个100分,你呢?”乙没有直接回答甲,而是说“啊!你也是100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话,但是甲已经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乙也是考100分。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是乙的说话中那个“也”字透露出的信息。“也”这个副词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二者相同。乙如果自己不考100分,是不能对甲说“你也是100分”的。所以,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有哪些范畴呢? 有三大范畴: 甲、异化和自我异化;乙、物化;丙、商品拜物教。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析每一个范畴。首先,我们要把对每一范畴所分析的对象的主要问题阐述清楚。这种多少带些学究气的方式不是没道理的,因为我们研究的是,我们今后考察当代异化问题时,可以引为根据的那种概念系统。可以把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比作一件工具,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在路上听到两人的一段对话,颇感有趣,现摘记如下。甲:现在有的书上错处真不少。乙:不见得吧! 甲:(拿出一本《银幕歌声》)你看,这书上有好几处都写着4╱4。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这4╱4是个假分数,应把它约简化成1才对。乙:啊!……这书上应该是4╱4还是1?4╱4就一定等于1吗?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离开语境和论域。逻辑学告诉我们,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  相似文献   

20.
宏恩 《天风》2001,(12):54-55
甲:基督徒(弟兄或姊妹) 乙:做生意的小老板 丙:平民百姓(师傅) 丁: 老师 卯: 医生 巳:诗班弟兄 第一幕:在诗班弟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