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古代的汉译大藏经[日]浦晋在佛灭以后经过数次结集而成的佛教经典,包括宣说佛的教法的“经费”,宣说教戒的“律藏”,论释教法的“论藏”,并称为“三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逐渐向国外传播,也传到中国,2世纪后半叶在中国正式开始译经。印度...  相似文献   

2.
海外大藏经编辑及电子版大藏经的情况方广一大藏经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词汇,指佛教典籍的总汇,在古代中国,它主要指汉文佛教典籍。在现代中国,“大藏经”除了指汉传佛教传承的汉文大藏经外,包括南传佛教传承的巴利语大藏经、藏传佛教传承的藏文大藏经,还包括诸如梵文...  相似文献   

3.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教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近代佛教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佛教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5.
《大藏经》是总汇佛教典籍的丛书,最初在南北朝称为“众经”、“一切经”。天台五祖灌顶追记四祖智(山豆页)的行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引铣法师语总结智(山豆页)一生“有为功德”,说“造寺三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此即汉文“大藏经”一词的首见出处。前贤圆晋在《民国增修大藏经概述》(《南行》第6期,上海1948年)中,以简洁断语云:“结集佛所说教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重新编印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陆续出版。 《大藏经》这部汉文佛教经典的汇总,简称《藏经》,也称《一切经》。内容分经、律、论,包括天竺和中国佛教著述在内。藏经的编辑从南北朝开始,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7,(12):39-39
本刊讯汉文《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汇。它卷帙浩繁而内容赡博,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宝藏,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遗产。然而,由于佛经文句艰涩、义理幽奥、术语独特而且繁多,这又给阅读和使用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书是汉文《大藏经》的总目解说。对《大藏经》收录的各种典籍,按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9.
从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之后,直到公元前一世纪的近五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佛经三藏,一直是靠师徒相承、口口相传而保存和传播的.虽然于公元前五世纪后期、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和公元前三世纪中期举行过三次大结集,但都没有提出将三藏经记录成书的问题.到公元前一世纪,这样师徒相传到第三十七代的时候,在斯里兰卡的阿卢寺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大结集,参加结集的五百罗汉将全部三藏经文及其注疏刻写在棕椭叶上,装订成贝叶经典,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工程,为佛教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小辞典     
小辞典大藏经--佛教典籍的丛书。内容包括。(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汗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  相似文献   

11.
稀世国宝《赵城金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抗日战争时间,共产党八路军从日寇魔爪下抢救护卫了这部经卷。最近国务院批准编辑了以《赵城金藏》为底本的《中华大藏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宗教界的瞩目。《赵城金藏》的价值佛教发轫于古天竺,但佛教典籍在全世界只有汉译本保存得最多,这些幸存的汉文佛教典籍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重印本《满文大藏经》于2002年11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原印本《满文大藏经》共108函(夹),收佛教经典699种,计2535卷,刻版48211块,96422页,约1780万满文字。贝叶夹装,双面朱印,每页长73、宽24.5厘米。当时共印12部。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存世的《满文大藏经》仅有二部。一部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76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32函);另一部存于西藏布达拉宫(107函)。清代满文印刷品中工程最大的是《满文大藏经》,始译刻于乾隆…  相似文献   

13.
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和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是两部早期的佛教目录,是汉文大藏经史写本阶段的酝酿时期。本文试图对它们进行梳理,比较它们对"疑经"、"伪经"、"抄经"、"异出经"、"失译"等目录学术语的不同诠释,从而探寻佛教早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文殊信仰是佛教中的菩萨信仰之一。它是随着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由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和月支国僧人支娄迦谶等传入中国。安世高始译出阿含部、宝积部、经集部等三藏典籍56部62卷,其中多是小乘典籍,但亦不泛大乘经论,且还有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2部2卷。因此说,安世高不仅是中国佛典翻译事业的创始者,而且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拓者、文殊信仰的始传者。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的佛教典籍收藏丰富,蜚声海内外,其中的宋元版本尤为珍贵。《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汇总,即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山西省境内所藏宋元时期的10部《大藏经》进行梳理,散珠拾缀。现就其版本、版式、源流、存藏情况加以概述,全面地展示了山西省内宋元《大藏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经籍中,蕴藏了丰富的食疗养生文献和食疗思想。据统计,有约300部的佛教文献论述到食疗史料,“食”字在《大藏经》中重复出现了85685次,相关内容计约近百万字。从佛教经、律、论三藏中摘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分作佛经中的食疗养生文献、佛律中的食疗养生文献、佛论中的食疗养生文献和佛经食疗养生医案选论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将佛教之饮食与疾病诊疗及养生保健的关系作了较为全面地展示。同时,对佛教的四食、五药也作了相应地诠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代刊刻大藏经的内在动力角度,探讨了中国刻本大藏经对《高丽藏》的影响,指出功德回向思想在大藏经刊刻中的作用,佛教信仰层面与义理层面的内在张力在大藏经刊刻中的表现,以及汉文大藏经刊刻与流通曾经在东亚汉文佛教圈起到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和平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文大藏经简介见心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将藏文大藏经,总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类。这是藏传佛教对佛教典籍的独特的分类法,此后便成为定式。《甘珠尔》收显乘、密乘两大部分的经、律。其中显乘收佛陀“三转法轮”所说经典,即初转法轮于鹿野苑所说的四谛法及戒律...  相似文献   

19.
为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要求,2007年11月4日,《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编辑委员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全体会议。会议宣布《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正式启动。91岁高龄的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佛教研究专家、《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主编任继愈先生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社科院系统的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前所长杜继文研究员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方广教授介绍了《续编》前期所做的部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任连明 《法音》2023,(2):15-24
<正>一、引言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原,但是最早的汉译佛经何时何人何地译出已难以考证,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东汉桓帝时译僧安世高是大规模汉译佛经第一人,之后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庞大的汉文《大藏经》。“我国的大藏经,在宋代以前,均是以‘写本’形式流通,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藏经也呈现出显著的特征。汉文雕版大藏经,流传至今并有确切实物验证者,共有二十一部。”[1]数量如此之多的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