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孰不知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心理诊所里,催眠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心理医生发现,不仅是身心疾患者,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项工作的目的是核查以线光谱为特征的光源在各种适应亮度(0.75尼特至125尼特)下对于视敏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1.在四种光源照明下,视敏度随着亮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亮度时,视敏度的增加趋向饱和。 2.以线光谱为特征的光源在同等亮度下视敏度大于以连续光谱为特征的白炽灯。 3.高压钠灯和高压汞灯在各种亮度时的视敏度差异不显著。 4.在7.5尼特—25尼特时四种光源的视敏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4.
两晋时期支敏度所作《经论都录》成书约在西晋竺法护经录之后,东晋道安录之前,实是东晋第一部经录。在《长房录》的基础上参考梁代释僧祐《出三藏记集》、敦煌残卷《众经别录》和其他相关经录,对支敏度所著经录作初步复原,共计19部经75卷。该经录的主要贡献,在于记录了部分汉代译经的确切时间,以及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和《首楞严经》两经的具体版本。但该经录终因内容、体例和战乱等原因亡佚,最晚约在梁天监十七年(518)宝唱撰经录之后。  相似文献   

5.
罗倩莹  潘毅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23-1530
工作记忆和知觉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认知结构, 阐明两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对于揭示人类信息加工的本质规律具有重要和根本的科学意义。工作记忆和知觉可以在多个方面发生交互作用, 其中工作记忆内容对视知觉的影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章在系统回顾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视知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工作记忆内容可以引导知觉选择、增强知觉表征和改变知觉经验, 指出工作记忆中的自上而下调控机制可能是工作记忆内容影响知觉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感觉阈限附近的视觉刺激的知觉不总是一致的。为探究这种视知觉不一致的现象及其神经机制, 一些研究者关注刺激前脑内自发alpha神经振荡(8~13 Hz)对视知觉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刺激前alpha振荡能量的降低能提高被试的探测击中率, 但不能提高知觉精确度; 而刺激前alpha振荡的相位能预测被试能否成功探测刺激。刺激前alpha能量被认为调控了视皮层的基础活动强度; alpha能量的降低反映了皮层基础活动的增强, 进而提高了对较弱刺激的探测率。刺激前alpha相位则被认为调控了皮层兴奋和抑制的时间; 大脑在刺激呈现时的不同状态(兴奋/抑制)决定了最终的知觉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这一天,我接待了一名外地来访的男孩。男孩23岁,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经过初步沟通,知道了他的来访是因为不敢与人交往。他说:"我不敢和人说话,不敢与人对视,和人在一起,老是感到紧张,爱脸红,爱出汗,总以为别人在看自己。这个毛病是从中学时开始的。在学校里,我为了避开与别人对视,就坐在最后面。不敢上台讲话。  相似文献   

8.
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人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  相似文献   

9.
问题视觉和动觉通道在运动学习中最为常用。在视觉输入和运动的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的研究主要考察了视觉和动觉通道在同通道和异通道匹配条件下进行识记一回忆时的相互关系,对于视、动两种感觉通道同时或先后识记同一刺激物的问题,尚无报告。研究运动记忆的传统方法,主要使用线性定位作业。近来,一些研究已注意使用划图作业来探讨运动记忆,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拟以信号检测沦为手段,运用模糊集合统计方法处理实验结果,计算肯定程度函数作为再  相似文献   

10.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催眠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心理治疗中, 但是, 关于催眠方面的研究却相当匮乏, 而且相当模糊。近年来, 随着fMRI, ERP和PET等技术的引入, 我们对催眠引导和催眠暗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疼痛和幻觉的研究表明, 至少对于高暗示性被试而言, 催眠暗示可以引起与真实刺激同样的大脑皮层的激活; 而催眠后暗示对于注意策略的调控, 可以使原有的认知过程发生改变, 其中之一是使用催眠后暗示来抑制“Stroop效应”语义加工过程; 催眠后遗忘更是实现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遗忘的分离。未来研究者将继续从探讨催眠本身的神经属性和催眠暗示所引起的认知过程的改变两个角度去认识催眠, 揭开催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暗示的力量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告诉他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温度的变化。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且摸上去感到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化学麻醉剂是通过什么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呢?这个问题还不清楚。所有的答案都是假设性的和理论性的。而我们对正常睡眠的许多机制也还了解得不多。幸而,这些知识的欠缺从未阻碍麻醉学的临床发展。我们知道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如何,即使还不十分了解它们的治疗机制。对于催眠也是如此。对于催眠和催眠现象的性质的某些问题,目前还很模糊。许多人倾向于把催眠和某些有害作用剂混为一谈。然而,我们知道,催眠与人生经历和人对权威的反应有关;我们  相似文献   

14.
暗示的魔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在等待着死亡的到来。暗淡的双眸凝望着窗户对面枯枝上的一片黄叶,秋天来了,黄叶会在秋风中落下的,当黄叶落下的时候,她心思生命也到了尽头。一天、二天、三天……日子一天天过去,黄叶仍然顽强地挂在枯枝上,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女孩伴着那片黄叶存活下来。可事实上那片黄叶是一位画家画在墙上的,但却成了小女孩生命的寄托!人终究是精神动物,精神对人有着极大的力量,在精神的信物面前,人们会失去自我的。从远古的占卜术开始,人们总是相信那块生硬的甲骨,怀疑甚至于全盘否定"自己"。俗人如此,名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演奏技术的充分发挥,不仅是演奏家们关心的一项内容,也是使普通演奏者困惑的一道难题.除了自身的技巧差异之外,由于心理素质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暗示就成为了一种影响演奏技术的关键因素.心理暗示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无内容的混乱的心理暗示.因此,只有认识到心理暗示的重要性,调整好心理暗示这三方面,才能最终使演奏者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个体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寿欣  周颖萍 《心理学报》2006,38(4):523-531
采用计算机呈现的Corsi积木点击任务,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材料的路径、结构和数量复杂性不同的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广度。研究结果表明:(1)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影响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一个重要的个别差异变量,在路径复杂或呈现的材料结构随机的条件下,场独立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明显高于场依存者;(2)材料呈现的路径、数量是影响视空间记忆广度的重要因素,在路径简单或数量少的情况下被试的视空间记忆广度要明显得高  相似文献   

17.
姚懿  李小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54-56,82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证实权威与群体是影响受暗示心理的主要因素,选取了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从而证明该结论在不同的群体样本中都成立。同时也比较了两者影响作用的大小和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否有差异。通过设计由两个群体暗示实验组、两个权威暗示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组成的实验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群体中权威与群体都对受暗示心理有影响,但是群体的暗示作用更大,权威的暗示作用显得比较小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说明中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心理发展还处于不稳定时期,在受权威暗示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8.
比较针刺与暗示对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蓉华  杨治良 《心理学报》1980,13(3):94-100
将被试分成针刺、暗示、针刺结合暗示、空白对照等四组,进行等组实验对比。比较针刺与暗示对痛阈的影响,着重探讨针刺的作用问题,其作用与暗示、分心等心理因素有何关系。对比实验共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表明:(1)针刺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三次实验结果相近;暗示受主客观条件所制约,三次实验结果不一,个别差异甚大。针刺与暗示相比,两者差别不大,难以肯定孰优孰劣。(2)针刺有镇痛作用,但在本实验条件下作用较弱。可以认为,由针刺本身所引起的暗示、分心等心理因素也对痛阈发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在针刺镇痛效应中占有什么地位,这对于深入研究针刺镇痛原理,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慧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19-120,128
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当中发病率是很高的。尝试运用催眠的方法.对一名患强迫症的大学生实施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催眠是一种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式,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反复持久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而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并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持续增高至160/95mmHg或以上为主的临床症候群。这是一种公认的心身疾病。 一、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性(良性)和急进性(恶性)两种。缓进性高血压病较为多见,患者多在40岁以上,病程发展较慢,舒张压波动于95~120mmHg之间,可达一二十年以上而不发生严重症状,比较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及全身无力等。急进性高血压病较为少见,患者多为青年,病程发展很急,血压显著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可持续在130~140mmHg以上,并迅速出现心、脑及肾方面的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