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热点,对其研究主要是在误信念实验范式之下进行的。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问题是误信念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儿童如何理解误信念的几个重要假设,包括:元表征假设、事实掩盖假设、心理理论机制假设、计算资源假设。此文综述了这些假设,以期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模块论的最新进展——成功的信念-愿望推理机制(ToMM-Sp)。ToMM-SP结合信息加工理论阐述心理理论的内部加工机制,提出双抑制和返回抑制两类抑制控制模型。本文综述了ToMM-SP的理论假设及各类实验研究,并针对其不足指出了要确定心理理论的内部加工过程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信念─愿望推理是心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多年来,研究者对儿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发展特征及其心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结论。但迄今为止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如:儿童究竟何时开始具有信念─愿望推理的能力?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从不正确到正确反应的转换机制是什么?儿童如何进行信念─愿望推理的加工?该文回顾与探讨了上述存在争鸣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学前儿童对事实、信念、愿望和情绪间关系的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冬  方格 《心理学报》2005,37(5):606-612
76名3至5岁儿童接受了区分事实和信念、根据信念推测他人愿望、根据愿望推测他人情绪等实验任务,通过考查学前儿童对事实、信念、愿望和情绪间关系的认知,探察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3岁儿童在区分信念和事实时,出现错报事实或错报信念两种错误,而不单纯是现实主义偏向错误;在推测他人愿望时,部分3岁和4岁儿童虽然能够正确报告他人的信念却不能正确推测他人愿望,愿望认知发展有其复杂性的一面。学前儿童主要依据愿望推测他人情绪,儿童对信念和愿望的认知水平制约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9,41(10):939-946
对情绪的心理层面的理解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中出现得相对较迟的能力, 他们如何通过愿望和信念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人们的情绪做出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采用不同策略推测情绪的能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本研究结合主人公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状态, 通过利用图片故事个别测查的方法探查了90名3~5岁学前儿童在“内容错误信念”任务中对他人情绪的推测。结果显示, 年幼儿童、尤其是3岁幼儿的高兴情绪理解受其对情境是否满足愿望的认知的影响, 呈现出显著的“积极情绪偏差效应”; 学前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现出从不能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错误地采用信念—愿望策略、到正确采用信念—愿望策略的发展模式, 且其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落后于其错误信念理解的“滞后效应”。结果还显示幼儿的惊奇情绪判断不仅由信念成分决定, 也受愿望理解的影响。这些结果突显出心理状态在儿童情绪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揭示出学前儿童相对完整的朴素情绪理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Leslie的心理理论机制选择加工模型(ToMM-SP)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信念-愿望推理任务中抑制是如何加工的,并验证Leslie提出的两个抑制模型。采用三地点双重抑制任务,对216名4~6岁儿童实施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心理定势及三个地点公平性这两个因素对儿童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都对儿童的表现有影响。消除了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后,儿童的表现符合返回抑制模型的假说,即儿童在回避愿望的错误信念任务中的抑制加工是系列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力平  张晔 《心理科学》2002,25(2):228-230
近年来,儿童对心理的理解成为了认知发展,尤其是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在诸如儿童对感知、思维、情绪、愿望以及信念的理解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卓著。儿童对于此种心理的理解通常被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理由是:第一,心理状态是理论概念,其存在得不到证实。我们是拥有了关于心理状态的理论,并将其归咎于自己及其他人的。第二,关于心理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详见Wellman,1990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儿童心理洞察力发展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心理学家将个体认识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统称为个体的“心态理论”(theoryofmind)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包含着人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如思想、信念、愿望、意图、情感等,各因素间里逻辑性联系,该模式为人的行为提供一种因果性解释机制。“心态理论”模式的发展对儿童社会认知、适应性行为以及元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该研究涉及许多具体方面,本文主要提及下述几方面的研究:儿童早期对情绪的理解、儿童早期对伪误言行的理解以及儿童孤独症的表现等。大部分研究发现,3—4岁是儿童早期心理洞察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相似文献   

9.
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6,29(3):643-645
儿童的朴素情绪理论是其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当前具有国际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该文阐述了朴素情绪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综述了关于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揭示出儿童从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过渡到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的发展趋势以及信念理解中的滞后效应,并探讨了影响儿童朴素情绪理论获得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婴儿心理理论发展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认知起源、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从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等方面分析了几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儿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现状.为了探讨3岁以下婴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者发展了一些适合婴儿语言和行为发展特征的非言语和言语测试任务,包括非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言语自发—反应错误信念任务,同时也采用眼动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和发展机制.婴儿心理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测试任务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这与认知功能(如语言、执行功能)的发展、环境因素(如家庭、同伴、文化)以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关.也有一些最新研究从心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激素水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儿童对假装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琴  方格  杨小冬 《心理科学》2003,26(5):898-900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占有主导地位。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探查了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前儿童何时能理解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 ,这种表征有时可能与客观现实不同。儿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 ,儿童是否认识到人的信念并不总是与客观现实一致 ,人的信念可能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证明儿童在 4岁以后已能理解错误信念。据此研究者…  相似文献   

12.
虚误信念理解的研究视角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和  姚端维 《心理科学》2001,24(6):704-706
1 前言自从Premack&Woodruff提出有关心理理论的概念以来 ,有关儿童早期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研究便成为儿童社会认知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人们往往在信念的基础上产生合理的需要 ,然后通过行动来实现他们的需要。由于信念是人一切行动的基础 ,因而 ,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对儿童信念的研究 ,而年幼儿童在信念理解上 ,常表现出错误性倾向 ,为了对这种倾向进行深入探…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情绪理解是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按Tager-Flusber和Sullivan提出的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它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先于社会认知成分出现;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知觉成分与社会认知成分越来越难以分离。情绪理解可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简单情绪的理解;和愿望、信念有关的情绪理解;复杂情绪的理解;情绪调节。该文综述了近20年来心理理论中有关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方法上和内容上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幼儿心理理论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幼儿心理理论信念愿望理解与情绪理解的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运用实验法对256名3~6岁儿童施测.结果表明:(1)幼儿心理理论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的发展在3~6岁期间随年龄逐渐提高.4岁是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4~5岁是幼儿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幼儿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晚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3)幼儿心理理论的愿望-信念理解与情绪理解之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长英  桑标  戴玉英  刘蓓 《心理科学》2012,35(4):875-881
摘 要:为探明汉语儿童看图叙述中心理状态术语的应用及与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并追踪二者相互作用的方向,本研究以101名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纵向探查了前后相隔3个月的儿童看图叙述中心理状态术语使用情况和错误信念能力的发展状况,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时间点分别探讨了心理状态术语的运用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3-5岁儿童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快速发展;儿童看图叙述中使用较多的愿望术语和情绪术语,信念术语应用相对较少,且认知词汇类型较少。控制了一般语言能力和年龄之后,仅在第一次测验上,情绪术语、信念术语仍然与同期及后期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新故事”对来自两所幼儿园的133名3~6岁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进行了测查,探查了这一阶段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掌握二级未知知识,但是儿童对于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要晚1~2年,6岁左右是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对于信念问题的错误回答主要是基于一级推理,相当一部分的6岁儿童能够基于二级推理对信念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儿童对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不是一个全或无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与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133名儿童为被试,探讨了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分化与联系。结果发现,6岁左右是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掌握二级未知知识,获得情绪解码能力;儿童的二级未知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之间,儿童的情绪解码与二级情绪理解之间,在发展上存在1~2年的差距;二级推理能力是儿童进行二级心理状态认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及欺骗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两种标准心理理论任务和两种欺骗任务,以3~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学前儿童心理理论与欺骗发展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在不同的误信念任务中,学前儿童的表现不一致;但仍存在一般发展趋势:3岁儿童不能通过误信念任务,4、5岁是儿童误信念发展的关键时期.(2)3岁儿童不能拥有隐藏意图的欺骗能力,4岁儿童拥有隐藏意图的欺骗能力.(3)3岁儿童能说谎,但假装无知的欺骗直到6岁才出现.(4)误信念理解与隐藏意图的欺骗存在相关,但与说谎和假装无知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心理理论”是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已积累了大量行为研究的证据。心理理论具有领域特异的模块化认知机制,脑成像研究中也发现心理理论任务激活前额叶皮质等多个模块区域。论文阐述了真实表征与错误信念、心智互动等心理理论推理的神经机制,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来自脑成像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岩  张蔚  陈晶  高艳霞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07,30(3):763-765
"心理理论"是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已积累了大量行为研究的证据.心理理论具有领域特异的模块化认知机制,脑成像研究中也发现心理理论任务激活前额叶皮质等多个模块区域.论文阐述了真实表征与错误信念、心智互动等心理理论推理的神经机制,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