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借用纺织术语詹姆斯·汉密尔顿著冯晔译两千多年以前开始运转的“丝绸之路”,确实是许多世纪里东方各国人民和西方各国人民之间、甚至在更大范围内的东方或西方各国人民和“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各国人民之间进行文化和语言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一点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沿线的语言与文化交流丹尼斯·西诺尔著黄长著译单个的人之间和人类群体之间总是以许多各不相同的方式相互影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大型研究计划”实质上是试图揭示把几种欧亚文明联结起来的贸易路线沿途的文化相互影响的情况。“丝绸之路”(Sil...  相似文献   

3.
常小川 《中国宗教》2023,(10):72-73
<正>一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以来,随着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记载了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张书峰 《美与时代》2014,(11):136-136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部的混合型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北部的混合型语言斯蒂芬A温棣帆著文平译中亚丝绸之路地区今天的语言及语言状况,是从前沿这些地区使用许多不同的语言或使用多种语言从事贸易活动的结果。至今那里仍存在着若干混合型语言(hybridizedlanguages)便是一个证明,这...  相似文献   

6.
佛教新闻     
《法音》1998,(7)
中国佛学院九四级学僧考察“丝绸之路”本刊讯为了使学僧对“丝绸之路”有更深入的认识,中国佛学院首次组织即将毕业的九四级学僧32人,由理证、圣凯二位法师带队,于5月1日至19日沿着甘肃境内的古“丝绸之路”对有关寺院、石窟等佛教胜迹进行了考察朝拜活动。“丝...  相似文献   

7.
杨发明 《中国宗教》2023,(10):10-12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老的“一带一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倡议连接着历史、现实与未来,面向世界,惠及了全人类。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铺就了共同发展繁荣之路,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敏昶 《中国宗教》2023,(10):12-14
<正>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积极参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特稿在2006年克鲁格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余英时Address of Professor Yu Ying-shih on the Occasion of Receiving theJohn W.Kluge Prize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2006)主题论文庄子的“卮言”论———有没有“道的语言”杨儒宾中国哲学文本的诠释与英译———以〈齐物论〉为例沈清松经典的诠释与理统的建构———从王弼的“有无”、“动静”二论谈起林丽真何晏、王弼“道不可体”说的思想史背景劳悦强王弼、郭象诠释方法及其变化动因王晓毅郭象之自足逍遥与庄子之超越逍遥———论诠释方向之转折及其评价标准问题刘笑敢郭象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徐冲 《法音》2023,(2):44-50
<正>自古以来,中印两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之间冲突与对抗的文化交流不同,中印文化交流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而佛教东渐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雅利安中心”之称的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文学产地,印度本土的故事集以“海”“簇”为名,如《故事海》《大故事花簇》等,鲁迅就曾以“大林深泉”形容印度故事的丰富性。自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的英语教学--后殖民话语中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殖民时代 ,在诸如英语这种“帝国主义的”语言的教学中 ,不仅英语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而且一些有关语言概念、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基础范式的令人困惑的问题被提出。外语教学将英语划分为作为外语的英语和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 ,新的形势一方面使得这种分类范畴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使得针对霸权语言的后殖民批评一般而言不够充分。首先谈谈第二个方面———关于霸权语言的批评问题 ,当霸权语言在后殖民时代被妖魔化时 ,存在着攻击对象的某些混淆 ,即指代语言的“英语”(English)和指代英国人民和英国文化的“英国人、英国的”(English…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题:“世界是事实的总和”(维特根斯坦,1.1。下引只注序号)①;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7);而他在论述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世界———事实———思想———句子———真值函项———句子的普遍形式(参见王路)②。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解释,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语言是由句子构成的。语言与世界相对应,句子与事实相对应,句子之间的关系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句子之间有逻辑关系,维特根斯坦揭示了这种关系,同时说明它们在世界中是可显示的,却不是可说的。…  相似文献   

13.
湛如 《中国宗教》2023,(10):17-18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相似文献   

14.
“谁在大地上发现出路和丰富的财源,……真主必报酬谁”。“行道而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古兰经》古都西安,中国历史上饱经沧桑,又扬名中外的名城。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和南中国海至波斯湾的海上“香料之路”,把伊斯兰文化的种子撒...  相似文献   

15.
“妈祖”,在元明清先后得到“夫人”、“妃”、“天妃”、“天后”等各种封号。这与中国古代的民俗心理、神教信仰、海岛拓殖、帝王统治的需要,又与作为世界著名通商口岸及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7.
韩洋 《美与时代》2023,(7):30-32
围绕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创作,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背景,试图催生一种新的美学形式。以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介绍跨文化视野下艺术家是如何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艺术语言表达各自文化主张与诉求的,彰显丝绸之路对于当下的意义。虽然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出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是又在艺术创作的很多细节上体现出对于跨文化融合发展的认同感,达到了主题与语言、精神与形式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上,中医所说的证或证候是从宏观总体上把握人的整体运动观和疾病质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那种离开研究对象本质自身———邪正抗争的辩证过程———整体层次以下“动物造模”的严重局限性是明显的。由于动物区别于人,它们没有情志和语言,没有抽象思维的表达方式,不能“察色按脉”,不能实施“四诊”的唯象辨证,不能如实地反映人的脏腑经络气化功能活动与自然及社会内外环境紧密联系的辩证规律,因而没有心理学、信息学等特征可供临床研究与实践。这就是说,动物的“证候模型”并不能客观如实地复制出来。故我们在实证“证的概念”时…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本刊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机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弓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2自21日─26日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范畴研究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彪 《哲学动态》2002,(3):35-38
从总体上看 ,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范畴有着三种或者三个层次的理解 :1.经验意识的“实践”———把“实践”等同于“活动” ;2 .认识论哲学的“实践”———把“实践”看作是一种思维范式 ;3 .生存论哲学的“实践”———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1经验意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