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坐拥着江山,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其特殊地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或戎马征战。然而,除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人们也惊讶地可以寻觅到他们的踪影。在赋予的皇室重任外,闲暇之余,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皇帝们在绘画上也大放异彩,同众多文人画家或职业画家一样,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道德关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的、与军人职业生活密切相连的、通过军人的道德信念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社会关系。它以军人道德行为的主体——“军人”为轴心,构成了一个与军人自身职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网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军人与党和国家的关系;军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军人个体与军队整体的关  相似文献   

3.
何孔德是我国著名的军旅画家,其艺术人生伴随着新中国社会和军旅艺术的成长。他在家、国不同时期的困境中孜孜创作与探索,成就斐然,是"为人生而艺术"的典范。何孔德信仰单纯而有献身精神,其军旅艺术饱含家国理想的时代特性,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是画坛净化风气的重要坐标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有一部分傣族却信仰基督教。这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傣族主要是被傣族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边缘群体:麻风病人和披巴鬼。目前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依然是这两类群体的后代。他们在傣族社会是蒙受着污名的群体,被傣族社会排斥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但是归信基督教却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基督徒,成为普世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份子。因而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来说,基督教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去污名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借助基督教这一外来力量管理他们受损的身份,从而借以去污名化,这是一种身份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5.
军人企业家因其曾经的军旅生涯而炼就了特有的军人品质,这些品质在其事业成功上贡献颇大。但万事皆有度,在企业发展中,军人品质的过度表现也将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适度发挥,在平衡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宁静     
从前,有个国王征集能够表现宁静的画作,并且决定对最能体现宁静的那幅画作的画家给予重奖。许多画家都争先恐后地把他们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呈给了国王。当国王看完所有的画之后,认为只有两幅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人品与画品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三大类:首先,人品影响画品的精神境界;其次,人品与画品不能挂钩,两者有影响,却不存在决定关系;第三,认为人品高低决定画品高低。其实,传统画论对人品与画品关系的论述是建立在论者的身份、时代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因素的不同的认知基础上的。人品层次赋予了画家一种身份,这种身份让他寻找自己创作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围绕人格进行的人品与画品的综合体系,理论家也围绕这一体系对其进行完善和整  相似文献   

8.
徐扬是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宫廷画家,在其任职的二十多年间,他以极强的写实能力,非凡的艺术技巧,奉命创作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写实纪事风格,折射出了康乾时期宫廷绘画受西方绘画之影响,并为后人研究清代前期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印象主义画派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1874)的法国,它的出现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印象派画家在对传统绘画继承的同时,基于对光学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又大胆地摈弃传统风景画的束缚,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勇敢探索,尤其是在色彩上的"放肆"尝试,使得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色彩时代.他们使色彩成为审美对象的同时,又成为画家面对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的工具.色彩与光线的千变万化,瞬间景物的永恒印象,个人主观的情感表现,是印象派最突出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将才与口才     
你的演讲能力怎样?提起这个话题,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更有甚者,可能认为一个军人是否善于辞令并不重要.可实际上口才在军旅中大有用场.在中外军事历史上,有不少具有文韬武略的军事家、战略家,同时又是口才出众的演说家.比如,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曾兼任三军最高统帅,他就职时在议会发表的首次演说是那么激动人心:“我们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汗、苦和泪.……你们问,我们的方针是什么?我就说:是竭尽全力在陆海空作战.……  相似文献   

11.
在古诗中流连,尤其喜爱军旅诗。军人的情怀,诗意而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生动真实的军旅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马,擒贼先擒王。  相似文献   

12.
塞尚、梵高、高更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处在绘画历史最辉煌的地位,他们受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创作了开创20世纪绘画先河的作品,更重要是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在绘画中体现出自身对生命的呼唤,挖掘绘画的本质意义,达到人、画合一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做个平凡人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发达了一一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14.
女性员工性别身份印象管理是指女性员工为了扭转他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偏见和消极印象,而影响他人看法的过程。性别身份印象管理策略包括社会再范畴化策略和积极区分策略,前者旨在减少与女性身份的联系,后者意在强调女性身份的积极意义。两类策略会对女性获得的评价、职业发展和个人福祉产生不同的效果;工作场所偏好、性别刻板印象强弱等因素调节了这两类策略的效果。未来研究应继续从性别身份印象管理、组织干预和中国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如何减少性别歧视对女性员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梵高和徐渭都是在中西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他们共同的画家身份和相似的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使得研究艺术史的学者经常将他们放在一起,其因此成为中西艺术比较的经典案例。文章着重从他们的性情、经历与其画风的同一性关系,探索他们在各自绘画上对表现"自我"的革新性成就,并以此展现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艺术家突破传统、推进艺术进步的难处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王红丽  李振  徐光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405-2413
非体面工作是指那些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但被社会公众所贬低或不喜欢的职业。非体面工作从业者身份认同过程较为复杂, 很难处于有意识的认同或不认同选择的两端, 他们对自身职业或多或少持有矛盾心理。然而, 现有研究关于从业者何时及如何形成矛盾职业认同尚不明晰。本研究拟基于悖论视角, 提出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形成机制的研究构想。预期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现有文献关于从业者要么职业认同要么职业不认同的研究争议, 指出矛盾职业认同在非体面工作情景中更加贴合实际; 实践上可以帮助和引导从业者构建有尊严的职业身份, 并为组织完善底层工作群体管理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读初中时,美术老师请来市里的一位老画家,在课堂上为我们现场作画。老画家的腿有点残疾,当他走上讲台准备作画时,由于右腿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只见他手中的笔抖落出一滴墨汁,正好溅落在画纸上。美术老师赶忙上前扶住老画家,问是否要把这张弄脏了的画纸换掉。老画家摆摆手说“不必”。  相似文献   

19.
画家简介:刘学,女,1976年生于江苏常州,199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现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保护弱势群体:现代伦理秩序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彩玲 《现代哲学》2001,3(3):60-64
弱势群体,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在社会权利与利益分配中处于最不利景况的那一群人。而这种分配的不公正往往与他们自身的身份、天赋条件、生理状况、生活区域甚至是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自己无可选择的先在地秩序决定了他们的地位。比如说,由于血缘而固定在农村的农民身份、由于性别而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女性、由于自然的成长过程而处于劣势的儿童与老人、由于天赋条件不够智力发展水平有限而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城市民工、由于先天残疾而与社会生活无缘的不幸的人们。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