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践哲学的复兴是当代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趋势。这样一个趋势是对于学院化、技术化的哲学发展模式的反动,更是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动;它要求哲学回到真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回到人类的实  相似文献   

2.
道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和理论语言都极具特色,殊不同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围绕城邦、正义等主题展开的对话与讨论;这主要是由道家如何理解政治性、如何阐述哲学性决定的。"玄德"概念及其理论乃是道家政治哲学思考的重要基础,因为它既是哲学突破的标尺,亦是前诸子时期"德"的思想传统之创造性转化。而自然与无为、混沌与秩序等问题则涉及了道家伦理学(含政治哲学)的深刻内容及精神气质,既体现了古代思想世界立足于人性的思考特点,同时也展现了道家独特的超越社会政治秩序、伦理规范甚至国家形态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3.
道家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以自然推衍人事。将一种思想纳入道家哲学的谱系,往往是由于这一思想具有以自然推衍人事的方法论特征。在这一根本特征之下,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也就构成了道家内部不同流派思想差异的基础。在政治哲学领域,道家认为一个正当的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应当以自然为准则。面对道家谱系中的不同政治思想的差异时,其背后自然观的差异是值得重视的。而厘清自然观的差异,又有助于更清楚的认识到贴着"无为而治"标签的道家政治思想中间具有多大程度的分歧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范蠡是早期道家的重要人物,他在很多方面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长期的政治、军事活动中予以发挥和应用,开创了道家思想成功指导社会实践的新局面,为道家学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新的方向。范蠡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推天道以明人事等思维方式上,特别是他提出的“因”论更是对老子思想的重要推进,对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黄老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范蠡上承老子,下开战国黄老道家,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述道家要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道教“美—恶”辩证论王知非道教美学的哲学基础,无疑建立在先秦道家哲学之上,而道家哲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特征。这就使道教美学带有先天的、“遗传”的辩证因素。道教哲学又十分重视吸收上古的辩证思想因素(如《易》),且在汉魏以后多次与外来的宗教辩证思...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发展理论和发展哲学的研究,已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其中有: 1991年8月下旬,在北戴河由《哲学动态》编辑部、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山东大学哲学系首次联合发起召开了“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讨会”。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论题展开讨论:1、关于发展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2、社会整体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关于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特点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4、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转型问题。 1992年8月中旬,在烟台召开了“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与会的60余位代表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加快我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社科联与北京市哲学学会应哲学课教师的要求,将在1986年1月下旬举办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评介讲习班。对象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军事院校、省地委党校的哲学教员。其目的是帮助各类高校哲学教员对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进行分析和评介,提高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鉴别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能力。讲习班的主要内容有:当代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现象  相似文献   

8.
心性问题是中国哲学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儒、 释、道三家都曾开创出本门独特的心性思想体系。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学 者一直存在一种误解:以为道家(涵道教)之讨论心性问题乃是由于佛教尤其是禅宗“明心见性”思想 刺激的结果。本文作者通过对原始道家道论、心性论思想的研究,认为原始道家以精神提升为归依 的心性哲学乃是内在于其修道、体道思想之中。心性思想奠基于道家道治基础之上,是道论逻辑展 开的必然结果。作者还着重结合禅宗心性理论探讨了原始道家心性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神,其理由是:方东美对孔 子后从孟子直到当代新儒家整个儒家传统基本上持一种批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否定的态度,而 他对于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作用不仅全无批评,而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热烈的歌颂; 方东美是依据道家的开放心态来批评宋儒的固陋狭隘的心量,批评儒家以“道统”观念排斥异端;他 认为中国文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哲学与艺术的综合融贯,在艺术才情上儒家不如道家;在他看来,讲哲 学就要讲本体论,而且更得讲超本体论,儒家仅仅停留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道家则既讲本体论又讲起 本体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灵魂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他追求的是道家的精神境界,自觉地在思想上。 精神上和艺术才情上与道家思想认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就此而言可以看到:用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要立足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要始终面向现实实践,这些或许是马克思革命带给当代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战略性考虑;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这种进展主要体现哲学主题转换、哲学观念发展、哲学思维方式跃迁、哲学视野拓展、哲学内容丰富、哲学研究方式变化、哲学发展新路径和哲学功能提升、哲学本体重解和哲学形态建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王鲁宁 《学海》2001,(5):74-78
发展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它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在社会领域中的贯彻和运用 ,它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概括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发展哲学所探讨的重点 ,是关于人们的现代社会发展活动的根本观点。社会矛盾是发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科学界定和把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它是正确反思关于当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诸多观点的逻辑起点。其次 ,它是科学回答与有效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思想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新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是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哲学的道教读者们都知道,“道教”这个术语即代表“哲学”,也指“宗教”教义和实践。由于我本人关注作为哲学的道教,所以我先介绍“道家”与广义的道教的关系。与儒家有一个主要的创立者不同,道家是事后的追溯。在公元前2世纪被历史学家司马谈第一次命名为一个学派。司马谈对学派的分类主要依据于它们对治国的贡献,没有提到后来追认的两个主要的道家思想家庄子与老子的关系。对“道家”的进一步说明则源于“道家”与“道教”的区分,后者一般认为始于公元142年。道教指有组织的宗教,延续至今。直到最近,道教学者,尤其是西方的道教学者,在…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道家化和道家的儒家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儒道两家从他们的创始人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对话。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里,稷下道家在伦理思想上吸收儒家的仁义学说及礼制文化;儒家的孟、荀在哲学上接受道家的宇宙论、自然观。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先秦儒家的道家化乃是指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而所谓稷下道家的儒家化,乃是指稷下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学化。  相似文献   

15.
赵安宁 《美与时代》2023,(6):114-116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正式成型。在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它对中国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影响,也是哲学在艺术与美学领域扩展的体现。从历代书家对道家思想的体现入手,分析道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对书家发展和书法演进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就现当代的书法学习和实践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1日— 2 3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学者近 40人。大家本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这样的历史使命感 ,就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现状正确把握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融道于儒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对道家思想始终关照有加。考察和认识道家思想对冯友兰人生论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及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和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以道释儒的现实人生论冯友兰早期哲学活动的代表作就是《人生哲学》,该书提出“一个新人生论”,论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看法,表现出以道释儒的特征。冯友兰认为,道家哲学属于“报道”之哲学,即主张除去人为,返于天然。值得注意的是,冯友兰认为,道家并不反对现代之世界,道家哲学也并不主张真正的清静无…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科学发展的冲击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产生新的分化,衍生出更多的流派;另方面又不断产生新的综合,出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间的交互作用,显现其相互渗透、贯通的趋向。分化的多元性和综合的同一性的统一,是当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既分化而又综合的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趋流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科学哲学越来越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越来越把人及伦理、社会、心理的问题放在哲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成为研究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这既是当代社会实践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急剧变动的情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创新、必须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出回答,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共识,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探讨,取得了很多十分有益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重要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比如如何创新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学术界的观点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主要倾向:一…  相似文献   

20.
丁立群 《哲学研究》2022,(1):30-40+125-126
无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把目光聚于文化,强调文化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形态和实践领域——文化实践。本文论述了早期文化研究思潮的“文化实践”理论并把它安置在实践哲学的谱系中,认为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实践哲学已经蕴含了实践与文化关系的某些线索,但是这一线索并未彰显出来,其实践哲学主要存在于政治领域。马克思“劳动-社会”的实践哲学把实践置于社会领域,社会包含了文化,然而出于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要强调了社会的制度和组织方面。为了理解无产阶级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动力问题,早期文化研究思潮挖掘和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实践的文化内涵,系统论述了文化实践理论,构建了文化实践的新模式。这是在当代全球化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形式;它有力地批判了单一的经济决定论,为实践哲学开辟了可能性;它使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实践哲学潜在的文化意义彰显出来,使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理论更加完整;它关注大众文化实践,加强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