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生于赵,游学于齐,长期在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并“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有关师道的论述系统而深刻,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此深入探讨之,对于我们今天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师》卦     
《师》卦是《周易》中专门论述古代兴兵作战的史料,全部《经》文虽只有70多字(连同《传》文也不足200个字)。然而却精辟地剖析了有关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把战争的全部过程,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次战斗总结,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道教历史上几种重要礼师仪的考察,认为唐宋以后斋醮仪式中的存师在道教中的地位可谓不断提升,它不仅仅是唤起道士尊师情感的一种方式,而且在与道教法术结合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功用的仪节。  相似文献   

4.
“画马要以真马为师”是画马艺术中千古不移的法则.然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这一法则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唐宋以来的画马大家对真马更多地以目视心记、心摹手追为主.徐悲鸿主张中国马画的发展在坚持优良传统以外还要饱含着新的内容,如解剖、速写、素描、焦点透视、变形等.韦江凡强调解剖研究和速写功能,弱化了素描关系和焦点透视,同时将传统的书法艺术融入了马画之中.事实上,只有将人的情感世界,与骏马的动态、形态、神态以及外部景物等主客观元素反复交织融合后付诸笔端,才能将其有机、和谐地展现出来;这种饱含感情的全息描绘才是“画马要以真马为师”理论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论     
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师     
孔子基本上靠自学,但也有老师。比如,在技艺上,他向师襄子学过琴。学了十天,师襄子要教新的内容,孔子表示还不到时候,直到自己觉得掌握了,再学下去。这样,从曲、数、志,最后得其为人,认为非文王不能作。师襄子避席再拜,说老师当年说过,此曲名《文王操》。从这可以看到,做学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僧传所载南北朝四论研习者的行迹史料,并辨析"四论""四论师"四论宗"等术语的来源。本文认为"四论师""四论学派"是日本学术界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使用的概念,"四论宗"是学术意义上的虚设。学术界提出四论师、四论学派虽有合理性,但不论是"四论师"还是"四论学派",都不具有与成实、三论同样的师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拉  班班多杰 《法音》2007,(10):43-49
三、噶举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本文以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索南仁青(亦名岗波巴)的名著《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以下简写《解脱庄严宝论》)[1]中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论述为根据,探讨噶举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  相似文献   

10.
论三值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由于假定每个命题或是真的或是假的,因而只区分出两种逻辑值:真和假。如果用1、0、=和<分别作为真、假、恒等和蕴涵的符号,我们可从下面的原则和定义,推出亚氏逻辑的全部规律。Ⅰ.值假的恒等原则、值真的恒等原则和真假值的非恒等原则:(0=0)=1,(1=1)=1,(0=1)=(1=0)=0。Ⅱ.蕴涵原则:(0<0)=(0<1)=(1<1)=1,(1<0)=0。Ⅲ.否定原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竭虑殚思的一个中心问题。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目睹“亡国乱君相属”的状况,深感治国之道的重要。他长期游学于“稷下学宫”,融汇综合儒、墨、道、法、阴阳诸家思想,形成了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治国学说。《荀子》一书就是代表了当时认识高度的一部治国的百科全书。凡治国中的重要问题,如天、地、君、臣、兵、民、修身、治学等或今人所谓之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看到一些讨论孔子思想的文章,觉得大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还有不少分歧,评价有高有低。我对于孔子,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管窥蠡测”所及,有的不与大家相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这篇三论包括论孔子的仁与忠恕,论孔子对人民的态度和方针,论孔子的礼与法先王。(一)论孔子的仁与忠恕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录其大意)关锋林聿时两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个看法,我很同意,与管见不谋而合。但是他们未加论证,不免使读者感到缺憾或怀疑或反对。自然有些同志还信从朱熹、章炳麟等对忠恕  相似文献   

13.
熊瑛 《美与时代》2005,(7):27-29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关系的论断,可见文人画家们在追求气韵生动的道路上达成了共识--提高画家韵学养是达致气韵生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余晖 《美与时代》2006,(11):48-5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讲的对客观自然的师法,从本质上看不是再现摹拟,而是更重视“心”的作用,强调主观情思意志的融入,注重主客体的心灵契合,物我同一,与中国传统的重感悟、重表现的美学倾向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体系是反映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为什么其中会有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体系是怎样反映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的?这个哲学体系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何如?本文即结合分析老子哲学——特别是它的方法论的特殊形态和春秋后期的社会背景,来阐明达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清朝金陵有一女诗人曾赋诗云:"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当时有位名叫龚炜的道友认为后一句用字似有生硬之嫌,提议去掉"别"字的右半边,将这一句改为"东篱另染一枝花"。众人皆称其改得绝妙,该女诗人遂认龚炜为"半字师"。  相似文献   

17.
宗诚尼师     
妙法 《佛教文化》1996,(4):40-41
昨天午后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把多日平静的南京搅成一片纷乱。行人们急慌慌寻找避雨之所,自行车、卡车、小车忙成一团。城中秀丽的绿地北极阁山在雨中仁立,一任大雨在身上滚落,垂下了绿色的头。就在那一刻,鸡鸣寺中住持宗诚法师过世了。但今天我才得到消息,朋友中午电话告诉我大师圆寂了,今天上午许多人到庙里和大师作别,身穿长衫的男男女女流向大师的印地,把一条街挤得满满的。世上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场面,而且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师以德泽被众人,自然受人爱戴。我也要去祭奠法师。我与法师几乎不相识,她根本不会知道我,而我仅是…  相似文献   

18.
四字师     
宋代名相吕蒙正,生于河南,考取状元后,布衣还乡,途中去一座名刹求签问卜前程。所求的签上写道:“头戴烂笠,壁上乘马,山芋生芽,破网打鱼。”他向一位年轻僧人询问签上的寓意,和尚见是一介书生便说:“头戴烂笠难遮羞,壁上乘马会落地(第),山芋生芽要断头,破网打鱼白受累。”当知道是新科状元后,又改  相似文献   

19.
明远 《法音》2001,(10):36-36
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在九华山圆寂,终年76岁,戒腊56夏。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11岁于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1948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后在江苏观音寺、伴孤庵、寿宁寺、高旻寺,陕西终南山茅蓬,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参学,曾随来果、虚云两位老和尚习禅。1957年冬驻锡九华后山华严禅寺,过着…  相似文献   

20.
忆灵师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