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时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是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是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享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3.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你好!我是一位社会青年,有一件特痛苦的事,这事一直都阻碍着我的进步,它使我失败、痛苦、无法摆脱。我是个非常敏感的人,脑子整天胡思乱想。在人群中,我会发现别人都在看我,并强烈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时时陷入无边的遐想,时刻体验着自己  相似文献   

4.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求。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明白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求: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明白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6.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7.
爱与被爱     
如果我是一棵树,我就有了19个生命的年轮。年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不深,但在接受着“大地”和“阳光”的哺育时,也愿意奉献出自己生命中的绿色。因为我知道,被别人爱是一种幸福,而爱别人则更是一种快乐。常常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生活在这爱与被爱之间。  相似文献   

8.
邮寄情绪     
邮寄情绪是在20世纪中,这是让我自己最满意的事情之一。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以下的话语:“幸福让人分享之后,就成了两个幸福;痛苦让人分担之后。就成了半个痛苦。”并且从这句话语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虽然生活中许多的事情自己不能够主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于丹除了世界首富和世界首穷,所有人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幸福和痛苦的秘诀在于,幸福的人比下,痛苦的人比上。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视阈中,人的心理痛苦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有:抽象的思虑、不好的性格、担心别人的评价、失去无法替代的东西、报复、愤怒、仇恨和缺乏需要的力量;治疗心理痛苦,需要意识到:痛苦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解脱痛苦的程度是评价幸福的标准、要培养自身的福祉、合理解释孤独、重心放在自身上、获得他人的欣赏.  相似文献   

11.
一份爱的工作在我的理解:爱是喜欢,是责任,也是幸福。一份爱的工作,这份爱的形成尤为让我回味。特别之处在于曾经我极度排斥和心酸的心理状态抗衡喜欢到爱幼教的转变。曾记得当年不愿接受学校调配专业的我,恰恰在那几年大学间对幼教的接触及亲身体验让我改变了原有的想法和换专业的念头,从那开始渐渐升温对幼教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之前之后     
之前她知道在别人面前撒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之后她知道原来疼爱别人是一件更幸福的事。之前她厌烦任何的婆婆妈妈,之后她不知不觉地开始唠叨。之前大家都担心她什么都不会,不谙世事,之后发觉她几乎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14.
体验幸福是指基于体验效用的时刻评价方式获得的多重情感体验的整合结果。体验幸福的概念主要源于Kahneman等人对体验效应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基于时刻评价的体验效用以及时刻效用的测量假设是测量体验幸福的理论依据。体验幸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验取样法与日重现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国民幸福账户与国民时间账户更加直接地分析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分配时间和进行情感体验。同时, 体验幸福的概念及其测量为公共政策的评价与制定提供了更加真实具体的、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裘和 《天风》2006,(15):42-43
欧阳弟兄来去匆匆。2005年那个寒冬,记者与他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江宁新校舍奠基仪式上见了一面,当时他代表威盛公司捐赠了35万人民币支持内地教会的神学教育事工。今年初夏,记者又在美国“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期间与他多次见面,此次较之南京我们有了更多的分享和交通,亲历着在主爱中弟兄和睦同居的喜乐。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正复杂不一定丰富,但丰富的生活必然不是简单的生活。——陈立君人们会希望别人记住他的快乐与荣耀,分享他的幸福与甜蜜,不乐意别人看见他出丑,窥见他的窘态。我们要做的,永远是在别人欢笑的时刻奉上掌声与鲜花,而在别人不想让我们看到的时刻,主动转移视线或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17.
欣歌 《天风》2007,(23):42-43
"当我们将自己奉献给基督时,别人会认为我们好像舍弃了许多,但生命真正意义在于‘舍弃’而非‘索取’。这是生命原则,神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分享真理,若你的爱不设限,你就能比以前更有爱心,去爱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的一生,都曾有过爱与被爱的体验。这种爱是形形色色的,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神圣的。对上海光启电脑进修学校的校长马百龄来说,在70年的生活历程中,有60年的时间是与共和国同沉浮,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练。当她到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更深切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天主教教友的人生之爱,  相似文献   

19.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1)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2)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3)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20.
罗博学 《天风》2005,(2):53-53
面对"爱"这个问题,许多人在疑惑,许多人在思索,许多人在行动,许多人在无言地付出。"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命令"。"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们希望每个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能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成长。因为有爱,我们自信;因为有爱,我们幸福;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对得起上帝对我们人类无条件的关怀和养育。在人海如潮的大街上,当我们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残疾人在酷暑严冬中行乞,我们会主动奉献,不在乎多少,只在乎心意,这是一种爱;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或怀抱婴儿的妇女而至,我们会自觉让座,这也是爱;父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