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十二章经》在中国佛教的早期传播中起了较大的作用。现存《四十二章经》的版本也混入了不少大乘思想,特别是有些语句有明显的禅宗特色。这都是后来流传过程中好事者妄加进去的,不能依此来论说东汉、三国时期两种版本的面目,更不能依此而得出此经乃中土摘编而成的结论。中土撰述或在中土摘抄说缺乏基本的文献支持,不是出于误解史料就是查无实据。以道安《经录》未收来怀疑此经非汉代所翻译,是当代人自设的主观标准,不足凭信。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四十二章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料载,佛教东传始于汉,随之传译入中国最早经籍之一为《四十二章经》-许久以来,此说已为多数国人所共知和认同。然,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的缺乏及记载上的出入,学者对于《四十二章经》的真伪遂生质疑,从译者、译地到译本等,迭有議,今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问题攸关佛教始传中国的时间、途径与中外交流等重大历史事件,故而,辨析此经之真伪实属必要。兹事体大,含涉面广,必须对经文的文体、内容和相关史料记载的可信度详加审虑,并结合时代背景,作全面的考量。本文即是对百年来的这方面研究作一介绍与综述。  相似文献   

3.
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说是从佛典翻译开始的。但我国佛典翻译究竟开始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中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翌年译出《四十二章经》一卷,是为中国汉地译经的开始。但近代有的学者认为《四十二章经》不是最初传来的经,更不是直接的译本,只不过是东晋时代的一种经抄,是抄自经过法救改订了的《法句经》(详见吕澂《四十二章经抄出的年代》,《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277页)。现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中国佛教史上,翻译佛典确有史实可证,并在当时发生一定影响的,应以汉末的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为最早。由于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佛典的翻译有  相似文献   

4.
《佛母经》现存60号,分为六个异本系统,体现了佛教轮回思想与中国孝道思想的融合。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著录,除《嘉兴藏》外,亦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特别是系统六《佛说小涅槃经》的陆续发现,预示着传统的佛教大藏经以外,佛教典籍还存在着一个民间流传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想尔注》与《四十二章经》关系极为密切,《想尔注》有关道及中和的思想与《四十二章经》相同,“想尔”一名即源于《四十二章经》。佛教“想尔”意为思欲;道教“想尔”意为守一,存想大道,“想”即存想,“尔”代词,指一、道  相似文献   

6.
在论述汉魏两晋佛教与道教之关系史时,近代佛学大师们对道教的第一部道经《太平经》同佛教初入中土的“第一部译经”(?)《四十二章经》的关系问题,颇有认识上的争议。关于两经各自的成书年代孰前孰后以及谁采用(或曰抄袭)谁的教义的问题,说法纷纭,见解不一。特别是关于《四十二章经》的成书年代,更是见解不一致。一般地说,较多的学者,而且是较占优势的一方,认为它们都是成书于汉代,《太平经》成书于佛教已传入中土六十余年的汉顺帝时期(公元126—144在位),四十二章经》译成于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或三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套用《大方等陀罗尼经》的首尾部分内容和语言模式,添加了内容不同的二十四条戒文,编撰的痕迹非常明显,应属伪托之作。而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仅存独特的六戒内容,与《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内容分析亦出自中国人之手。敦煌发现的这两部大乘戒经反映了隋唐时期大乘戒律在敦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7)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收有一批(约数百种、近千册)原为他当年所藏的佛教书籍,其中一些书上就有他购、读以及心得体会方面的题记。如他在民国八年六月一次就买了《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注》、《愚贤因缘经》、  相似文献   

9.
佛教和道教均有厨经.佛教有敦煌写经《佛说三厨经》《佛说停厨经》以及在敦煌写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高野山写经《佛说三停厨经》,道教有《老子说五厨经》.虽然天厨思想在中、印都可追溯各自的源头,但就这些厨经的内容和结构来看,道教的厨经逻辑顺畅,而佛教的厨经却问题颇多.本文通过比较佛道两教的厨经,研究天厨思想的内涵、佛道厨经的同异之处以及佛道厨经的具体方法,最后总结出厨会传统演化的社会学景象.  相似文献   

10.
大乘佛教经典中有一类专讲佛释迹牟尼“前世”功德的经书,其数量很大,收载于各种版本大藏经中的有几十种,如《长寿王经》、《金色王经》、《佛说妙色正因缘经》、《佛说月光菩萨经》、《佛说师子素驮罢工断肉经》、《太子慕魄经》、《银色女经})、《九色鹿经》、《佛说膀子经》及《六度集经》等。这类经书通过不同的故事,借褒扬佛“前世”的功德,阐述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基本思想,以此规劝信众修持大乘菩萨行,广行善事,多积功德,以慈悲喜舍之心,度一切众生。这些经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书中没有如同《般若》、《华严》、《法…  相似文献   

11.
佛门中流传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指有住持三宝的区域)、佛法难闻(即听闻正法)的说法,这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无知妄说,而是佛陀金口亲宣。最早译成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解说颇详。关于人身难得,佛有过生动的开示,他曾指着身边的一只蚂蚁对弟子们说:这只蚂蚁在迦叶佛时就堕在蚁类,直到我今出世,仍未脱此蚁身。可见“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诚不虚也。佛还告诫弟子: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但我们是否知道,人身难得的后面,隐藏着比这更可怕的暗流呢?人身的确难能可贵,因为三世诸佛都是在人间示现成道的。但地  相似文献   

12.
存世的西夏文献中没有直接出自《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译本,但是有两部作品可以视为《八阳经》的改编本和转译本,其中一部是基于汉文的《佛说甘露经》,一部是基于转译自汉文的藏文本《八明满》。作为唐人的伪作,《八阳经》的内容已经相当浅显,而西夏文改编本则进一步删除了其中讲述佛理的文字,使得全文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伦常。这类伪经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反映了河西佛教世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14.
《佛说安宅神咒经》是一部重要的汉传佛教早期文献,经文中的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均源于汉代本土信仰,该经当是后汉时期创制的一部伪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在创制过程中,接纳、吸收、改造了本土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从而将普通民众的风水信仰纳入到其宗教仪式中,这是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获得信众的重要途径。《佛说安宅神咒经》对道教的安宅科仪及风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我们考察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陶弘景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欢是宋齐两朝的一位大名士 ,陶一无所获 ?若是前者则尚可 ;如中国道教 2 0 0 2 / 3弘景也都是写经造经之人……顾 语 ) 的情况下 ,“东奔西走”多年而难也。既生中国 ,值有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有道之君;;生学道……终不免有被人搜出娘家的危室……佛像来中国;;始自明帝时中国道教2002/3流行的佛书;;尽管颠倒次第;;尽管国;;采写佛经四十二章;;秘兰台石许多学者都曾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贞白先生本清白——试论胡适《陶弘景的〈真诰〉考》及《真诰》与《四十二章经》的关系@殷诚安~~…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12)
今年是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为缅怀大师一生爱国爱教、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辉业绩,中国佛教协会编辑出版大师所讲《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和《佛说善生经讲录》(三书合册),在汉藏教理院讲的《中国佛学》。赵  相似文献   

18.
1、以杂华装饰的无限大的佛华严——持杂华庄严佛《法华经》是讲述妙法的经。而《华严经》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以“佛”为重点。《法华经》是说法的经,而《华严经》是说佛的经。作为大乘佛教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就是《法华经》和《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通常略称为《法华经》,竺法护(约230—308)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浴佛节,汉传佛教寺院大都在这一天举行浴佛法会,庆祝佛陀的诞生。浴佛作为隆重的佛教仪式能够形成并长期保留,与唐代义净法师的重视和提倡有密切关系。浴佛这一观念起源于佛陀降生时有天龙吐水洗浴佛身的故事。早在西晋时期法炬所译《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以及西秦圣坚所译《佛说摩诃剎头经》中便有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这不仅关乎信仰,也关乎印度佛教的历史真相。由于大乘非佛说的结论,与印度佛教的义理和史传文献有着严重的冲突,因此这一论点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思想空间和理论需要。本文主要从《阿含经》中的三乘法的观念、弥勒菩萨授记的意味、佛说法深浅的对机意趣、识灭涅槃与物质生灭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试图重新讨论《阿含经》诸深义经所蕴含的义理与大乘义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