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听写困难儿童在笔画加工中的整体干扰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双  宁宁  刘翔平  潘益中  卢佳 《心理学报》2009,41(2):127-134
听写困难是指儿童阅读正常而听写落后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学习障碍类型。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表征缺陷可能来源于局部字形加工中的整体干扰。分别从整体字形干扰和整体语音干扰两个角度来考察听写困难儿童在笔画加工中的整体干扰机制。整体字形干扰研究表明,笔画加工过程受到整体字形的干扰,这种干扰发生在所有儿童身上,但对听写困难儿童的干扰效应更为明显;整体语音干扰研究表明,在笔画加工过程中,正常儿童受到整体语音的显著干扰,而听写困难儿童并未受到整体语音的干扰。综合整体字形干扰和整体语音干扰的结果,提出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能力缺陷假说和笔画的视觉加工模式假说,究竟哪一种假说更为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字形工作记忆(O-WM)是书写加工过程中汉字部件的临时存储点,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保证部件表征的区分性特征。关于汉语O-WM的研究主要来自脑损伤个案,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O-WM损伤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和语音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汉字部件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听写困难儿童的部件判断存在视觉前摄干扰效应,而正常儿童没有表现出视觉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一);(2)两组儿童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语音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二)。该结果表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O-WM在保证部件视觉表征的区分性功能上存在缺陷,并支持汉语O-WM中汉字部件的表征是以字形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听写困难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儿童学习障碍现象。听写困难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语音加工缺陷、字形表征缺陷以及形音联结编码缺陷。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整字语音竞争和部件语音竞争,对听写困难儿童形音联结编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形音联结水平都落后于正常儿童;整字语音竞争显著干扰了正常儿童的形音联结编码,但对听写困难儿童的影响并不明显;与之相反的是,部件语音竞争对听写困难儿童的干扰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支持听写困难儿童的形音联结编码缺陷理论。在此基础上,听写困难儿童的形音联结较少受到整字语音的竞争干扰,但更容易受到部件语音的竞争干扰,这可能是因为,他(她)们的整体字形加工或表征存在缺陷,导致原生字字形和语音信息难以被激活,以及合体字的部件信息得到更多的加工所致。  相似文献   

4.
听写困难是指儿童能够认读不能听写的现象。前期研究表明,在快速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存在整体字形加工缺陷。本研究使用学习-回忆方法,考察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不仅能够加工并形成双部件合体字的整体字形表征;而且,也能够在同字形组织水平上,形成多部件合体字的整体字形表征。因此,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能力正常。  相似文献   

5.
杨双  宁宁  潘益中  石卫霞 《心理学报》2010,42(8):845-852
听写困难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儿童学习障碍现象。实验考察笔画语音编码和动作编码对听写困难儿童字形记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 笔画语音编码对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没有明显影响, 但却明显促进了正常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 与之相对, 动作编码对正常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没有明显影响, 但却明显促进了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记忆成绩。上述现象, 既可能源于编码加工阶段, 也可能源于字形表征的提取阶段。  相似文献   

6.
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听写困难是指儿童能够认读不能听写的现象。本研究以部件启动和整字启动任务中的探测字命名反应时差值,作为整体字形加工水平的指标,间接考察了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听写对照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在呈现时间为75 ms和300 ms时发生,而在150 ms时没有发生;听写困难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仅在75 ms时发生,而在150 ms和300 ms时未发生。两组被试在75 ms时的整体字形加工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听写困难被试仅仅在早期知觉阶段存在整体字形加工,而在词汇加工阶段的整体字形加工缺乏或延迟。  相似文献   

7.
听写障碍儿童的字形输出错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正常而听写落后的听写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碍类型,相关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首先根据听写错误分类,考察了听写障碍儿童在认读正确的听写错误中,各种错误类型分布特点.发现,(1)对于所有被试来说,零反应都是一种主要的错误形态;(2)听写障碍被试的零反应比例明显高于总体平均成绩.为了进一步考察障碍组较高零反应的原因,本研究考察了字形提示对听写成绩的影响.结果,(3)障碍组被试的提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表征联结的缺陷可能是导致大量的零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整体字形对部件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借用 Estes的部件再认范式 ,以真字假字和部件字三种刺激材料探索了合体汉字 (或假字 )整体字形对部件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汉字中的部件识别存在字优效应 ;而假字中 ,这二种结构方式的部件识别存在着假字劣效应。(2 )对左右结构型和上下结构型字刺激中的部件识别存在着部位效应。字形整体对左部件或上部件的影响大于右部件或下部件。  相似文献   

9.
威廉斯(Williams)和哈皮(Happé)的一项最新实验显示,传统实验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征自我错误信念和他人错误信念难度相当是因为ASD儿童采用了陈述记忆策略所致,若排除该策略干扰,他们表征自我错误信念比表征他人错误信念更加困难。通过两项实验表明,ASD儿童表征自我错误信念的难度可能受自我动手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受陈述记忆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真假字判断与同音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心理机制。结果显示,对于真假字判断任务,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同音判断任务中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本研究说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整体字形表征方面是正常的,同时还支持了阅读障碍为语音表征缺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威廉斯(williams)和哈皮(Happ?的一项最新实验显示,传统实验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征自我错误信念和他人错误信念难度相当是因为ASD儿童采用了陈述记忆策略所致,若排除该策略干扰,他们表征自我错误信念比表征他人错误信念更加困难.通过两项实验表明,ASD儿童表征自我错误信念的难度可能受自我动手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受陈述记忆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13.
合体汉字字形识别过程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合体汉字和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 ,结果发现 :(1 )部件字、真字和假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 ,字形刺激的特征加工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 ,对字形的识别加工过程受字形熟悉性和字形结构方式的影响 ;(2 )在左右型字刺激和上下型字刺激中 ,经常首先从右部件或下部件中提取笔画或笔画组合 (称首特征 ) ,而且首特征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 ,字形结构属性在字形识别加工的最初阶段先于特征获加工 ,字形熟悉性则对首特征提取后的特征或部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字形码和音码的整体性对部件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实验从分析汉字整体知觉的具体表现形式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字的整体知觉对部件知觉的影响。实验一以分解方式为变量,考查字形整体知觉对部件识别的影响,发现识别不同结构的字的部件之活动受知觉分解路线(如顺读或逆读)的影响。作者认为这种分解方式效应很可能跟部位有关。实验二证实了这一分析,并进而认为部位效应又跟部位与字形整体知觉的紧密程度有关。实验三以语音码为变量,发现成字部件的字音与整体字语音一致者(形声字),其分解知觉成绩比不一致者(非形声字)有明显的优势。这意味着,整体字音知觉的单一性对部件知觉的作用。最后,本研究还考查了部件识别法的有效性,并认为在研究知觉的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时,该法不失为一种新的实验范型。  相似文献   

15.
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图片Stroop任务,对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促进和抑制加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论在反应时还是错误率上,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促进效应上的表现模式相似,但ADHD儿童在错误率上比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大的抑制效应,混合型ADHD儿童的抑制效应更大于注意缺陷型儿童。由于ADHD儿童仅选择性地在抑制加工上受损,而促进加工正常,这一结果提示,促进和抑制可能是具有不同机制的、分离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探讨了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年龄差异及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延续作用。结果表明,Stroop效应无论在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均是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青年人的色一词干扰效应比起儿童及老年人低,老年人与儿童的Stroop效应更明显。Stroop效应在同一个字词中存在,而即使不是同一个字词,而Stroop效应也会由于反应定势(或定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图—词一致性判断任务,考察了动作图片语义加工中语音与字形的自动激活及其时间进程。实验1和实验2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和字形信息都自动地激活。实验3和实验4发现,在SOA为1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促进效应,形似字却无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2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干扰效应,形似字产生了字形干扰效应。这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激活出现得比字形激活早。  相似文献   

18.
听写是个体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语素意识作为阅读认知技能,与听写关系密切。为探究语素意识和听写的双向预测关系,对小学一、五年级共294名儿童的语素意识(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听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智力、年龄、语音意识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对听写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7%、8%),而五年级儿童的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不显著;(2)五年级儿童的听写对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5%、6%),而一年级儿童的听写对语素意识跨时间点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语素意识和听写是单向的预测关系,二者关系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的部件数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新林  曾捷英 《心理学报》2003,35(4):514-519
探讨部件数效应是否在汉字早期字形加工中存在。要求被试识别重复速示方式下的具有不同部件数的汉字字形。大学生为被试。在实验1中,发现4部件字比在通透性、笔画数、字频和像素数上匹配的2部件字更容易识别字形;在实验2中,2部件字的通透性比4部件字更好,此时没有识别成绩上的差异。上面的结果表明在字形加工中存在着部件数效应,它指部件越多越容易识别汉字字形。在讨论部分提出了一个字形加工的部分线索模型,它指被试可以根据汉字的部分线索(例如部件)识别整个汉字。  相似文献   

20.
印丛  王娟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9):1002-1012
以起始掩蔽启动效应(the Masked Onset Priming Effect, 简称MOP效应)为研究背景,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语音和字形在MOP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以及在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音、字形启动的位置效应。实验1表明, 在汉语单字词的产生中, 语音启动的位置效应显著, 声母启动的效应量显著大于韵母启动的效应量, 与拼音文字研究得到的MOP效应类似, 说明在MOP效应中至少包含有语音效应。汉字单字词语音编码的最小单位是音位, 而且具有从左到右序列加工的特点, 支持言语产生的“音节临时形成论”。实验2表明, 与目标字左、右部件相同的启动刺激均能促进掩蔽启动范式中的命名反应, 被试对与启动字的右部件相同的目标字的反应显著快于对与启动字的左部件相同的目标字的反应, 与起始掩蔽启动效应的假设相反, 说明在MOP效应中不包含有字形的作用, 却发现了汉字单字词特有的命名的字形位置效应:右部件启动的效应量大于左部件启动的效应量。实验3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对汉字左、右部件的启动效应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仍然发现汉字右部件启动的效应量显著大于汉字左部件启动的效应量。整个研究表明, MOP效应是单纯的语音效应, 并不包含有字形的作用; MOP效应产生于言语产生中的语音编码阶段, 支持言语计划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