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族儿童亲属词概念结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法,考察汉语儿童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发展。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维度在变化。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性别和辈分维度,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辈分和成人/儿童维度,初中生出现亲属亲密程度维度,高二学生出现姻亲/非姻亲维度。(2)亲属词概念结构受儿童性别和生活经验影响。(3)个体概念结构发展和人类概念结构进化有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摘 要 为探讨任务框架和自信水平对不同年级儿童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3(年级:二/四/六年级)×2(任务框架:获益/损失)×2(自信水平:过度自信/自信不足)的组间实验设计,在情境性实验任务中探查177名儿童风险决策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儿童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二年级儿童比六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冒险,而四年级前后则是儿童风险决策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2)儿童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表现出偏好反转现象,与在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保守决策相比,在损失情境下的儿童更偏好冒险决策;(3)自信水平并未对儿童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学儿童亲社会价值取向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337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在某些情境中存在差异.男女儿童的价值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更愿意对受难者给予直接的关怀和帮助.不同价值取向的儿童在教师评价中表现出显著的亲社会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儿童同伴关系中的认知偏差情况,以四、六、八年级共153名中小学生(9-15岁)为被试,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了儿童对其同伴关系双方的相对认知。结果表明:(1)儿童的同伴关系认知中存在内隐认知偏差,儿童对自己的认知要显著积极于对同伴的认知,表现出了自我提升现象。(2)儿童同伴关系中这种内隐认知偏差的表现及程度均不受年龄、性别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信任游戏考察242位小学3~6年级儿童在经济活动中信任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在游戏中,儿童信任的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儿童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而四五六年级儿童信任水平逐渐增高;(2)在代表群体做出决策的情境下,儿童表现出比个体情境下更高的信任水平;(3)经济活动中儿童的信任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信任水平要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徐速 《心理科学》2011,34(4):856-862
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问卷,选取六年级与八年级被试共516人,考察儿童学业情绪的领域特殊性。结果表明:1)儿童学业情绪存在普遍的显著性学科差异;2)各学科学业情绪都存在比较普遍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女生在各自的优势学科中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情绪,六年级学生学业情绪优于八年级学生;3)在各个学科中,家庭支持对学业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比较强的一致性,家庭支持与积极性情绪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家庭支持对消极性情绪存在较为复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所普通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中选取90名被试,结构访谈法考察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表达策略的使用。结果表明,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在一到三年级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三到五年级变化很小,而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比较一致,但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年级儿童对策略的使用表现出类似对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变化趋势,全部被试中,平静化策略使用最多,掩饰策略次之,在掩饰策略的使用上,性别和情境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法,对北京905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问卷测量,并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父母关爱行为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西方研究者所使用的单维度关爱结构不同,中国父母的关爱行为具有多维度结构,除了情感关爱之外,物质关爱(包括行为关爱和饮食关爱两种)也作为独立的维度单独存在.此外,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父母在情感关爱和饮食关爱上有较高的水平表现,小学生父母在情感、物质层面上的关爱表现水平要高于中学生父母,父母的情感关爱表现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并且,父母不同维度的关爱行为与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儿童的发展之间,展现出了不同的关联程度,因此也从另一侧面支持了父母关爱行为的多维度结构.  相似文献   

9.
失望情境下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1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探讨了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运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儿童在失望情景下的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都变得越来越积极,且失望情境下无论是在真实情绪上还是在表面情绪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三种人际关系类型下儿童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且人际关系类型不同儿童使用表达规则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这可以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来解释;(3)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受到不同人际类型的影响,这可能与儿童对情绪表达社会影响的不同预期有关;(4)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所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影响,且不同人际关系下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年级、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以483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经验开放性的城乡差异及其与家庭环境、班级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1)城市儿童经验开放性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儿童。2)家庭(控制性维度除外)、班级环境与经验开放性存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控制了学校类型、年级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后,班级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的知识性、独立性对于经验开放性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245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喜怒哀惧四种情感的移情水平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四、五年级是下降的最显着时期。(2)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恐惧、愤怒情感的移情水平下降最快;对悲哀情感的移情水平下降较慢。(3)小学生在四种情感的移情水平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4)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之间存在着中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自编估算测试材料,通过与学优生相比较,考察了数学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特点及与估算能力的关系,被试为4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结果表明:1.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总分明显低于学优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在数学自信心和估算情感认同这两个维度上表现较为消极。2.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认同与他们的估算成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对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从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八个指数,考察了儿童在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和亲子交往三种典型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结果显示:(1)小学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与其实际的年龄呈显著正相关;(2)5、6年级儿童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显著地高于3年级,在三种情境中表现出类似特点,4年级前后可能是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初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采用了Rosenberg的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付丽丽(2010)编制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龚艺华(2002)参考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以济南市历下区某所中学的16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初中生总体的自尊处于中上等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初一和初二年级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和年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3)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型、信任鼓励型、忽视型、溺爱型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在年级上,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在专制型与忽视型维度都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在专制型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4)学习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信任鼓励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尊水平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维度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对学习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6)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主观幸福感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自尊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海琴  周宗奎 《心理科学》2004,27(1):143-144
以城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505名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探讨儿童亲子依恋与其友谊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儿童友谊质量方面,父、母均有影响,在友谊的数量,如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亲子依恋特质的两成分(信赖、亲近)对儿童友谊质量的积极特征和冲突水平有相对不同预测力。  相似文献   

17.
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一语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当下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选取不同学龄期的汉语母语小学儿童,考察高、低英语熟练程度的学龄儿童在认知控制能力和一语词汇通达上的行为反应表现。结果显示:(1)英语熟练度高的二年级儿童比熟练度低的二年级儿童表现出更小的转换代价和Simon效应量,而英语熟练度不同的中高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在认知控制任务上的差异并不显著;(2)英语熟练度高的儿童比熟练度低的儿童产词量少,并且英语熟练度高的中高年级儿童对比同年龄组熟练度低的儿童表现出更长的图片命名反应时。研究表明:(1)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二语学习对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有促进效应,并且这一效应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二语学习会影响儿童的一语词汇通达表现,并且这种影响随年龄增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6,29(3):698-700
本研究采用12道假设性情境题目和包含数学涉及运算、思考、实用性三个维度的数学认识问卷,选取90名六年级小学生和10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探讨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形成及发展与学校数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中小学生数学知识观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二学生对假设性情境的认同程度显著地高于六年级学生;在数学认识问卷的数学实用性维度上,六年级学生的肯定程度显著地高于初二学生。3)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数学知识观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学生写作态度量表(自编)"与<小学生作文六项评定量表>,对小学生写作态度与写作成绩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写作态度的主要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写作态度与写作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情感因素是写作成绩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在写作态度与成绩上存在性别、年级、写作水平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170名二、四、六年级小学儿童为对象,运用情境故事法,从情绪状态理解、情绪原因理解和情绪调控理解三个维度探讨其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是一个平缓而渐进的过程;小学儿章能够对情绪原因做出情境性解释和心因性解释;小学儿童情绪状态理解和情绪凋控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六年级女生情绪原因理解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小学儿童情绪理解成分的发展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