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审美情感是指大学生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并以此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学生审美情感由自然美感、人文美感、科学美感、仪态美感等组成;我国大学生审美情感处于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本专科以及本专年级之间的差异,但在某些具体审美情感上存在结构性差异;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感是指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10056名研究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审美情感尚属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研究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在自然美感和仪态美感上女研究生显著高于男研究生,在审美情感总分、自然美感、仪态美感的得分上有奖励组显著高于无奖励组,在科学美感的得分上理工科的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研究生的部分审美情感发展优于本科生;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此外阅读量对研究生的人文美感以及人际关系对研究生的自然美感均有较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生活情感的研究。青少年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生活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生活情感正向积极并高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幸福感最高,自强感最低;生活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学校中的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人际情感的研究。青少年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人际情感正向积极,并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相当,其中信用感最高,合作感和亲密感最低;男生人际情感低于女生;人际情感与师生关系和教师有情施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情感能力的研究。青少年情感能力是指青少年以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情感能力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情感能力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情绪体验因子最高,而情绪感染和情绪调控两个因子则最低;情感能力与师生关系和教师有情施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理论和发展的情感分类思想指导下,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 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内含6个分问卷、可测查青少年2层次6大类29种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工具——《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 并以此对我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测查。结果发现: 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 但亟待提高; 男女生情感素质主要存在结构性差异; 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 反有下降趋势, 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达显著水平; 情感素质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家楣  蔡丹  张文渊 《心理科学》2011,34(6):1338-134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情感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类地区9大城市1767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职生情感素质总体处于积极正向、亟待提高的状况;女生的情感素质稍优于男生,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情感素质与中职生学业自评呈正相关;居住情况和父母学历对中职生情感素质影响不大;与同龄高中生在情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仅理智情感发展低于高中生,并主要表现在自信感和好奇心方面;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中职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情感素质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内含6个分问卷),并对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100所大学的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原创性的有效测评工具;大学生情感素质具有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呈现丰富情感,且总体发展水平尚好,其中道德、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男女大学生之间和本专科大学生之间存在情感素质的结构性差异;有获奖经历、学业自评高及无负性生活事件的大学生情感素质水平较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舆论的关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我高要求、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的情感素质日益受到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小学生情感素质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探索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情感素质及其与班级氛围间的关系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研究以改编的班级氛围问卷测量班级氛围,以选编的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测量学生的情感素质,用自编的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测量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以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进行分析,涉及到178个教学班的4921名学生。结果显示:学生个体所知觉到的班级氛围状况对其情感素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及其与班级氛围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法编制了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个性素质包括内外倾、意志、冒险、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独立7个方面;编制的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1.
生活情感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生活情感问卷》与影响因素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情感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当代大学生生活情感正向积极并高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自尊感最高,自强感最低;大学生生活情感的具体成分与性别、本专科学段、家庭结构等关系密切,主要受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情感乃至情感素质水平的途径、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2.
情感目标和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骥  顾海根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2,25(6):676-679,652
本研究根据学校情感教育的需要,吸收布卢姆的情感目标分类思想,结合我国国情,本研究设定了学校情感教育的目标,同时编制情感目标的测量工具--情感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测量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问卷经信度、效率检验,均达到测量学要求、问卷的年龄、性别适用性也较理想。问卷在实际使用中进一步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美感是情感的独特形式表现,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情感得到触发,对现实人生有所发现和感悟,产生一种审美情感体验。文学美感与一般美感同归而殊途,一般美感只关注审美对象的外部方面和表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而文学美感则要求读者尽可能完整地关注和理解文本内部的艺术世界,才能获得美感体验。由于文学书写的过程是作家内在心灵的激情燃烧和喷发,更是作家以其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来创造艺术形式的艺术沉思过程,因此,在文学欣赏中,读者要获得美感,就要精确和深刻地理解对象世界,与作者对话,进行认识性的思虑,这表明文学美感是情感与思虑的复合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用童年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共3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情感虐待可以直接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概率的增加,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情绪表达抑制调节了情感虐待和焦虑之间的关系,高表达抑制时,童年期情感虐待对焦虑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物质主义量表、感恩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身体症状问卷对7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感恩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负性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健康显著负相关;(2)感恩在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心理幸福感和身体健康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青少年物质主义与其正性情感关系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严格程序,编制了具有开创性和良好信效度的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运用该问卷对上海市8个区县54所中小学的1576名班主任进行了情感素质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总体尚可,但仍需提升;女性总体稍优于男性;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随着学段升高有所下降;教龄和做班主任时间长短对其情感素质有重要影响;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和教龄上有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文海  卢家楣  张庆 《心理科学》2011,34(4):834-838
青少年情绪调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但环境变量是如何通过个体内变量对情绪调节施加影响还不清楚,我们现在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教师情感能力在青少年学生气质影响其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研究选取7-12年级1385名男女学生,和对应的36名班主任,分别施测学生问卷--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和教师情感能力问卷。结果表明:在学生水平,认知重评与气质维度的努力控制和亲和性正相关,与激情负相关;抑制只和负性情感正相关。在教师水平,教师的情感管理减弱了激情和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而教师的情感沟通增加了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教师的情感管理增强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反而教师情感理解降低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因此,气质的不同维度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影响不同,教师情感能力的不同方面对这种影响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提示在开展情感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气质学生选择不同的情感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亚风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20,(6):1304-1311
情感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输出来源,其本身的情感素质值得关注。本研究对10056名研究生的情感素质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尚好,但存在水平差异,且各水平间情感素质内部维度的发展规律不一致;性别和专业会影响研究生情感素质的发展。此外,本研究基于潜在分类的结果,得到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划界分数,实现对研究生情感素质的直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生态美感的本质是作为生态系统因子之一的审美主体在对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审美观照时,因主体的生命节律与客体被感知的生命节律、或主体先在的情感态度与客体被感知的情感价值取向在审美过程中达成共振和谐,从而引发主体心身愉悦、欣喜、舒畅、怡然自得等感受。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由于主客体之间所达成的这两种共振和谐,无论在生成方式,还是在最终结果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对这些差异的区分,恰好是生态美感层次划分最理想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对1274名中学生的适应状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适应及其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中学生的适应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五个变量对中学生适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