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编的外部情绪理解问卷,考察了听障儿童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等外部情绪理解三个成分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儿童在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不同年级听力障碍儿童的外部情绪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听力障碍儿童外部情绪理解差异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父母听力状况不同的听障儿童,其外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显著。DD儿童的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和情绪情景识别得分显著高于DH儿童。  相似文献   

2.
佟月华  宋尚桂 《心理科学》2008,31(2):375-379
本研究以90名学习障碍儿童和90名一般儿童为对象,采用表情图片和情境故事法,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特点.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在情绪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为:(1)表情识别能力差;(2)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水平低下;(3)混合情绪识别较差;(4)情绪原因理解落后;(5)情绪隐藏理解较差;(6)情绪改变理解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90名学习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情绪理解与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关系,比较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情绪理解不同成分对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和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基本情绪识别和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同伴接受性的最佳预测变量;2)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和表情识别是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最佳预测变量;3)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情绪内部原因理解、情绪隐藏理解、情绪改变理解和情绪外部原因理解是学习障碍儿童社会能力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4.
幼儿情绪理解层次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绪理解测验和儿童依恋行为卡片中文版,探讨幼儿在不同情绪理解层次上的发展特点,并考察其与依恋的关系。114名3~6岁儿童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层次的情绪理解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面部表情识别和情绪外因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早,而混合情绪理解和道德情绪理解相对较晚;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在不同情绪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安全型依恋儿童在情绪理解总分以及情绪外因、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基于记忆的情绪理解任务的成绩均显著高于非安全型依恋儿童。  相似文献   

5.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情绪理解力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40名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情绪理解力的测查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抽象的情绪概念和简单的情绪词汇;会依赖表情、言语及副言语和身体动作线索识别他人的情绪;会依赖内部心理活动、表情和身体动作线索识别自己的情绪;儿童已理解情绪与事件/行为间的因果联系,对积极情绪事件/行为的理解具有社交性和亲社会性的特点,对消极情绪事件/行为的理解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在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隐藏能力时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任务、年龄和性别对幼儿情绪理解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丽霞  陈永胜 《心理学探新》2006,26(2):75-77,95
以69名3-6岁幼儿为被试,考察了在简单面部表情识别任务、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任务、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任务和冲突情绪理解任务四种条件下幼儿情绪理解的表现。结果表明:1)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随年龄发展不断提高,各层次的情绪理解上存在先后顺序,情绪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2)幼儿在情绪类型识别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好;3)幼儿在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总体上存在潜在的认知一致性,在不同层次上又具有显著的任务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41名3~5岁儿童情绪理解的测查及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孩的情绪识别显著优于男孩;(2)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年长儿童显著优于年幼儿童;(3)母亲情绪不干涉的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识别具有促进作用,而情绪紊乱的理念则对儿童情绪识别有阻碍作用;(4)与日常经验不同,父亲情绪紊乱的元情绪理念可能反而对儿童情绪识别、情景情绪理解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解等。作者系统介绍了情绪理解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提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有必要对研究材料的文化适用性进行标准化,对问题和情景进行严格设计,降低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补充自然语言分析等方法;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情绪理解过程及其作用的内部机制,开展情绪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加强对情绪理解的个体内部影响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异芳  苏彦捷  何曲枝 《心理学报》2012,44(11):1472-1478
研究从言语的韵律和语义两条线索出发,试图探讨学前儿童基于声音线索情绪知觉的发展特点.实验一中,124名3~5岁儿童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的声音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进行了情绪类型上的判断.3~5岁儿童基于声音韵律线索情绪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生气、害怕和中性情绪上.不同情绪类型识别的发展轨迹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高兴的声音韵律最容易识别,而害怕是最难识别的.当韵律和语义线索冲突时,学前儿童更多地依赖韵律线索来判断说话者的情绪状态.被试对女性用声音表达的情绪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150名3~5岁儿童的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4岁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变化,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要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同龄男孩;(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情境,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性策略;(3)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能够预测情绪调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与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133名儿童为被试,探讨了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的发展分化与联系。结果发现,6岁左右是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情绪理解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的儿童能够掌握二级未知知识,获得情绪解码能力;儿童的二级未知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之间,儿童的情绪解码与二级情绪理解之间,在发展上存在1~2年的差距;二级推理能力是儿童进行二级心理状态认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193名儿童为被试,采用表情识别范式,考察5岁、6岁及8岁儿童的基本表情识别能力和混合表情识别能力,探讨了儿童在这一年龄段中混合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基本表情识别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本表情识别能力在5岁时已发展良好,混合表情识别能力在8岁时仍需完善,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同时还包含对多种表情进行辨认的能力;两种表情识别能力构成了更加完整的表情识别图景。  相似文献   

15.
王玲凤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3):562-566
用设置故事情境的方法研究了儿童对愿望-规则冲突情境下他人情绪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愿望和规则冲突情境故事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多地作出对他人的愿望和情绪不匹配的情绪预测,7岁儿童已达到成人水平;7岁相对于4、5、6岁儿童更多地提供混合情绪预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能认识到规则、预期的结果对他人情绪的影响.规则的来源影响儿童对他人情绪的理解,相对于内部规则,4、5岁儿童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违背外部规则的人,7岁和成人更多地将消极情绪归于遵守外部规则的人.  相似文献   

16.
胡治国  刘宏艳 《心理科学》2015,(5):1087-1094
正确识别面部表情对成功的社会交往有重要意义。面部表情识别受到情绪背景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为视觉通道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和跨通道情绪整合效应;然后介绍了情绪背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情绪冲突效应和语义阻碍效应;接着介绍了情绪背景对中性和歧义面孔识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背景的情绪诱发效应和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伟娜  朱蓓蓓 《心理学报》2014,46(4):528-539
研究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及情绪表情注意方式的特点。各选取15名孤独症儿童以及作为对照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名, 完成情绪共情实验, 同时使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生理反应, 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情绪表情的自动模仿及感知能力显著低于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 对面孔的总注视时间、总注视点数均显著少于智力障碍儿童、普通儿童; 对眼部、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及注视点数比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 对高兴和悲伤表情的注意较多而对恐惧则较少。这提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共情能力不足、对情绪表情的注意方式异常。  相似文献   

18.
幼儿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83名4岁幼儿,探讨他们的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采用表情识别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采用教师评定问卷测查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照片社会评价法测查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情绪观点采择与情绪调节策略有关,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有关,情绪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接纳的边缘正相关在控制年龄后消失了;年长组儿童的攻击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都与同伴接纳有关,但只有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能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年幼组儿童的情绪观点采择分别通过攻击策略、建构性策略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个体差异来源提供了情绪能力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和汉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佳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5,28(5):1131-1134
选取3~5岁的纳西族儿童107人,3~5岁的汉族儿童90人,使用情绪理解任务系统地考察了他们情绪理解的发展,同时还测量了两个民族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和语言能力。结果表明,两个民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但完成各任务的成绩有显著差异,提示了两个民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不同步性。研究还发现,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与认知成分随年龄的增长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并且都与语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儿童情绪表情识别的眼睛线索之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莫书亮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4,27(6):1365-1368
眼睛是人类识别和表达心理状态的重要脸部部位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较小的儿童能否把眼睛部位作为识别情绪表情的重要线索。共159名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完成整个脸部.单独眼睛和单独嘴巴部位的情绪表情识别任务。结果发现较小的儿童通过眼睛线索识别情绪表情与通过脸部识别情绪表情的成绩同样好。最后从眼睛在心理状态识别中作用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