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诚  莫雷 《应用心理学》2009,15(3):216-222,256
采用人工材料,比较类别标签、特征相似性与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强度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比较类别标签与特征相似性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类别标签对归纳推理的影响显著强于特征相似性时,不能将类别标签等同于一个相似性特征。实验2进一步探讨类别标签与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的作用,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作用明显强于类别标签的作用。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并整合前人相关研究,提出了不同关系影响归纳推理的强度假想。  相似文献   

2.
特征归纳的关联相似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墨耘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33-341
作者提出特征归纳的关联相似性模型,用以描述以归纳特征的关联特征相似性为基础的归纳推理,把归纳推理中相似性和关联知识统一整合起来。该模型认为归纳强度主要取决于归纳特征与关联特征的关联强度和关联特征的相似性程度的乘积,归纳信心主要取决于关联强度,从而分离归纳信心和归纳强度。以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的主要结果支持关联相似性模型的主要预测。关联相似性模型能够描述解释以关联特征相似性为基础的归纳推理现象,比以往的归纳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能力和解释范围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实验比较检验特征归纳的贝叶斯模型、关联相似性模型、基于特征的归纳推理模型和相似性覆盖模型这四种模型。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1)在强关联强度一致时,被试的归纳推理基本符合贝叶斯模型和关联相似性模型的预测,在弱关联强度一致时,不符合这四种模型预测;2)在关联强度不一致时,关联强度效应不符合贝叶斯模型的预测;3)在关联强度一致时,贝叶斯模型和关联相似性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不能区分两个模型。实验结果较多地支持贝叶斯模型和关联相似性模型。  相似文献   

4.
具身认知理论及相关的脑研究显示,个体在推断他人心理时具身模拟的强度可能会受到社会距离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通过两项实验室实验探讨社会距离的外部线索—人格相似性和内外群关系对具身模拟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距离越近,个体的解释水平越低,具身模拟强度越高;解释水平可以部分中介人格相似性对具身模拟的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量的38.4%;解释水平可以完全中介内外群线索对具身模拟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个体推断他人心理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归纳结合演绎的特征推理范式,探索逻辑性以及相似性对特征推理的影响。103名大学生被试参加了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在确定性推理方式下,逻辑性显著影响特征推理,而相似性则对特征推理没有显著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可能性推理方式下,逻辑性仍然显著影响特征推理,同时,相似性也显著地影响了特征推理,且两者呈正相关。两个实验结果表明,逻辑性在确定和可能性推理方式下都显著影响特征推理,而相似性只在可能性推理方式下产生显著的影响,并讨论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否属于一个认知系统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作者创新提出对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的特征迁移解释,认为根据由前提类别已知的特征集合构成的特征样本中迁移出现在结论类别中的特征的比例,能预测作为新特征的归纳特征由前提类别迁移到结论类别的可能性。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结果支持对非对称性现象的特征迁移解释而不是原来的两种相似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刘志雅  莫雷  胡诚  宋晓红  黄艳利 《心理科学》2011,34(5):1026-1032
该文采用“篇章阅读”实验范式探索了归纳推理中前提类别和结论类别间相似性、结论类别标签属性对归纳推理的作用。90名大学生被试参加了3个实验。实验1结果表明,归纳推理受前提类别和结论类别之间相似性的影响,相似性越高归纳推理力度越强;实验2结果表明,归纳推理还受结论类别上位类别知识的影响,当类别属性和相似性冲突情况下,被试更倾向按照类别属性进行推理;实验3结果表明,归纳推理通达上位类别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使是在类别标签不确定的情况下,被试仍然依赖类别标签进行推理。并初步提出了“归纳推理力度=两事物相似性×归类概率”模型设想。  相似文献   

8.
王墨耘 《心理学报》2008,40(7):800-808
作者提出归纳推理的抽样理论,认为归纳推理实质是根据与归纳特征有关的抽样样本情况来推断结论类别具有归纳特征的可能性,其中的抽样可分为类别抽样和特征抽样两种。以大学生为被试的两个实验结果一致支持抽样理论而不是别的归纳推理理论。对于归纳推理的主要现象,抽样理论比其它的相似性解释具有更大的解释范围,特别是能够解释其它理论严格不能解释的归纳推理非对称性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主题关系在儿童归纳推理中的作用,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设计了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两种情形,来考察4~5岁儿童在内在属性和情境性属性任务中的归纳推理。结果显示:当主题关系和知觉相似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而对于内在属性的推论,4~5岁儿童在基于主题关系和基于知觉相似上没有显著差异。当主题关系和分类学关系冲突时,从4.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主题关系对情境性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从5岁开始儿童主要基于分类学关系对内在属性进行归纳推理。两个实验结果均发现5岁和5.5岁儿童能够依据不同的属性使用不同的关系推理,表现出归纳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属性的中心性程度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归纳推理中存在属性中心性效应,中心属性比其他属性(次中心属性、再次中心属性)更能影响归纳推理。但属性中心性效应的出现受到了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相似性程度的制约,当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的相似程度高时,中心属性比其他属性更能影响归纳推理;随着相似性水平的降低,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越来越弱,而次中心属性、再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则会依次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到最后当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的属性完全不相似时,最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达到最高水平,而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则降低到最低水平。由于再次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的最高水平没有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而中心属性的归纳推理力度的最低水平却显著低于随机水平,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前提对象和结论对象完全不相似的情况下,被试将确信不能采用中心属性来进行归纳推理的力度判断,而采用猜测的方式选择了肯定可以排除的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这体现了具有不确定的归纳推理活动的过程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王墨耘 《心理学报》2008,40(3):291-300
根据特征归纳的关联相似性模型分析和三个因素实验研究发现,在基于关联相似性而进行的特征归纳中,关联强度和关联相似性两因素对归纳强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效应。关联相似性变化对归纳强度的影响依赖于关联强度,随关联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关联强度变化对归纳强度的影响依赖于关联相似性水平:在高的关联相似性条件下,归纳强度随关联强度增加而增加;在中等关联相似性条件下,归纳强度不受关联强度变化的影响;而在低的关联相似性条件下,归纳强度随关联强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归纳推理是指从个别前提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它是人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也是心理学研究需要解释的重要现象.在模拟归纳推理时,不能排除先验知识对归纳推理结论力度的影响,贝叶斯理论可以结合条件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能够很好地将先验知识引入到归纳推理中来.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记忆的贝叶斯模型,相似性概率模型和结构统计模型对归纳推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个实验深入探讨了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多样性效应受多样组和非多样组之间差异(前提项目间差异)大小的影响,在减小两组差异的前提下,5~6岁儿童尚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除个别任务外,8~9岁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1)。(2)对前提图片的形状差异进行数量化处理后发现,儿童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任务上的归纳判断力度随前提项目间差异的增大而增强;在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10~12岁儿童也没有运用多样性信息进行推理;当前提项目间差异很大时,被试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2)。  相似文献   

14.
两个实验探讨新特征与类别原型特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的影响.实验1探讨不同典型性条件下,新特征与原型特征间的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的影响.实验2探讨不同多样性条件下,新特征与原型特征间的因果关系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新特征与原型特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因果关系会影响归纳推理的力度,但样例典型性和多样性仍是影响人们归纳推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学报》2010,42(2):241-250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采用2(概念范畴: 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 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 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结果显示: 在非生物类别范畴材料上, 5~6岁儿童在两种特征类别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8~9岁儿童在隐蔽特征类别上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在生物类别材料上, 5~6岁、8~9岁儿童在外显特征和隐蔽特征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8~9岁儿童的归纳判断力有显著影响: 在概念范畴上, 儿童在非生物范畴材料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生物范畴; 在特征类别上, 儿童在隐蔽特征上的表现高于外显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物体重量认知的研究是探讨儿童整个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儿童利用语言标签基于重量进行归纳推理的发展特点及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人员利用语言标签提示三个外部知觉特征完全相似物体中的一个物体,随后要求儿童从剩余两个物体中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和目标物体共享语言标签的物体。研究考察儿童是否能够基于物体的内在属性重量进行类别判断。结果显示:(1) 4岁和5岁儿童以重量进行归纳推理显著高于3岁儿童, 4岁和5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2)美国和中国4岁和5岁儿童的表现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3岁儿童与随机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美国2岁儿童的表现边缘低于随机水平, 6岁儿童显著高于随机水平。总之,儿童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重量的归纳推理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美国和中国儿童在发展特点及年龄转折上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4岁儿童具备了利用语言标签进行基于物体内在属性归纳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3个实验探讨了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的争议。实验1采用寻找证据法,使用图片材料,得出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没有多样性效应,表现为典型性效应。实验2改用归属法发现:5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表现出多样性效应。实验3采用寻找证据法,但使用实物材料,并且加大了多样性前提的差异程度,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归纳推理中也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儿童在归纳推理中能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推理结论范围大于前提范围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归纳结论的不确定性,寻求前提的多样化是增强结论可靠度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通过寻找证据、力度判断、特征扩展与归宿选择等研究方法发现前提类别覆盖范围、前提概率原则可以较好地解释多样性的内在机制。事实上,多样性效应的实质是大数原则在归纳推理中的运用,其产生的心理过程包括差异识别、大数信息抽取与大数信息运用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发展及其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指的是在归纳论断中,前提项目数量越多、越多样,将能构成归纳力度越强的推理。已有研究表明成人的归纳推理明显受到前提项目多样性的影响,而幼儿的相关研究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幼儿不能基于多样性进行推理,二是认为5岁左右的幼儿就能够基于多样性进行推理。出现此争论的原因可能与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关,如实验范式与前提组间差异、实验材料类别与概念范畴、属性特征及呈现方式、推理形式;此外,儿童的知识经验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式;深入挖掘影响儿童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因素;将任务设计多样化;将实验任务的计分方式多样化;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3,45(5):523-537
采用基本水平命名和类别水平命名任务,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 图片命名时间在语义相似性高的干扰词条件下显著快于在语义相似性低的干扰词条件下, 但这种效应只出现在基本水平命名任务中, 未出现在类别水平命名任务中。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高低对低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大, 对高熟悉图片命名影响小。实验2显示, 语义关联的干扰词对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干扰效应, 对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产生了语义促进效应。类别大小强化了语义效应:类别大, 图片的基本水平命名的语义干扰效应更大, 图片的类别水平命名的语义促进效应更强。整个研究表明,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强度影响语义效应的方向, 图-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的广度影响语义效应的强弱。需要结合多种理论来解释图-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和类别大小对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