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述情障碍者在信息选择中表现出的注意偏向。方法:以各类颜色词为实验材料,由40名大学生(高述情障碍组被试20名,低述情障碍组被试20名)完成情绪Stroop任务。结果:低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疾病关联词,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疾病关联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情绪词和中性词;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呈显著负相关,与疾病关联词的颜色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述情障碍者存在信息选择上的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注重生理信息而忽略情绪信息。  相似文献   

2.
认知重评是采用对当前刺激情境的意义进行重新解释来改变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策略。该研究以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负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2(是否认知重评:被动观看、认知重评)×2(情绪词:中性词、负性词)的两因素完全被试内设计,考察认知重评对情绪体验的调节作用是否通过影响对注意的分配来实现的。结果发现:(1)认知重评条件下负性情绪体验的强度比被动观看条件下显著降低。(2)对于中性词,认知重评阶段的反应时显著快于被动观看阶段,t(29)=-5.09,p0.01。而对于负性词,认知重评阶段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被动观看阶段,t(29)=2.43,p0.05。以上结果说明,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通过减弱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来降低负性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对315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并从中筛选出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被试各60人,分别完成情绪面孔Stroop任务(研究1)和情绪词Stroop任务(研究2)。(1)研究1的正确率上,中性面孔最高,愉快面孔次之,悲伤面孔最差;反应时上,悲伤面孔最长,愉快面孔次之,中性面孔最短;高分组仅在愉快和中性面孔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消极面孔的干扰效应高于积极面孔的干扰效应。(2)研究2的反应时上,消极词的反应时最长,显著长于中性和积极词;高分组仅在积极词和中性词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且高分组在积极词上的干扰效应高于低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均对情绪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与低情绪觉察能力组相比,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不仅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对积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4.
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铭怡  王慈欣  刘兴华 《心理科学》2006,29(6):1296-1299
目的:研究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类型词语的注意偏向。方法:被试41名,采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词与非词不同比例条件下高低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类型词(被关注词、被评价词、躯体威胁性词、中性词和非词)的注意偏向。结果:在词和非词比例高的条件下,高社交焦虑组在负性评价词和受他人关注词上的Stroop效应显著大于低社交焦虑组。结论:高社交焦虑个体对负性评价和他人关注的词语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是考察拖延个体对拖延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及特点。实验1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忽略刺激的语义,仅判断刺激的颜色。实验2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以拖延词和中性词为线索,并操作线索和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目标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高拖延的被试难以抵制拖延词的注意,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拖延词的反应时间更长; 当拖延词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一致时,在短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SOA)内,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更长,但当时间间隔长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表明,高拖延行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抵制拖延信息的注意,对拖延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6.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孙羽中  张杰 《心理科学》2007,30(4):778-781
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情绪对不同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采用减法运算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在Stroop任务之前呈现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考察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状态焦虑问卷上的得分在减法运算后显著提高;正性情绪加快了高、低状态焦虑被试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下,正性和负性情绪导致高、低状态焦虑被试的反应时均增长,表现出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意遗忘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对负性情绪的有意遗忘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单字范式,实验一以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词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类词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状态,探讨了情绪状态和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负性情绪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中性词。表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既受信息的情绪性影响,又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高、低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模式。实验一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让被试命名不同效价(积极、消极)的颜色词;实验二命被试回忆实验一情绪Stroop任务中出现过的词汇。结果表明,与低特质焦虑高中生相比,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受词汇意义的干扰,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颜色词命名速度减缓;在情绪Stroop任务后对消极词的回忆量显著多于对积极词的回忆量。研究推论,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环境中的消极信息存在记忆偏向,对环境中的任何情绪信息(积极或消极)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相似的情绪Stroop效应。然而,当目标刺激为高兴面孔时,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在面孔-词Stroop任务中判断高兴面孔时,社会排斥增强了被试对任务无关消极信息的注意。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排斥增加个体罹患情绪障碍风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低创伤个体的认知干扰效应及性别差异。采用创伤事件终身经历问卷—学生版、PTSD检查表平时版来选取高低创伤被试,通过经典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进行色—词辨别反应任务。结果显示:高低创伤被试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创伤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创伤被试的反应时;高低创伤两组被试在任务类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一致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任务的反应时;高创伤组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女性的反应时;创伤水平、性别与任务类型在Stroop效应干扰上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高创伤女性被试更容易受到认知干扰,Stroop任务的类型也对创伤被试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善良特质在中国人人格修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理论为模型参照, 设计了三项行为实验检验善良特质的导向性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1采用Stroop任务, 比较高低善良被试判断人际关系词颜色时是否受到色词内容的干扰, 结果发现, 高(vs.低)善良被试对人际关系积极词更敏感; 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差异, 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控制型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 研究3在诱发被试负性情绪条件下, 采用面孔表情视觉搜索任务间接考察高低善良被试在内隐情绪修复效果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高(vs.低)善良被试搜索愤怒背景下高兴面孔的速度更快。三项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 高善良特质利他重感情的行动目的性在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中具有内隐优势, 对积极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外显和内隐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验证分别从外显和内隐的层面对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一调查了6所高校1685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研究二以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存在自动化地把自我词和积极情绪词相联系,把他人词和消极情绪词相联系的倾向,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有更强的内隐正性情绪态度。且内隐测验和外显测试的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选择oddball实验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以及外倾性的调节作用。行为数据发现,相比标准刺激,被试对偏差刺激的反应时显著更慢,证明实验成功诱发了行为抑制效应。在内倾组,负性刺激下偏差与标准刺激反应时差值显著长于正性刺激条件,而在外倾组无显著差异。脑电数据发现,在N2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小于负性和中性情绪,而在外倾组,不同情绪下的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P3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负性和中性情绪,相反,外倾组在负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和中性情绪。结果表明,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受到了个体外倾性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以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考察负性情绪项目对被试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实验范式,通过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的再认成绩考察负性词语的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在记住和遗忘提示线索条件下再认成绩差异显著。但是在遗忘提示条件下,被试对中性词的再认率要显著低于负性词。因此,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均可产生显著定向遗忘效应,但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要小于中性词。  相似文献   

17.
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春香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8,31(6):1304-1307,1300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采用点探测和线索靶子两个实验任务来探讨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特点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高特质焦虑大学生对负性情绪词附近靶刺激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情绪词附近的靶刺激.表现出一种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而低特质焦虑大学生没有出现注意偏向;(2)高低特质焦虑大学生在有效线索情况下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在无效线索情况下.高特质焦虑大学生对以负性情绪词为线索的靶刺激反应时显著长于对其他靶刺激的反应时,表现出一种对负性刺激的空间注意的解除困难.因此,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是一种注意解除困难.  相似文献   

18.
双作业任务中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少华  曾毅 《心理科学》2004,27(1):214-216
运用双操作任务,该研究考察了人格的神经质和外倾性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各类词性的辨别速度,低神经质普遍快于高神经质,外倾者普遍快于内倾者.选择性加工偏向在RT指标上并不明显;(2)从词性辨别的正确率指标分析,高神经质被试对负性词存在明显的反应偏向;对于特质词与中性词的判断,内、外倾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自由回忆任务中,各类被试均存在明显的回忆偏向及特质一致性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刺激解释偏差。研究以正性和打碎的面孔为启动项,正性或负性非社交词为目标项,要求高社交焦虑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判断目标项的情感色彩,并记录其反应时与准确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具有不同的情绪启动模式:高焦虑组被试未表现出显著地相容性效应;他们在正性-正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提示高社交焦虑个体具有对正性社交刺激的解释偏差,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正性社交刺激的积极含义。  相似文献   

20.
焦江丽  刘毅  闻素霞 《心理学报》2017,(9):1150-1157
采用情绪Stroop范式探讨3种不同熟练类型双语者在L1(The first language,简称L1)和L2(The second language,简称L2)条件下的自动化情绪通达。实验设计为2(L1和L2)×3(全面熟练双语者、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和听说型熟练双语者)×3(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的混合设计,记录3组被试对词汇颜色判断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全面熟练双语者和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词汇;(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1条件下对情绪词汇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大于中性词汇,而L2条件下3种词汇并无差异。结论:(1)全面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均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阅读型熟练双语者在L1和L2条件下也出现了自动化情绪通达;(2)听说型熟练双语者在L2条件下没有达到自动化情绪通达,其情绪联结性弱于L1条件。不同语言习得类型的熟练双语者在情绪Stroop任务中情绪自动化通达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