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归因错误曾被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归因倾向,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不同文化脉络中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归因倾向,确切地说,归因实际上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便是所谓的基本归因错误亦具有文化局限性。进而言之,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心理学中关于人们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方式具有文化普遍性的思维定式。由此看来,心理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错,这种由人引发的人因失误在复杂人机系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本研究从人因失误后操作者的行为反应(如错误后反应减慢、正确率提高等)入手,详细探讨了错误发生后操作者行为反应的生理、心理和情境影响因素及认知神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从行为训练、神经工效增强和界面设计增强三方面对错误后反应进行检测干预的手段,以达到推进和提高复杂系统人机工效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的成败归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1958年,海德(Heider)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人的行为必有原因,每个人都会化力气去寻找行为因果性,进行归因。如果认为行为由外部因素引起,叫外部归因。认为行为由个人内部因素引起,则叫内部归因。1971年。美国的韦纳(B·Weiner)提出了成败归因的模型。他认为,人们往往把成败行为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等四种因素。其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在因素,任务难度和机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7,20(5):461-463,470
1问题归因训练与归因理论的其它研究一样主要是在成就领域内进行的.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影响。那么,归因上的变化就应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舍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在成就背景中,学生舍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这种归因会引起期望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其成就行为。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  相似文献   

5.
小概率事件对因果关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芳  张璐璐 《心理科学》2003,26(5):914-914,911
1 引言  心理学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迷信行为有过不少研究。人类的天性之一 ,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以后 ,都会有意无意的去寻找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 ,即归因。心理学一般将归因看成是一种决策过程 ;而对一种结果 ,往往有多种可能的候选因素存在 ,到底哪一种因素是造成该结果的原因 ,这就需要通过比较、推断 ,最后做出决策。归因出错就是产生了错误的因果关系认知。迷信就是因果关系的错误认知的一个典型例证 ,它在结果与原因之间建立了错误的关联 ,形成了错误的因果认知。在心理学历史上对于错误的因果认知以及迷信的一个经典的研究就是行为…  相似文献   

6.
归因是指个体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其关键成分是认知。所以我们也把归因看作是个体对其行为与原因之间建立逻辑联系的认知过程。归因理论的莫基人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1958)首先提出了基本的归因模式。按照海德的归因模式,认为人们可能把行为的结果归于个人的原因或环境的原因,或者归于这两个原因。他所指的个人的原因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的。其中“努力”又是由“意向”(个体想要做什么的质的成分)和“尽力去做”(个体作出多大努力的量的成分)所构成的。他所指的环境的原因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理智行为是逻辑思维的必然结果,道德行为更是如此。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都经历一个明显的逻辑批准过程。不同的推理过程造成完全相反的行为结果。不道德行为的推理过程,经常是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推出错误的结论来,而这个错误的前提大都与“自我”有关。如一些人的行为出发逻辑前题是“是否伤及自身”,如果他们逻辑地预测到行为的后果会“伤及自身”,即使“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会有所不为。还有一些人的行为推理的这样前提是“是否于己有利”。当然,“利己”行为未  相似文献   

8.
归因对理解和预测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归因的两阶段过程理论认为,自动化加工会衍生内归因,进一步的控制化加工才会导致外归因。社会权力会提升自动化加工倾向,因此,社会权力可能会提升基本归因错误的发生。通过四个研究,对此进行验证。研究1-3通过问卷测量,以特质性权力感作为社会权力的指标,其中研究1通过情境判断测验对基本归因错误进行测量,研究2-3采用自陈量表对基本归因错误进行测量,并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了控制。研究4则采用启动的方法启动临时性社会权力,探求社会权力与基本归因错误之间的因果关系。四个研究均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高社会权力个体更倾向于内归因。  相似文献   

9.
归因理论发展之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社会行为作原因推论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人如何理解和解释行为的原因。人的行为原因是多重的,但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解往往只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去推论和解释。人们怎样去解释行为的原因?各种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否有差异?有无众人皆循的规则?不同的原因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对这些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心理学家都作了探讨,形成了现代归因理论的架构。因此,归因理论被定义为理解原因的研究。归因是观察者对他人或者自己基于外部行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归因研究近十多年来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在社会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归因理论重视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如果忽视社会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就不可能。同时,归因理论的研究已发现了个体行为的前因和原因对个体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这就使得从个人的归因(原因推理)预测其情感和行为,以及从人的情感和行为反推人的归因成为可能。然而,这些理论和规律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归因和教育工作的适用性,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67对3~6岁的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情景法探索母亲对不同情景下儿童问题行为的归因方式,并考察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归因对儿童后续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对儿童不同问题行为的稳定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存在情景上的差异;(2)母亲的不可控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可以影响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发展且受到儿童消极情绪的影响,但母亲的归因方式不可以预测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课堂情境中学生竞争对其成就归因和成就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世奎 《心理学报》1992,25(2):72-79
本研究把成就归因区分为倾向性成就归因和情境性成就归因两种类型,并分别检验了在课堂情境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对二者以及对成就行为的影响。被试是80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结果表明,(1)竞争对学生的倾向性成就归因没有明显影响,而显著地影响着学生的情境性成就归因;(2)竞争对学生随后成就行为没有明显影响;(3)倾向性成就归因对学生的成就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它的这种影响却是间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人的地方总会有垃圾,而垃圾也是通过人去处理的。 误会,就是团契中的垃圾。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会。这些误会有时很短即可消除,有时却是一生之久也难以消除。它困扰人的心灵,扰乱人的情绪,污染团契的气氛,破坏教会的和谐。要  相似文献   

14.
今年要求我们进行思考;确实,无论人们认为庆祝欧洲人抵达我们大陆500周年是否有理,都不应该怀疑人们不禁要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在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引导我去考察自1492年西班牙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定居以来,特别是在墨西哥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下面的评述是这一思考的结果,是在这一领域八年研究积累起来的观察结果。我不打算把一方列入好的方面,把另一方列入坏的方面,而更想把两种生活方式加以对比,把人同其环境,特别是同动物相连系的两种方式加以对比,并且把在这两种思想方式发生对抗时,人对所发生的一切的两种理解方式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15.
以往关于交叉分类对刻板印象的影响主要是集中于自然分类的交叉,比如种族与年龄、种族与性别、年龄与性别的交叉,较少关注社会分类与自然分类的交叉。以穷富与年龄的交叉为例,采用刻板印象解释偏差的方法,在多种情境下比较人们对交叉分类群体与简单分类群体的归因差异作为内隐刻板印象的指标。此外,根据刻板印象内容模型,评价交叉分类群体的热情与能力作为外显刻板印象指标。结果表明交叉分类会影响刻板印象评价。具体来讲,人们对老年富人的低热情行为和高热情行为的归因都要比对富人的更积极,对老年富人的低热情行为和高热情行为的热情评价也要比对富人的更高;人们对年轻穷人失败的归因要比穷人的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6.
吴静珊  王娜 《心理科学》2017,40(5):1222-1227
在陌生人和熟人两种社会距离下,让被试对同、异性成败行为进行归因,考查性别归因偏差现象(对异性美化、对同性贬损的归因)在社会距离上的变化。结果发现:(1)对于成功行为:被试对陌生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能力-运气)显著高于陌生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被试对同、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差异不显著。(2)对于失败行为:被试对陌生同、异性做出的美化归因(运气-能力)差异不显著;被试对异性好友做出的美化归因显著高于同性,出现性别归因偏差。结论:性别归因偏差,在远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出现,表现失败时消失;在近社会距离他人表现成功时消失,表现失败时出现。结合相关研究和进化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年年有中、高考,年年要填志愿,年年有不眠的父母,年年有不眠的孩子!这是一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争论。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学生及其家长,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在这里想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一点建议:■坚定信念。当我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在填写志愿时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外界的因素所干扰。这种情况在认清自己后本不应该发生,但人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等因素而变化,所以在确立了信念后,不要轻易动摇,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心态,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有一些同学表面上似乎下了决心,但内心深处还是摇摆不定的,这种◆情况,往往是不敢承担志愿失误责任…  相似文献   

18.
绩效归因过程及其对低工作绩效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映华 《应用心理学》2008,14(2):141-148
采用阈上启动方法和投射方法,以72名学校领导者为被试,对绩效归因过程及领导者有关下属低工作绩效归因和评估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绩效归因是双重过程:包括绩效外显归因和内隐归因;(2)外显因素影响领导者对下属低工作绩效行为的归因和评估,其中,领导者对下属低工作绩效行为的归因起中介作用;(3)绩效归因对低工作绩效评估的影响是双重过程:绩效外显归因和绩效内隐归因均影响了低工作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学习成功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秀君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4,27(6):1291-1295
在理沦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抱负和归因等方而时学习成功感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并尝试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将主要的影响因素建构成一个理论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甽,积极的课堂情境、积极的家庭情境、抱负和归因都对学习成功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a,积极的课堂情境和积缴的家庭情境也会通过影响个体的抱负水平和归因方式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功感.  相似文献   

20.
社会比较作为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但对于社会比较如何影响不诚实行为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3项实验中操纵了不同方向的能力社会比较,探讨其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研究1)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2)。结果发现:(1)相比于向下比较和无比较,向上比较会增加个体的不诚实行为;(2)归因反馈调节上述影响:向上比较后,相比于给予能力反馈,给予努力反馈可以减少个体的不诚实行为。本研究拓展了社会比较后效研究,对如何减少社会比较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