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光 《美与时代》2004,(10):89-90
体育美是人类自身美和运动创造的美的结合,是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弘扬。培养与激发体育审美心理,是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体育并不仅是体形、体能的简单训练,它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审美视角认识体育,无疑会促进我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静 《美与时代》2005,(8):95-96
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培养青年一代,也是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体育教育实践来看,体育与美育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体育教育活动中包含诸多美育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  相似文献   

5.
肖建波 《美与时代》2007,(12):159-160
根据国家体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体育教育与美育.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是为了塑造健康的人体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美育.  相似文献   

6.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智慧》2008,(1):I0002-I0003
雕塑.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造型手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体育.自古以来就是竞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育的精彩瞬间是美的享受.也是艺术的享受,体育雕塑更是现代雕塑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8.
体育美学帮助我们认识体育中的美,积极指导与体育有关的审美活动,促进身体运动技术趋向优美化和规范化,使人的身心日臻完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美化设计与技巧值得每一个教师去加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继海 《美与时代》2005,(11):94-95
一、体育的美育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据此,体育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体育实践过程,借助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实践者进行体育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体育美、欣赏体育美,表现和创造体育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的探索和实践,表明“美”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既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科情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与美育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同属于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彼此互动互补,均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服务。体育与美育都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并相互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12.
体育美内涵丰富而又特殊,以致我们永远也“赏不完”,体育美作用深远而又广泛,以致我们永远也“颂不尽”。  相似文献   

13.
试析体育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焦诠体育和艺术都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二者是有区别的。体育是所谓的“四维空间艺术”,它不同于将三度的对象转化为二度形象的绘画艺术,也不同于宁静地占有空间,将三度的活体凝冻为静态美的雕塑艺术;它不同于借文字这种语言的符号去震憾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体育,并使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审美价值与日俱增.体育活动为人们所提供的审美愉悦,是不能为其他审美对象所代替的.所以,社会需要我们去寻求体育中的美,充分认识体育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既是体育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被誉为塑造人体健美的建筑师,担负着体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试图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师的形象、声音、情感进行论述,以达到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体育教师要重视形象美形象是内在表现在外部的景象和态度,教师的体态、身姿、言行举止、代表(服饰打扮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2):93-94
把审美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用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也是我们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培养,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美、热爱美,进而塑造美、创造美,具有心灵美,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与健康主要集合了"德、智、体、美",是促进学生得以综合发展的基础性学科。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德智美发展"的不对等现象,且长期应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封闭型训练模式,使体育教学处于"高消耗、低收益、低层次化发展"状态,导致学生逐步偏向"虽喜爱体育类型活动,却又不喜欢体育课堂教学"的状态。为提升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开放式教学引用到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