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尊法师(1902~1980)河北深州人。俗姓温。1920年春,投五台山玉皇庙瑞普法师座下出家。法名妙贵,字法尊。是年秋,恰逢大勇(1892~1929)法师朝礼五台山,被邀于本寺开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法尊法师遂对听经发生浓厚兴趣。1921年夏,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再听大勇法师讲《弥陀经》等。秋日,太虚大师(1889~1947)应北京佛教界邀请在广济寺讲《法华经》,大勇法师至北京听经,而法尊法师也要去受  相似文献   

2.
简讯一束     
《法音》1986,(1)
圆瑛法师遗著再版发行本刊讯圆瑛法师遗著《楞严经讲义》等八种重印发行后,请购者甚为踊跃。为满足广大信众需要,上海市佛教协会将再版印行《圆瑛法汇》中的六种著作:《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大乘起信论讲义》、《佛说八大人觉经讲义》、《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讲义》、《住持禅宗语录》,约于—九八六年第一季度出书。欢迎广  相似文献   

3.
水忏高僧悟达国师 悟达国师,唐代眉州(今四川)洪雅人。法名知玄,字后觉。十一岁随法泰法师出家,研习《涅槃经》。两年后在四川大慈寺受丞相之请,升堂说法,当时缁素人众日计万余,都倾心专注听法,赞  相似文献   

4.
持松法师传     
持松法师(1894—1972)法名密林,学密后上师赐灌顶号入入金刚,以私淑玄奘,又自号师奘沙门。俗姓张,湖北荆门人。家世业儒,父绪炳,世号南坪先生。母官氏,生子三人,持松居长。自幼体弱多病。六岁时,父掌沙洋天主教学堂教务,从父读四书五经,习制艺。清末科举废,乃绝意时文,专攻经史小学。一九○七年春,父亡,乃辍学。过三年,母亦见背。一九一一年,年十八,投荆门铁牛寺出家。二十岁,受戒于汉阳归元寺,明年春在寺听可安讲《楞严经》,不能解。适座间有人传示月霞法师在上海爱俪园创办华严大学的简章,遂欣然束装投试。三年毕业后,复往湖北当阳玉泉寺,谒祖印老和尚,叩天台宗大意。一九一八年二月,法师嗣法月霞,住持虞山兴福寺,在五年中曾两次传戒,并设华严预备学校,培育僧材。一九二二年冬,法师因阅《法轮宝忏》感瑜伽秘密部类,幽奥难解,并知此唐代密  相似文献   

5.
应慈法师传     
应慈法师(1872—1965),法名显亲。他一生教演《华严》,行在禅宗,因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别号拈花老人。俗姓余,安徽歙县人。父根源,早亡,母周氏,信佛甚虔。家业盐商,富有资财。他受母亲佛教影响很深,自幼茹素。及读儒书,曾考取秀才。年十六,母命弃儒经商。后因两度丧偶,深感人生无常,遂于一八九八年到普陀山从明性和尚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出家后,从明性到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5)
<正>2017年4月21日,"2017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讲经法师代表巡讲活动工作座谈会,在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杭州灵隐寺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演觉法师、静波法师,副秘书长宏度法师、光泉法师,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允观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智海法师,参加本次巡讲的本空法师、宏亮法师、强宇法师、法融法师、正亮法师、正果法师、悟因法师,以及浙江  相似文献   

7.
觉光法师,俗姓谷,名成海,1919年生于辽宁海城。1928年,随高旻寺青一和尚到上海,在海会寺剃度,法名安童。1930年秋,于浙江天童寺依圆瑛长老授具足戒,得名觉光。后赴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三祖谛闲老法师所建之宁波观宗寺深造。1939年,至香港亲近宝静大师,得授天台教义,促使其继显明法师之后,成为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六代传人,法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2,(3):43-43
002年第3期总第211期法尊法师(1902-1980)为当代著名高僧。他先后师承太虚大师和藏传佛教慈愿大师、安东格西、降则法王等,曾两次入藏学法,佛学造诣极高。返回内地后主持汉藏教理院十余年,培育了大批僧才。作为近现代首屈一指的“翻经沙门”,他将《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藏传佛教名著译为汉文,又将《大毗婆沙论》200卷译为藏文,成就卓著,为增进汉藏佛教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法尊法师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在近50年的弘法生涯中,法尊法师一…  相似文献   

9.
太虚法师(1889~1947),俗姓吕,名淦森,出家后,法名唯心,字太虚,浙江崇德(今并桐乡)人。幼年父母俱亡,家贫体弱。少年时,当过百货店学徒。因随外祖母往九华、普陀诸山进香,对佛教发起信心。1904年十六岁,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奘年和尚出家,是年冬,从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即至宁波三官堂依歧昌法师座下,专门攻读《楞严》、《法华》及《四教义》等经论。十九岁,由圆瑛法师介绍亲送慈谿县汶溪西方寺阅览大藏。读《般若经》,豁然开悟,他一生佛学深造,肇基于此。时值有清末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5,(9)
<正>巨赞法师(1908-1984),江苏江阴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民国二十年(1931),经太虚大师介绍于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赞。解放后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主编等职。巨赞法师是近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为民族之独立、百姓之安宁,乃至新中国佛教之复兴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4年12月22日下午,江苏省佛教协会、无锡市佛教协会和江阴市佛教协会在江阴市暨阳山庄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当代高僧、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圆寂二十周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明学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徐远杰司长、江苏省宗教事务局翁振进局长、江阴市市委黄满忠副书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等一百多位嘉宾出席了座谈会。巨赞法师生于1908年,江阴澄江镇贯庄村人,俗名潘楚桐,法名传戒,后改名为巨赞。1931年于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抗战时期,曾在湖南组织南岳佛道教救…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1,(1)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经医生抢救无效,于1980年12月14日下午1时45分在北京广济寺安祥舍报,世寿七十九岁,戒腊五十九龄。1980年12月24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在佛学院所在地——北京法源寺隆重举行法会,沉痛悼念法尊法师的逝世。参加追悼法会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会  相似文献   

13.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中国佛教史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一册。蒋维乔撰于1928年。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现收入复旦大学与上海书店合编的《民国丛书》第1辑中(1989年)。蒋维乔(1872—1958),字竹庄,法名显觉,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1...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大陆)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部关于《药师经》的佛学专著──《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终得出版问世了。它受到四众弟于及佛学爱好者的欢迎。《药师经法研究》全书共分四辑:七佛药师经释义、七佛药师经师经讲记、七佛药师经法随笔及七佛药师经法杂钞。现已出版的是第一、二辑的合编本。第一辑“释义”是对《药师琉璃光七佛愿功德经》的注释。第二辑“讲记”则是吴立民先生于1992年、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举行药师法会期间(一周)讲药师经的记录(据现场录音整理)。这部书的著述者吴立民先生,号吴明,法名信如…  相似文献   

15.
杭梵 《法音》2001,(2):10-10
本刊讯 佛教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1927年以来,因多种原因没有传过戒。为了续佛慧命,使正法久住,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杭州市佛教协会于2000年12月12日至2001年1月8日分别在上天竺法喜寺和三天竺法镜寺举行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法会。参加受戒的戒子男众289名(其中越南戒子2名)、女众177名。  传戒法会礼聘杭州灵隐寺方丈木鱼法师为得戒大和尚,福建太姥山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莆田广化寺住持学诚法师分别为羯磨阿阇黎与教授阿阇黎,尊证师由定本、光泉、定康、元观、名中、觉和、净妙诸法师担任;比丘尼得戒大和尚…  相似文献   

16.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17.
法尊法师(1902-1980)是当代著名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经翻译家。2008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暨法尊法师德像开光法会在其灵骨所在地五台山广宗寺举行,"第二届法尊法师  相似文献   

18.
《密教通关》解析陈士强《密教通关》一册。现代持松著。成于1936年。1939年在上海排印出版。通行本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持松法师论著选集》本。持松(1894—1972),俗姓张,湖北荆门县人。法名密林,受学密法后阿黎赐灌顶号为入...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3,(4):48
本刊讯3月27日,陕西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讲经法师代表巡讲活动在咸阳市福圣寺举行。省、市、区有关领导及来自周边寺院的法师和信众两百多人参加,聆听讲经法师的精彩演讲。三位讲经的法师分别是来自陕西法门寺佛学院的宏涛法师、西安罔极寺的松来法师和咸阳福圣寺的明光法师。宏涛法师围绕《心经》、松来法师和明光法师围绕《佛说阿弥陀经》经典进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