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比研究中英文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文字材料都存在反应时的Stroop干扰效应,汉字的干扰效应明显强于英文;被试在完成不同文字材料的字词颜色命名任务时所诱发的ERP成分存在差异,具体为中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在350—550ms内,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450),主要分布于额中部电极。英文Stroop干扰效应表现为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在250—450ms内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300),主要分布于左侧额顶叶;在450—550ms内诱发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500),主要分布于中后部。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型会影响Stroop干扰效应的脑内时程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妍  孔繁昌  陈红  向燕辉  高笑  陈敏燕 《心理学报》2010,42(11):1060-1072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实验任务, 探讨了男性对有、无吸引力女性面孔图片进行判断和再认时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行为数据结果表明, 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反应时更长, 再认正确率更高。ERP结果发现, 有、无吸引力面孔诱发的ERP早成分和晚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 最强效应出现在大脑皮层的中前部。在判断任务和再认任务中, 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都比无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出更大的ERP成分(分别为N300、P350~550ms和P160、N300~500ms、P500~700ms)。结果表明, 男性对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的判断和再认存在偏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用侧抑制任务探讨了刺激和反应冲突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行为数据表明,冲突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冲突条件,表现出明显的干扰效应;脑电数据表明,在300-450ms内,反应冲突比无冲突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00-450),主要分布于额顶部,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这一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ACC;而刺激冲突与无冲突相比在350-450ms内,也诱发了一个更负的ERP成分(N350-450),该负成分可能主要源于丘脑附近。这一结果表明,刺激与反应冲突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可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以具体范畴三段论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推理过程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有效式下,信念抑制和信念促进诱发的ERP波形趋于一致。无效式下,与基线任务相比,信念抑制和信念促进在300-500ms和1000-1600ms诱发了更正的ERP成分,可能反映了该推理不同的加工阶段,同时,300-600ms内,在大脑额中部信念抑制比信念促进诱发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480),可能反映了关系整合阶段对自动激活的知识信念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的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的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的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的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的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6.
叶晓红  陈幼贞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5,47(9):1101-1110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 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 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 与启动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刺激后700 ms开始的中央区, 随后启动比随后忘记更为负走向, 即负走向的Dm效应; 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表现为从400 ms开始的右前额区正走向Dm效应以及800 ms开始的枕区负走向Dm效应, 而与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300~400 ms的前额区及500~600 ms的顶区正走向Dm效应。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些Dm效应与不同记忆类型的关联, 第二个实验中在编码阶段同时设置了干扰任务, 以探究编码干扰下Dm效应的变化, 结果发现, 在编码干扰的作用下, 与启动关联的中央区负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而与两种外显记忆:回想和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即在编码干扰下并未发现任何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 但与熟悉性关联的正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主要表现在600~800 ms的右侧额区。综合这些结果, 表明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应该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操纵线索和靶刺激的空间关系,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返回抑制梯度效应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线索化条件下,P1波幅减小。在175-225ms内,线索化与相邻均比相对条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200),而且当返回抑制量大(线索化位置)时,Nd200更大。差异波(线索化-相对)的地形图显示,该负成分主要在额中部脑区有明显激活。在250-300ms内,线索化比相对条件同样诱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270),差异波(线索化-相对)的地形图显示,该负成分主要在右侧顶部脑区有明显激活。结果表明,返回抑制梯度效应可能是由线索化位置的抑制和注意方向的转换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道德领域亦存在框架效应,但有关这类偏差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研究以600名大学生为对象,以亚洲疾病和工厂风波两类经典情境为实验情境,设置正面和负面两类属性框架,以研究道德判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面临道德判断情境时,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确定性方案,而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方案; 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评价风险性方案更违背道德,在负面框架下则认为确定性方案更违背道德; 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道德之可谴责性评价与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本身之道德违背性评价的判断并不一致:在正面框架下,若情境中人物选择风险性方案,被试认为其行为更应受到谴责; 但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方案和风险性方案在道德上应受谴责性的评价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道德判断框架效应存在性别差异,负面框架下女生更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对对"学习-测试的两阶段实验范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顿悟问题(字谜)解决中原型激活促发顿悟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字谜呈现后的1400 ms内,"有顿悟"与"无顿悟"字谜所诱发的脑电活动基本一致,说明原型字谜的激活可能有自动化加工的趋势;随后,在1400 ms-2500 ms内,"有顿悟"比"无顿悟"字谜诱发出一个更加负性的ERP成分,具体包括:1400-1700 ms(LNC1),1700-2000 ms(LNC2)以及2000-2500 ms(LNC3)。偶极子定位结果显示,LNC1主要起源于左侧额中回附近,可能与关键性启发信息的激活过程有关;LNC2主要起源于左侧额叶,可能主要反映了思维定势的打破以及新异联系的形成过程;而LNC3主要起源于PPC附近,可能与猜中字谜后的情绪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修订后的oddball范式,结合ERP技术考察女性与男性在加工中性新异刺激时的差异。ERP结果表明,在早期已经出现新异性效应。在300-500ms内,新异刺激在男性和女性被试中都比标准刺激诱发了更大的LPC。在500-700ms内,新异刺激仅在女性被试中比标准刺激诱发更大的LPC,在男性被试中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都对中性新异刺激表现出加工偏向,但是女性对其加工的时间比男性更长。这可能与女性容易对显著性(salient)的刺激进行沉思(rumination)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运用金钱博弈任务,从行为上探讨了社会距离与任务框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并结合ERP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正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项选择率显著高于为他人决策;负性框架下自我决策时风险选择率显著低于为他人决策;社会距离所诱发的N350、P300和LNP等晚期成分波幅出现明显的分离。N350和LNP成分主要与决策过程中个体的冲突抑制有关,主要表现为为陌生人决策会诱发负走向较大的N350波幅和LNP波幅,而对于正走向的P300成分则发现为朋友决策时的波幅较大。结果表明社会距离影响决策中的再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内隐面孔再认在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状态,该实验以陌生面孔为刺激,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并结合相继记忆(Dm)范式和迫选再认测验,把学习阶段的面孔分为相继记住、相继启动及相继忘记三类,以相继记住与相继启动的 ERP 差异为外显记忆 Dm 效应,以相继启动与相继忘记的差异为内隐记忆的 Dm效应。结果表明,内隐记忆表现为400~500 ms额中央区负走向的 Dm效应,可能反映了额叶皮层对信息的精加工过程,而外显记忆表现为400 ms开始顶区正走向的Dm效应,可能反映了记忆系统对加工后信息的自动登记过程。由此推测,只有经过额叶加工并被内侧颞叶自动登记的信息,随后才能被有意识地提取出来,而未进入内侧颞叶的信息在随后测验中不可能产生有意识地记忆提取现象,但储存的知觉表征可能触发微弱的记忆痕迹,从而产生内隐面孔记忆。  相似文献   

13.
曲折  刘淑华  宋艳  丁玉珑 《心理科学》2006,29(4):833-837
在Stroop启动范式中,启动刺激是灰色的色词,目标刺激是颜色块,被试的任务是命名颜色块的颜色。本研究通过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研究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对Stroop启动效应的影响。当SOA为107ms时,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ERP数据(N300成分)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启动效应;当SOA为1040ms时,行为上和ERP上的启动效应消失。该结果提示了在Stroop启动效应中,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很可能是发生在对目标刺激的知觉加工晚期。  相似文献   

14.
孟迎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09,41(8):694-705
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 考察在编码或提取中分别附加的干扰任务对内隐测验或外显测验中获得的ERP新旧效应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内隐测验中, 编码干扰对随后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而提取干扰却改变了300~500ms新旧效应的脑区位置, 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与之相反, 在外显测验中, 编码干扰破坏了500~700ms新旧效应, 而提取干扰对这一效应没有产生影响, 即编码与提取干扰对内隐或外显测验中的ERP新旧效应都产生了非对称性的影响, 但又存在着差异, 从而为两种记忆在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关系上存在的分离现象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以情绪性汉语双字词为材料,记录被试执行自我相关判断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初步探讨自我相关信息和情绪效价加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对于非自我正面和自我负面字词,被试对自我正面和非自我负面字词的反应更快。N400的波幅也存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自我正面偏见以外的词表现出更大的波幅。这表明自我相关信息加工与情绪效价加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证实了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2,44(1):30-39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发顿悟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讨字谜和远距离联想(RAT)两类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差异。结果发现,两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均在4000ms左右;解决两类任务的初期都在170ms时出现了正成分,且两类任务在此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600~700ms内,字谜比RAT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主要激活了中后部的脑区;在按键前的800~400ms内,字谜较RAT在右前额诱发了更正的脑电成分。结果表明,字谜顿悟和RAT顿悟存在相似的加工过程,但在重构阶段和啊哈体验上存在差异;两类任务在解决问题时重构过程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情绪体验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崔茜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3,36(1):61-66
在一个模拟“杀人——侦探”游戏情境中,被试先完成模拟杀人任务,在随后的测谎阶段使用有反馈的ERP测谎范式,以反馈的形式告知被试测谎结果(“+0.5”或“-2”,分别代表“撒谎逃过检测”或“撒谎被发现”)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反馈出现后的200~300ms时间段,表示“撒谎被抓住”比“撒谎逃过检测”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正性的ERP成分(P200-300),在300~400ms时间段,两种反馈诱发的ERP成分(P300)没有差异,而在450~500ms时间段, “撒谎逃过检测”比“撒谎被抓住”的反馈信息诱发了一个更负性的ERP成分(N500),负性反馈没有诱发FRN。这些结果表明:P200-300、P300和N500都是与加工测谎结果信息有关的ERP成分。P200-300可能对测谎结果的效价(正性或负性)敏感;P300可能反映被试对测谎结果主观意义大小的评价;而N500可能反映测谎结果所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  相似文献   

19.
梁毅  陈红  邱江  高笑  赵婷婷 《心理学报》2008,40(8):913-91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大学生)对胖-瘦两类身体图片进行再认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正常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在750~800ms的时间窗口内,“胖图”比“瘦图”诱发出一个更正的ERP波形,差异波的地形图显示该正成分在中前部有更强的激活。进一步对差异波作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发现,该正成分主要起源于右侧枕叶附近。这似乎表明,右侧枕叶的激活与身体自我信息的出现有关,与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20.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 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 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 当SOA为0 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 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 当SOA为-400 ms时, 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 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 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 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