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框架, 考察不同的情绪效价以及时间间隔如何交互影响老年人在图片再认任务中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 进而影响其错误记忆。以21名老年人(女性14名)为被试, 平均年龄67.17 ± 5.03岁。根据中国老年人对国际情绪图片库(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中图片评定的情绪参数, 选出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各60张作为学习材料。另选积极、消极和中性图片各30张作为每次再认测验的干扰材料, 并且两次再认测验的干扰材料不同。短时间隔条件让老年人在图片记忆编码半个小时后完成对图片的再认测验; 长时间隔条件则为在三周后完成对图片的再认测验。结果发现: 1)在短时间隔条件下, β和d′共同影响虚报率; 而在长时间隔条件下, 只有β影响虚报率, d′不影响虚报率; 2)无论是在短时还是长时间隔条件下, 积极图片与消极图片的判别力d′都没有显著差别; 3)在短时间隔条件下, 老年人对消极图片的β更低、虚报率更高; 在长时间隔条件下, 老年人对积极图片的β更低、虚报率更高。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人的错误记忆受判别力d′和判断标准β的影响。情绪效价通过作用于老年人的反应倾向(判断标准β)、而非记忆质量(判别力d′)来影响其错误记忆。时间间隔可以调节情绪效价对老年人判断标准β和错误记忆的作用, 使之随时间发生反转。老年人的“积极效应”在错误记忆中可能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流逝, 老年人更愿意将积极信息报告为经历或学习过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两类具有不同负性情绪强度值的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负性情绪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负性词均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并且弱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负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负性词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而强负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字法定向遗忘范式,考察远距离联想任务得分高低者在中性和负性词语定向遗忘效应上的差异,来探讨创造性思维水平高低与主动抑制的关系。实验采用2(高/低创造性思维水平)×2(中性/负性词汇)×2(记住/忘记指令)×2(2s/5s时间间隔)混合设计,发现高低创造力组,在材料不同呈现时间下,对不同情绪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分别不同。低创者在2s和5s以及高创者在5s时间间隔时,均对中性词语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而对负性词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定性遗忘效应。高创者在2s时间间隔下,对中性和负性词语均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结果表明较短时间内高创者对负性情绪的主动抑制能力优于低创者。  相似文献   

5.
钱国英  姜媛  方平 《心理科学》2014,37(4):857-861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记忆的准确性,但是情绪对记忆鲜活性的影响更大,该文关注延时条件下情绪记忆鲜活性的研究。研究采用记得/知道范式,操控图片情绪性和测验延时变量,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且在不同延时测验下,正性高唤醒图片的记得成绩下降由慢到快再到慢的变化,负性高唤醒图片的记得下降由快到慢变化,而中性则快速下降。说明情绪记忆更具鲜活性,且是效价在高唤醒下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文字和图片材料考察了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效果及其心理机制。实验中采用了中性和负性两种实验材料,设置了两种记忆指令出现时间(2秒后提示和5秒后提示),相对于中性材料,被试更不容易忘记负性材料。记忆指令出现的时间只影响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干扰定向遗忘,选择性编码理论可以解释情绪性文字材料的定向遗忘,而抑制理论更能解释情绪性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记得/知道范式,以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说明情绪记忆较中性记忆更具鲜活性;情绪记忆的鲜活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关联,在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上相关都达到了显著,表明情绪记忆的鲜活性与刺激中心细节的恢复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有意遗忘是强调遗忘的有意性和指向性。对负性情绪的有意遗忘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单字范式,实验一以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词为材料,探讨了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类词语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意遗忘效应;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情绪状态,探讨了情绪状态和情绪材料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负性情绪词;在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更多地遗忘中性词。表明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有意遗忘既受信息的情绪性影响,又受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前瞻记忆是指现在对将来某一段时间要做的行为的记忆。采用情绪图片作为诱发材料,研究了在情绪刺激下前瞻记忆任务以及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正性情绪组成绩显著高于中性情绪组和负性情绪组; 前瞻记忆TAP效应在正性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显著,负性情绪下部分显著; 在不同情绪效价影响下,语义—语义组、语义—知觉组、知觉—知觉组以及知觉—语义组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以中性和负性连续事件的视频为实验材料, 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对连续事件定向遗忘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情绪对细节记忆和要义记忆的定向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 情绪可以消除细节记忆的定向遗忘效应, 而仅有要义记忆的定向遗忘效应则主要受到事件连续性而非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十年以来,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傅小兰研究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我的研究以中文词语为学习材料, 分别考察了在编码过程中和编码结束后诱发情绪对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当情绪在编码阶段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负性情绪增强自由回忆, 但正性情绪只呈现出增强自由回忆的趋势。2)负性情绪降低总体再认记忆, 但正性情绪对总体再认记忆没有影响。此外,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记得”反应的正确率; 然而, 负性情绪降低了“知道”反应的正确率, 正性情绪对“知道”反应的正确率没有影响。3)正性和负性情绪均对来源记忆(即对词语字体颜色的记忆)没有影响。当情绪在编码结束后被诱发, 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1)对女性被试而言, 负性情绪增强了项目记忆的巩固, 然而, 对男性被试而言, 正性和负性情绪均不影响项目记忆的巩固。2)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被试, 正性和负性情绪对来源记忆的巩固均没有影响。本研究的上述发现对建立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 对如何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情绪诱发促进学生的记忆巩固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逆行性遗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炯炯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3,26(2):319-322
1 前言  遗忘症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形式 ,其主要表现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 ,但病人的短时记忆和智力均正常。顺行性遗忘是指脑受损后被试学习记忆新知识能力的下降 ,而逆行性遗忘是指被试对脑损伤发生之前的事件的记忆障碍 ,又称为远期记忆障碍[1- 2 ] 。相对于顺行性遗忘来说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对于逆行性遗忘的研究较少 ,但它对遗忘症的理论发展、对理解正常的记忆功能及信息在脑内的组织等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逆行性遗忘最常用的测验大致分为两种 :其一是有关公众事件的测验 ,如著名人物 \事件测验。…  相似文献   

13.
刘希平  张佳佳 《心理科学》2012,35(6):1315-1322
从学习材料的情绪性和提取过程的情绪状态两方面考察了情绪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结果发现提取练习对情绪性与非情绪性材料引发了同等程度的遗忘;提取练习阶段,当被试处于正性或中性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明显的提取诱发遗忘现象,而当被试处于负性情绪状态时,提取练习不会导致对未提取项目的遗忘。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材料的情绪性不影响提取诱发遗忘,而提取过程的情绪状态会对提取诱发遗忘产生影响,负性情绪状态可以消除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14.
单字法定向遗忘一直是记忆研究的热点.本文引入词频(高频词、低频词)和测验方式(内隐记忆测验、外显记忆测验)变量继续考察单字法定向遗忘,结果显示:(1)低频词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2)高频词语的外显记忆测验中出现了明显的定向遗忘效应,而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却未发现定向遗忘效应;(3)单字法定向遗忘的机制是复述和提取抑制.  相似文献   

15.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 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遗忘带有情绪色彩的记忆内容, 但更多的是那些带来痛苦的负性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又分为定向遗忘和压抑遗忘, 项目法和字表法是实验室中研究定向遗忘的主要方法, 而白熊任务和TNT任务是研究压抑遗忘的主要范式, 研究者们围绕两种遗忘做了大量研究。未来的研究应更关注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不同心理机制, 不同研究范式与心理机制的交互作用, 情绪性记忆遗忘的个体差异, 情绪性记忆遗忘中事件遗忘和情绪反应遗忘的分离等 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负性项目-中性场景以及中性项目-中性场景组成的图片对为材料,通过操控项目-场景之间的语义联系和空间距离,考察了负性情绪对不同语义、空间关系联结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近时,无论项目-场景之间的语义是否相关,负性情绪始终不会影响项目-场景联结记忆;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且语义不相关时,负性情绪会削弱项目-场景联结记忆;而当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且语义相关时,负性情绪会促进项目-场景联结记忆。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对项目-场景联结记忆的影响会受到项目与场景之间语义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调节,且语义关系在项目-场景空间距离较远时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2(情绪效价:负性、中性)×2(延迟设置:无延迟、有延迟)的实验设计,探究负性情绪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干扰效应。结果显示在无延迟条件下,负性情绪组的前瞻记忆成绩差于中性情绪组,负性情绪组的总时间监控次数和监控后期的时间监控次数均少于中性情绪组;在有延迟条件下,负性情绪组的前瞻记忆成绩和监控后期的时间监控次数与中性情绪组均无差异。结果说明负性情绪会干扰时间性前瞻记忆,而延迟可以消除这种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3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考察负性情绪项目对被试定向遗忘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实验范式,通过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的再认成绩考察负性词语的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在记住和遗忘提示线索条件下再认成绩差异显著。但是在遗忘提示条件下,被试对中性词的再认率要显著低于负性词。因此,被试对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均可产生显著定向遗忘效应,但负性词的定向遗忘效应要小于中性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