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经济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 ,不仅在于它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忠告 ;更在于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现实要求和基本规律 ;还必须选择现实的实现途径 ,一是作出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二是作为有机统一的实践过程 ,三是变成每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就在于它以改变社会现实、实现人类解放为根本旨趣和历史使命。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近年来的不断推进,社会现实问题作为哲学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发现、理解和改变“现实”成为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异常重大且亟需解决的课题。尽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系统论述过其现实观,但他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为了从理论与实践意义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我们看到,从青年马克思著作研究向成熟马克思著作研究的"重心转移"现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热点更迭,而具有"学科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自20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发生范式转换,即借助成熟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的问题域,走出"实践主体性"的原有范式,逐步形成"资本逻辑批判"的新范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看,资本逻辑批判的新范式比实践主体性范式更具有生命力,更能契合21世纪的时代问题。新范式的理论生命力在于,它比原有范式更为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历史性精神,更为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思想逻辑与发展方向,即不断从抽象一般性研究上升到内含特殊性的具体总体研究。新范式的现实生命力在于,它比原有范式更为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不是外在地套用到"现实一般"范畴上,而是内在地切中特定现实。新范式基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内在引申出切中当代现实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启了若干重大的新问题域,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基本原理经过将近一个半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反复检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反复证实,充分显示了它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是封闭的学说,它的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体现时代的要求,在于不断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鲜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用于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江丹林,包霄林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时悲观地认为,哲学的产生总是落后于时代,“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哲学不能给现实以任何指导。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完美统一的马克思,则创立了“改革世界”的哲学,他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确实有落后于社会现实的一面,但是,它又具有预见、指导、推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不但不与研究的学术价值相抵梧,而且为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所必需。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现代感呢?笔者认为:1.立足现实,捕捉时代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之所以能给哲学带来根本变革,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无产阶级,就因为他是这样做的。列宁之所以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也因为他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也应当这样做。2.哲学要真正把握它的时代,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已经创立的理论进行自我评判,依据实践的新发展检验理论,修正某些已经过时的观点;挖掘以往为人们所忽视而又  相似文献   

6.
实践其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唯物主义是 2 0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最强音 ,可以说 ,它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道绕不开的靓丽风景线 :赞成者肯定要以此为起点 ,反对者也必须从批判它开始。因此 ,回顾它的发展 ,反思它的问题 ,便成为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提。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就在于形形色色的实践唯物主义者突出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但问题是 ,什么是实践 ?为什么要突出实践 ,或凸显实践的意义或深义何在 ?对于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以往的讨论并没有给出明晰的回答。这恰恰是制约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7.
发展哲学研究综述周志山发展哲学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面向现实、从实践中提炼出的一个新的哲学课题。它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哲学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指导功能,也为我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契机。现将研究状况综述如下。发展哲学兴起的原因关于发展哲学兴起的原因,学术界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1.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急需建立系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十几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发展问题是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应是有发展方向的,只有把“改革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引导、规范改革产发展哲学正是通过追踪时代、探索中国改革和现代化的道路来体现自己的理论品格的,对它的研究应该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跨世纪转换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参照。②2.发展问题也是20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急迫任务,也是发达国家极待重视的严峻现实。发展哲学研究应是面向世界的,它应该是世界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预测世界发展的走向。③3.近十年来,许多发展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为发展哲学的建立提出了必要,提供了可能。本世纪50.6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发展问题的分支学科,如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战略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哲学的全部价值和作用就在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哲学必须满足时代的需要,为此,就必须注意哲学整体功能的发挥。哲学的命运要依据哲学满足社会实践需要之程度来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有两股潮流:一股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一股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哲学的价值和作用全在于它满足时代新潮流的社会实践需要的程度。这是评价哲学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展现其在不同时期对哲学态度的思想转变,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终结论"的本质内涵在于"终结"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旧哲学,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创立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实践唯物主义新哲学开辟思想道路,而不是要宣布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死亡和消失。据此,马克思"哲学终结"思想对于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启示人们哲学研究本身也应该在继往开来的同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应警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抽象概念的虚假批判"思想倾向,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庸俗化、实用化和空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在于其彻底的现实批判精神、关切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价值情怀、洞察社会生活本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旨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关怀,在对时代问题给予"当代自我阐明"的基础上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时代效应和历史在场,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精神,深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历史深处,洞察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时代性问题,直面中国道路驾驭"资本精神"的历史实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和当今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唤起的全部精神内容以及主体的各种能力在实践的作用和影响。实践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指特定实践对社会的适应性或社会对它的接受性。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内在于实践过程,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抽掉客观性,只承认主体性,就等于把人变成神,把人类生产实践看作是上帝凭观念创造世界。只承认客观性,把客观性推向极端,否认实践的主体性也是错误的。忽视实践的社会性,只强调它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实践观的伟大功绩在于,他通过对现实的确切理解和把握,在思想理论上把实践的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观的全面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前,为了避免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嫌疑,过多关注实践的客观性,忽略了实践的主体性。8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转机,突出地研究了实践的主体性问题。然而实践的社会性问题至今没引起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12.
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80年代以来传统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哲学论争的焦点和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新的生长点,根本原因在于其超越了古代本体论和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理念的根本变革,即实现了哲学的现代生存论转向。然而,如果人们抹杀、忽视了实践的生存论内涵,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主义中理性与现实同一的原则,相信哲学是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的思想力量。但与此同时,他又明确反对哲学仅仅满足于思想内部的"现实感",而主张哲学在尊重现实权威、充分向现实世界开放的前提下,真正地"改变世界"。据此,我们便可以将马克思的哲学观的基本原则概括如下:其一,哲学以社会历史现实为基础;其二,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其三,哲学的功能体现为改造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先导;其四,哲学家应当成为现实变革运动的参与者和反思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它与其它哲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其归宿的。同样地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大优点是它建立在现代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因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息息相关。 2 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经验、历史教训和我们当下正在进行的实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具体表现和新发展 ,都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待总结和概括的丰富材料。而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统一的高度 ,结合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在当代的发展 ,对这些新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创造性探索 ,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也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本刊继以前开设的“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哲学探讨”,进一步推出“哲学与社会主义”专栏 ,以期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亦即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但是,马克思书义哲学不是某种凌驾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之上,或超越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之外的绝对精神。恰恰相反,它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开放性展开,同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开放性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就此而言可以看到:用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要立足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要始终面向现实实践,这些或许是马克思革命带给当代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实践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理解。它不仅重视政治修辞,继承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修辞与政治相关联的传统,而且还把修辞与哲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阐明霸权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文化哲学传统。从文化哲学视角考察葛兰西实践哲学的修辞学传统,对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再论实践观点的超越性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推进哲学理论发展,必须经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全面反思。现在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应该看作是一个重大的进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这意味着多年来我们所理解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名的哲学理论,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它的创始人马克思的思想实质。而且在我看来,那种理论有许多恰恰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相悖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现在才要尝试以某种新的名目,如实践唯物论、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去重新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力求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庐山面目,以便为进一步前进奠定一个可靠的基础。从这种理解出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论,还是应当代之以实践唯物论或实践本体论,就不仅仅是一个属于名目问题的词句之争。它同马克思当初使用过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同旧唯物主义相比较,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实践原则。但有的同志认为,实践原则只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历史观,不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主要理由是:只有“人化自然”中才有主体实践作用于其中,而这同无限的宇宙相比,几乎等于零。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说实践原则在世界观上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不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已被人现实地改造过了,而只是说,主体通过实践的无限发展,具有改造这个世界的可能,它表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教导人们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20.
哲学形态学研究的使命在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之可能形态,为哲学研究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哲学形态学是哲学反思自身形态的内在发生、外在条件、历史发展和现实结构的理论,而哲学形态则是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外延大体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