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后考生心理问题高发 高考结束了,学生们开始进入“后高考时期”,而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有资料表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高考前与高考期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任何人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时候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学生在压力面前更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  相似文献   

2.
“高考经济”真是步步为营,从专为考生静心备考的钟点房、安神补脑的营养品、金榜题名的谢师宴等“老三样”,到考生心理“按摩”、旅行社推出的考后放松游、互联网高考咨询服务等“新三样”,每年高考经济部在不断演化出新创意。据说大多商家生意火爆,可一些家长却叫苦连天。比如说“谢师宴”  相似文献   

3.
考生在高考中能否考出好成绩,不仅与平时的学习有关,而且也与考生在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对他不抱什么希望,可是,在考场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出人意料地考出了好成绩而榜上有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模拟考试的成绩都证明他们已经具有通过高考的知识和能力,完全有条件考出好成绩,然而,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得到正常发挥,而名落孙山。老师、同学和他们自己都深感遗憾。对于这部分考生,  相似文献   

4.
谢炳国 《天风》2014,(7):58-58
据6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4—6月份,对高考应考生来说,已到“会战”前的关键阶段,把握好这个时期,以高效率地复习,将给你高考的胜券上增加砝码。高考对人的一生是重要的,尽管高校扩招,但竞争仍是很激烈的。如何有效地复习,在竞争中取胜,其中是否能够做到科学用脑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海尔城 《大众心理学》2022,(7):16-17+15
<正>2022年的高考缓缓落下帷幕,但广大高考考生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在高考前,考生们或多或少会有考试焦虑的情绪;考试结束后,考生们还会为接下来的出分数、填志愿、等放榜等多个环节着急、紧张与担心,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其它心理状态。本期我们专程请来了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贾莉莉老师为广大高考学生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天的搏斗,可以说牵动千百万人心一年一度的高考,总算告一段落。要说搏斗,不单是考生本人,他(她)们的父母、亲人,学校的任课老师、有关领导也跟着忙。有篇报道说,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时,从近些年人们对高考的关怀度来看,高考更像是一场全社会总动员,不仅是教育部门工作紧张,交通管理、气象监测、餐饮服务、新闻媒体等单位也都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经过几天的搏斗,可以说牵动千百万人心一年一度的高考,总算告一段落.要说搏斗,不单是考生本人,他(她)们的父母、亲人,学校的任课老师、有关领导也跟着忙.有篇报道说,又是一年一度高考时,从近些年人们对高考的关怀度来看,高考更像是一场全社会总动员,不仅是教育部门工作紧张,交通管理、气象监测、餐饮服务、新闻媒体等单位也都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距高考还有一个多月,面对高考压力,考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清华附中心理咨询中心的陈纪英老师,请她谈谈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走进高考考场。记者:高考就要到了,一些考生觉得压力特别大,考前这一阶段是不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陈老师:高考是考生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件大事,考生对此非常重视,觉得十分重要。同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高三学生容易产生压力,出现心理问题相对多一些。但是也不能片面强调高考前就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考生出的问题也不全都是心理问题。记者:高考前由于压…  相似文献   

10.
临近高考了,考生的压力都比较大,作为江苏省文科状元季晓莉的父亲,季平先生告诉笔者,家长不仅要从家庭气氛、饮食方面帮助考生调节身心状况,也应适时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虑,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予以疏导,以帮助考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关心”可以少一些和所有父母一样,平时,季先生一家对女儿季晓莉的督促比较经常,考试情况、学习情况做父母的都了如指掌,管得也比较严。临近高考,季先生一家对女儿的学习倒不怎么过问了。“孩子本来就够紧张的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再人为地增加压力。”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是做父母的重头工作。但是,又不能…  相似文献   

11.
考得好必须学得好,这说明学得好是考得好的基础。然而学得好就一定能考得好吗?在历年高考中,平时学得好、甚至很好,而在高考中考得不理想、甚至比平时差了一大截子的考生却大有人在。无情的事实说明,学得好并不一定就能考得好。在高考中如何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乃至超长发挥,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健康的、比较成熟的应试心理。心理压力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考生在高考中“考不出来”,其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而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压力过大。考生将其看得过于重要,于是想起高考就心慌,心理负担过重,考前一段时间即心理焦虑。心慌则意乱,情绪必然紧…  相似文献   

12.
经文:弥迦书5:2 上主说:“以法他地区的伯利恒啊,在犹大诸诚中,你是一个小城。但是我要从你那里,为以色列选立一位统治者,他的家系可追溯到亘古。” 东方的博士们看见了特别明亮的星,来到耶路撒冷,请教希律王;希律王再请教圣经老师,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说:“伯利恒!”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高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生的道路,是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点,这使得考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考生难以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  相似文献   

14.
在自学考试中,有的考生考得不理想,其原因当然各异,而其中解题不当,是个带有共同性的原因。检验考生对试题本身的理解程度,虽不属考题范围,却又实在是解答每一道题的第一步。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解题可说是试中之试,是每张试卷上的第一道考题。那么怎样做好这道审题的“试题”呢? 首先,看宜细,就是要仔细地看清试卷上的每一个字、词、句。这是前提。赴试时,大部分考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紧张就容易视甲为乙,影响解题。有的考生做“写出简化汉字,并说明简化的方法”一题  相似文献   

15.
增强学习实力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高考前,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掌握高考的要求,来强化自己的学习实力,这都有助于强化高考的信心。不打疲劳战术据调查,不少考生都在挑灯夜战。相当多的人夜里12点以后睡觉,搞得筋疲力尽。有些考生上午第二节课就无精打采,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疲劳战术使他们陷入心情烦躁的状态之中,从而影响高考的信心。有的打疲劳战术的考生叹息到:高考与我无缘。考生应学会打效率战,不打时间战,有节奏有…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招生决策过程中,如何从大量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依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学校教育中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之一。为局部优化知能结构,本文应用贝叶斯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线性判别函数与判别准则,使用方便,可为招生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作者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临近了,考生们正在做着考前的最后冲刺,以期迈进一个理想的大学。但能否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除了分数这一基本的因素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考志愿的填报。每年都有不少考生,由于志愿填报的不好而不是由于分数,未能进入本能够进入的较好的学校和专业。等到高考揭榜明白这一点时,已是悔之晚矣,剩下的就只有喊冤叫屈和无奈的份了。 怎样才能避免在这种影响人生轨迹甚至命运的重大选择上出现失误呢?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首先,对自己有个比较准确的定位。主要是通过高三一年历次考试…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谈非典变色,孰不知高三学生谈起对高考的恐惧不亚于非典,尤其是在临近高考时的模拟考试,若考生成绩糟糕,那从老师、家长到考生,无不如遭遇非典,惊呼世界末日来临!其实,无论是所谓优等生,还是所谓差等生.大都遭遇过考试“焦虑”这一顽敌.不过是有人很快便战胜了它,有人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不是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20.
风流天子乾隆下江南,留下了许多奇文轶事.其中“烟锁池塘柳”上联就是一例.据说清朝时期一次科举考试,杭州西湖有两名考生名列前茅,令主考官难分上下.适逢乾隆皇帝巡视江南,路过此地,主考官便将其两考生的答卷呈上,请他定夺.乾隆看后也觉得学才不分仲伯,便决计以一副对联来考察他俩.次日晨,乾隆将考场定在西湖岸边.此时,天高云淡,微风和煦,乾隆兴致勃勃.两考生则垂手而立,毕恭毕敬,极紧张地等待着决定命运时刻的到来.这时,乾隆不慌不忙缓缓地吟出一副对联的上句来:“烟锁池塘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