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价值”是指:1、我们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2、亚洲人的价值标准要比近几百年来主导世界、也主导了亚洲的西方价值标准优越;3、今后人类的价值观应当以亚洲人的标准为标准。它的主要倡导者有马哈蒂尔、石原慎太郎和李光耀。后者对亚洲价值最概括的话是:“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亚洲价值的提出是针对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个人第一,社会第二”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这个概念一出现就受到西方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3.
尼采自然主义价值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赞东 《学海》2001,(6):51-54
尼采价值观在其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尼采不仅以生命为基础重估一切价值,而且初步地进行了自然主义价值的建构,试图彻底克服传统价值观反对生命、否定生命的倾向,以为人类提供理想的生活方式.同时,尼采从价值主体方面出发探讨了价值的来源、本质、属性、价值等级的划分等,开创了价值哲学的相对主义的方向,这对于19世纪初、20世纪末德国价值哲学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价值观,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尤其强调个人尊严、个人权利、个人价值、个人平等和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更不等于极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和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本质区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能以个人主义为主导价值观,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正确评价个人主义价值观,抑制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构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理论的生态情感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道德与文明》2018,(2):102-109
荒野在西方是与内在价值和国家公园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国家公园体系中所强调的荒野保护是以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环境伦理价值观为基础的。这一伦理基础受三大哲学流派的影响: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斯宾诺莎的自然观和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思维模式。中国哲学对情感的强调使之形成了一种注重关系的思维模式,而荒野因为在这一思维模式的框架之外并不具有道德地位。中国建立环境伦理理论不能从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西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出发,而应以生态情感这一核心概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价值驱动"是当代企业管理伦理实现的重要方法,意指企业管理要成功,必须进行以价值观的批判与建构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即以价值观指导经营管理活动、驱动管理行为,以使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合乎伦理.它是当代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的产物.企业管理活动需要价值观是因为价值观具有重要功能.当代企业所需要的价值观应该蕴含人类的基本价值,并具有"顾客导向"的纲领、"清晰简明"的特征和"知行合一"的目的等共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友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和理论特质,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友善",是马克思恩格斯友善思想的当代形态。研究与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友善思想,能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变迁中,社会的核心价值发生着解构与建构的双重运动。某些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原有核心价值被解构,而新的核心价值被建构,这些新的核心价值既包括改革开放以前形成、改革开放以后被重构的核心价值,也包括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和新生的核心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的解构与建构具有如下特点:核心价值的解构与建构以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变迁为基础;核心价值的解构与建构是相反相成的辩证过程;核心价值的解构有不彻底之处;核心价值的建构有不成熟之处。  相似文献   

9.
象一切价值判断一样,对文化学说的价值判断,当然也以普通价值判断的依据为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效用。但目前我们用以评价文化学说价值的价值观,则是封闭性的。封闭性文化学说价值观和与之相区别的开放性文化学说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把文化学说价值对象的效用作表面、静态的理解,后者则把效用作多层次、发展的理解。封闭性价值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现时性效用为价值尺度。这实际上是要求价值的定性肯定判断,必须以价值对象具有显性、表层效用为依据,而一切隐型的、深  相似文献   

10.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之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社会主义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主要表现在价值主体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和价值标准的人民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5,(3):5-14
和谐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狭隘主体的片面价值观,而是致力于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体和谐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基本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曰价值标准;二曰价值目标;三曰价值规范。三者有机统一于人们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现实历程。  相似文献   

12.
陈坚  连榕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92-1701
代际工作价值观的发展归结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代际工作价值观发展的研究契合了当前工作场所员工代际差异和冲突的研究趋势, 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这类研究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代”的主要标准, 以社会文化属性作为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目前, 多数西方的代际工作价值观研究发现, 西方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心化、利他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外在工作价值观等方面呈现不同的发展规律。而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其发展趋势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为此, 下一步的研究应在严格区别社会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 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代”的划分标准, 重点研究工作价值观的“代单位”发展规律, 并拓展研究内容深度,特别是加强中国本土化研究力度, 这对于中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敬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以仁为业、博施济众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工作风貌;严肃谨慎、主一无适的执事态度;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精艺之道。深入发掘其内涵,全面阐释其价值,对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国华 《学海》2007,(6):191-194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及其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相应地、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在价值观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等向度上都发生了变化.既然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心、脑科学与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心、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极大支持了科学的医学人道主价值观应当以正确认识、把握、运用脑模式科学假说为基础的观点.试从意识的本质、医学人道价值观的机制、与价值相关的医者心灵的自我控制和意志自由等三个方面探讨心、脑科学同医学实践中的医学人道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价值观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共同理想为指导 ●现阶段的价值观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丰富内容 ●现阶段价值观建设要以“三有利”为标准 ●现阶段价值观建设须以三者利益相结合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我国基本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公共生活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原则和标准;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清晰地表达了公民道德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既展现出不同层面的价值内涵,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智旭在《周易禅解》一书中以《易》理对应佛教教理;以乾健坤顺,对应佛教修证;提出《易》佛同一论——佛性即乾道。本文并论证了智旭“佛性即乾道”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智旭将佛性定义为“乾道”,将佛教的价值观,对应本土文化价值观,结果,其与中国佛教传统的价值立场,已经相去甚远。主要的差异点在于,将佛教的本来是以出世为标榜的价值立场,转移到了以易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入世的价值立场上。智旭是开创近代佛教思想最先之学者,其“佛性即乾道”说即是近代中国“人间佛教”漫长历史进程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人生价值现、孟子以"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和荀子以"礼"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这些人生价值观对当代人全面理解价值、道德价值和人生价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人生的核心价值现以及对人生修养和人生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为借鉴,反思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并观照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和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景和价值追求,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