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3年4月1日,北京白云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国道教学院第一期进修班和第二期专修班开学典礼在此隆重举行。上午九时,道教学院的新学员衣冠整齐地进入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道教学院开学典礼”的横幅。在主席台就座的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中国道教协会顾问黎遇航,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宗信,中国道协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闵智亭,国务院宗教局段  相似文献   

2.
道教教育     
正中国道教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2018年12月29日,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16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评议和不记名投票表决,14名学员顺利通过答辩。2019年1月7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16级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中央统战部十一局副局长王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王书献,研究生导师强昱教授、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8月17日至27日,第二批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道教学院、广东道教学院、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河北道教学院和上海道教学院的15名学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第二批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证书。根据《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三章第十条规定,获得《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名单,由中国道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道教协会网站和《中国道教》杂志公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2018,(2):16-16
4月15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1988级坤道班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吴诚真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周高德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王书献,中国道教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道教学院原教务长陈兆康,著名学者胡孚琛。  相似文献   

5.
<正>3月14日,中国道教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员工和学员动员大会,宣布2017年春季学期道风月活动正式启动。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对道风月活动高度重视,认为这关系到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6.
正4月15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1988级坤道班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至安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吴诚真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周高德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王书献,中国道教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道教学院原教务长陈兆康,著名学者胡孚琛,以及中国道教协  相似文献   

7.
正4月6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16级研究生班开学典礼。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出席典礼并致辞。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赵忠海等出席。中国道教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道教学院全体师生,聘请的研究生导师和国家宗教局四司、一司有关人员参加。蒋坚永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道教学院是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11,(5):40
9月5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首届道教经典讲习班开学典礼在北京白云观西客堂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张继禹,协会秘书长王哲一,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王炳旸,道学院的老师及讲习班全体学员参加了典礼。典礼由道学院副教务长周高德道长主持。道学院教研处副主任周永慎道长致欢迎词,办公室副主  相似文献   

9.
正9月8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2016级道教经义专业本科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国家宗教局一司巡视员裴飚、道教处副处长王晓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李兆彩、周高德等出席典礼。  相似文献   

10.
6月21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2009届乾道班毕业典礼在青城山道教学院隆重举行.出席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张剑,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宗教局局长王增建,成都市有关领导,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王炳旸,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青城山道教学院院长张明心,四川省道教协会秘书长杨大明,以及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2.
13.
Two types of matching designs, static and dynamic, are differentiated. While all matching designs are logically the same in terms of the probability model which determines chance level of performance, an attempt is mad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ctics, strategies, and actual knowledge ofS and the type of design used which will, in turn,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even whenS's knowledge is held constan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alogous situations may exis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odel.The work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articipation Grant (NSF-G15797) to the senior author. The authors are indebted to Joel E. Greene for his advice and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4.
If practical reasoning deserves its name, its form must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dinary (theoretical) reasoning. A few have thought that the conclusion of practical reasoning is an action,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I argue here that if the conclusion is an action, then so too is one of the premises. You might reason your way from doing one thing to doing another: from browsing journal abstracts to reading a particular journal article. I motivate this by sympathetically re-examining Hume's claim that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llows only from an argument one of whose premises is likewise about what ought to be do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城市化与道德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是和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密不可分的。它带来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道德嬗变。它使业缘道德取代血缘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中心 ,并通过交换行为和交换价值促进道德发展和更新 ,还进一步确立了竭诚服务的社会理念。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