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典诠释》与艾什尔里教义《教典诠释》是艾什尔里(全名艾卜·哈桑·艾什尔里)教义思想的代表作,是流行最广的伊斯兰教义学(认主学)著作。《教典诠释》(??????????????),亦译《教义学大纲》,原著音译为《阿嘎伊德·奈赛斐》。作者是奈智门丁·艾卜·哈福赛·奈赛斐(1067—1142),全名欧麦尔·本·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本·易司玛仪·鲁格曼·哈乃斐·奈赛斐,号称欧麦尔·奈赛斐、奈智门丁、艾卜·哈福赛。欧麦尔·奈赛斐勤  相似文献   

2.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3.
《教典诠释》是马图里迪教义学流传最广的名著,也是中国经堂教育中的主要课本之一。《教典诠释》蕴涵的宽容中道理性的思想理论,是今天抵制极端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该名著应是我国宗教人士不可或缺的学习典籍。  相似文献   

4.
塔夫塔扎尼是14世纪中亚伊斯兰著名学者,于阿拉伯伊斯兰多学科研究中成果颇丰,特别是他诠释的马图里迪教义学家纳萨菲的《纳萨菲信仰》(《教典诠释》)一书,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历代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经堂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了塔夫塔扎尼的生平、著述、学术经历、学术贡献和《教典诠释》与经堂教育的密切关系,以及塔夫塔扎尼的教义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典诠释》能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在于它所阐发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始终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这无疑说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域外文本及其阐发思想的选择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一、马图里迪教义学的产生与发展公元9~10世纪,逊尼派中出现了三位颇具影响力的教义学家,分别是中亚的伊玛目马图里迪、伊拉克的伊玛目艾什阿里和埃及的伊玛目塔哈维。根据学术研究的需要,他们采用不同方式,对伊斯兰教基本信仰和一些关乎穆斯林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尤其是伊玛目马图里迪教义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7.
《天方典礼》中有关围产医学与伊斯兰伦理道德教育的论述李百川《天方典礼》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有关教义、教典的一部著作,该书以认主独一的信仰为主要脉络,详细阐述了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标准与日常行为规范。其中有关围产医学方面的论述,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耐人寻...  相似文献   

8.
公元9-10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三位教义学家:埃及的塔哈维、伊拉克的艾什阿里和中亚的马图里迪。作为逊尼派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人中以艾什尔里影响最大,马图里迪次之。然而,艾马二氏的教义学思想均遭到以"遵贤"著称的罕百里派以及今天的赛莱菲派的质疑,认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穆尔太齐赖派思想的影响,有重理性、轻经训之嫌。作为教义学家,塔哈维的影响虽然不及他们,但其教义学思想却得到逊尼派穆斯林的一致认同。本文旨在对塔哈维的生平加以简单介绍,对其教义学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10.
马图里迪教义学是我国穆斯林主流教义学派,对真主"泰克维尼"属性的论述是其有别于艾什阿里学派的一个特色。中国穆斯林先贤在著述中充分发挥了这一特色,将其与苏非思想的显化理论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穆斯林学者对此问题的创见。  相似文献   

11.
马图里迪教义学是我国穆斯林主流教义学派,对真主"泰克维尼"属性的论述是其有别于艾什阿里学派的一个特色。中国穆斯林先贤在著述中充分发挥了这一特色,将其与苏非思想的显化理论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穆斯林学者对此问题的创见。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刘智的《天方性理》是伊斯兰教与儒学会通的典范,那么马联元对《天方性理》的阿拉伯文注释本《性理微言注释》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内部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的相互包容。本文从正统教义学和苏非认主学共同关注的真主本体与属性问题为切入点,对照《天方性理》和《性理微言注释》对真主的本体与属性及其关系的讨论,分析中国伊斯兰教正统教义学与苏非认主学的彼此借鉴和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我国伊斯兰学者马坚教授归真十周年、庞士谦阿訇归真三十周年,中国伊协重新排印发行《教典诠释》和《埃及九年》两部书。  相似文献   

14.
闻骏 《宗教学研究》2017,(1):241-245
《基督教信仰》是施莱尔马赫一生中所发表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著作。面对《基督教信仰》初版所遭受到的种种批评和指责,施莱尔马赫通过《基督教信仰》第二版的修订,做出了三个方面的重大修正——突出教义学体系自身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强调教义学语言表述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以及加强对基督本性问题的考察和论述。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修订,施莱尔马赫在《基督教信仰》这部著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对各种批评意见的回应也变得更有力。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基督教信仰》第一版到第二版的变化,施莱尔马赫也最终实现了从信仰的直接告白走向思想的系统构建的根本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苏非派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中,有两本权威性的认主学教本。一本是《天方性理》,是清朝初期先贤刘介廉公著的,后经先贤马复初公译成阿拉伯文,定名《勒脱易夫》;一本是《尔歌益德》,经马坚教授译成中文,称为《教义学大纲》。在后者的旧手抄  相似文献   

16.
《道教义枢》的自然观简析李刚本文通过比较道、佛二教对自然与因缘的论述,对初唐道教教义学代表著作《道教义枢》的自然观作了简要分析。文章认为,《道教义枢》的自然观融汇了佛教的因缘说,使“自然”的含义具有“空”的气息,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说成为《道教义枢...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说要探寻哪部著作对中国佛教乃至东亚佛教的思想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大乘起信论》(以下一般简称《起信论》或"此论")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无论是从信仰出发的注疏诠释的学术传统,还是从西方学术研究范式的角度,从哲学的、文本学的、历史的等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起信论》无疑是一个贯通古今的公共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体现了其鲜明的心学特点。他在诠释的方法方面主张反之于心、向内求理、统合归一、诸经互释,在诠释的内容方面提出以理释礼、以理释知、以乐释学、以良知释无知、以去欲存心释克己。他在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上确立了以心解经的新典范,打破了朱子对《论语》乃至《四书》诠释的学术垄断,对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初期的儒学经典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伊壁鸠鲁主义思想复兴的三个阶段:首先是从贬抑到正视。因为伊壁鸠鲁秉持唯物论倾向,在希腊化末期已经式微,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其著作逐渐被翻译和阅读,又开始展现其思想锐度。其次是开始复兴阶段,伦巴底(Lombard)的人文主义者雷蒙迪写了理论书信《为伊壁鸠鲁一辩》。最后随着伊壁鸠鲁思想复兴,伊壁鸠鲁主义与基督教义的适应也得以展开。随后,本文重点研究了斐奇诺对伊壁鸠鲁主义做出的理论回应,从著作中的征引到正面回应,特别是其专著《柏拉图神学》和《论爱》中有四个方面的回应:(1)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问题;(2)灵魂、身体与死亡问题;(3)世界及其与上帝的关系问题;(4)批驳无神论、论述宗教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汤若望(Johann Adam von Bell,1591-1666)在华传教经历被其撰修历法之贡献所掩盖。汤若望通过撰写汉语天主教著作向晚明士人介绍更加完整的天主教教义,尤其是有关基督论的内容。汤若望在《主教缘起》这部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天主教的天主论、天神论、灵魂论、教会论以及基督论等内容。在论述之时,汤若望又对佛教、宋明理学展开批评,针对有关天主教教义的疑问或误解展开详细解释与辩驳。《主教缘起》是理解汤若望护教思想的重要文本,其特征是诉诸于天主教传统、《圣经》权威,并提出了对儒家思想极富挑战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