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马工程项目决定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来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的一件大事,就此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体系问题17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在谈到他的哲学体系时曾将其比喻为一棵树,树的根是形而上学,树的干是物理学,树的枝叶则是应用科学。马  相似文献   

2.
正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像极了一棵树。你说,人会行走,树会吗?我说,树也会行走,只不过,人的行走,在看得见的地上,而树的行走,在看不见的地里。人用脚在地上行走,而树用根在地里行走;人用脚站立,而树用根站立。人的身体,就好像树的树干和枝条,树的树干和枝条是向上  相似文献   

3.
从倪瓒画对树与季节表现可以看出中国画对树的一种表现方式和创造过程,即掌握了最基本构成元素进行程式化的组合。中国画中的树不是要画出具体的树的质感、品种以及季节性,而只是抽象的表现,是抽象的树的符号而非某一棵具体的树,是笔墨的承载物,文人借此达到抒情寄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立冬以后,寒意渐渐弥漫,院里的葡萄架,只剩一架嶙嶙骨头了。前段时间,天天早起扫叶子,一天一小车,推到门外大路边,等清洁工用大车拉走。每推叶子到路边,我就看到两排道旁树都在急赶着落叶。下落的叶,缓缓把一个清凉世界拉到我的面前。我恍惚觉得,以我脚下为原点,城里,城外,老家,更远的远方,满世界都正在被落叶一层一层覆盖。叶子,当是树的锦绣小梦;落一片,就等于梦销一角;落一片,树就会清醒一下。等叶子全部落光,树倒清定下来,修炼成了无挂碍的模样。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  相似文献   

6.
树木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因为孩子们都见过树,且见过不止一种树,他们可以从所见过的树中自由地挑选能反映自己心理意象的树。作者在咨询中所用的画两棵树的技术,是法国心理学工作者斯托勒"画四棵树"技术的变形。斯托勒让作画者画四幅画。标准程序是这样的:准备好四张A4白纸,削好的4B铅笔,但不使用橡皮、直尺和圆规。第一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树,不要画松科的树。当作画者画完第一棵树之后,把这幅画收起来;然后再给作画者一张A4白纸,并且给出第二幅画的指导语:请按照你的想法,画出一棵与之前不同的树,不要画松科的树。  相似文献   

7.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8.
会写信的树     
正2015年6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府出了一个新招,给全市7000多棵树涂上不同的颜色,并给每棵树设置了一个电子邮箱。给树一个电子邮箱,难道树会写信?或者有人给树写信?事实上,真的有人给树写信了,而且树居然也回信了。一位墨尔本市民给一棵树发了封邮件:"感谢你为城市创造了一处美景,感谢你吸收了二氧化碳。听说你的寿命不长于50年,我真的很难过,我们需要你啊!你一定要保持健康,超越50年哦!"  相似文献   

9.
“命树”观念是《太平经》一大独特思想。这一观念主要包含“命树”的选择及其对应月份和为何把植物“命树”与人生对应两大维度。“命树”的选择是根据先秦秦汉月令性质文献及农书结合阴阳理论而定的。在“命树”观念中,人的命运和植物联系起来是远古原始人图腾崇拜特别是植物崇拜的残余。这一观念的内在逻辑是互渗律和模拟巫术。最后,“命树”观念中树茂盛与否和人的命运同步相关,体现了灵魂和肉体可分离,灵魂可寄托于某种物体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走得筋疲力尽的旅行者来到了一棵树下,坐在树阴下休息。他不知道那是一棵具有非凡魔力的树。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树”。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走得筋疲力尽的旅行者来到了一棵树下,坐在树阴下休息。他不知道那是一棵具有非凡魔力的树。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树”。  相似文献   

12.
正毛里求斯有一种树叫颅榄树,这种树高达三十多米,木质坚硬,纹理清晰,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名贵的树越来越少,林业部门想尽了办法,比如:设自然保护区,任何人不准靠近颅榄树,在狂风时对树干进行加固……可这样依然遏制不了颅榄树渐少的趋势,抢救颅榄树成了一项紧急任务。  相似文献   

13.
Z-型Rabin树是Rabin树的一种变体,它们与Rabin树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要求树根的存在,而只限制其中的极大枝与整数上的序同构。本文通过归约的方法证明,Z-型Rabin树的一目二阶理论是可判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与秋天同行     
正秋天,树放下了它的叶子,只留下一身枯瘦;花放下了它的花瓣,只留下一缕芳魂;草放下了它的葱绿,只留下了一片怀想;庄稼放下了它的果实,把喜悦聚拢成小小的火焰,等待着寒冬里,用它取暖。秋天,是季节的转折。光阴,  相似文献   

15.
正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跳崖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  相似文献   

16.
生活无趣,就用散步来打发饭后的时光,转过一片小树林时,被眼前的景象留住了脚步。看到了好多棵常青树叶黄枝枯,上前用手去抓时,那针叶纷纷下落,手里落下大把的针叶。一起散步的几个同事就这个现象聊开了,有的说是这地方凉,寒风吹过伤了树,树叶才落下来的;有的说是这地方干旱,今年缺水,树木少水才落的叶;有的说这树八成是要枯死了,开始落叶了……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再认启发式利用再认线索进行决策。以往研究采用一致率、击中率、虚报率和区分指数来表示再认启发式使用,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多项式加工树模型能够分离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为了解决再认使用与知识使用的混淆,研究者提出一种多项式加工树模型 r-model 测量再认启发式的使用。本文将重 点介绍 r-model,具体包括 r-model 的内容、数据分析以及考虑个体差异的分层 r-model。最后,从 r-model 的模型修正和边界条件两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再认启发式;流畅启发式;多项式加工树;贝叶斯分层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伟大与渺小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地方生活着一棵树和一只动物。这地方土地肥沃,地域辽阔,但只有它们两个在一起居住。树把长长的根深深地扎在湿润的泥土里,把长长的茎伸向天空。动物每天吃着树的果实,树过得也很坦荡。树心里想:我为什么要结果子呢,不就是供给动物来食用吗?它们就这样和睦地相处,共同在一块生活着。可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动物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比树高出一等,于是便对树说道:“树啊!  相似文献   

19.
孤藤独树     
正我常想,孤藤比独树更落寞,还是独树比孤藤更幸运?是哪一首歌唱到世上只有藤缠树,没有树绕藤,这成了人们对藤与树亘古不变的错愕。当局者并不迷,旁观者也未必清,藤与树的故事还是当交给日月评判。一块野草地有树,就一棵,是"独树"。当初,它还是粒种子的时候,便种下一个梦,想到一块野草地长成一片风景,独领风骚般笑看世间安好。那天,鸟儿成全了它,种子在野草地安了  相似文献   

20.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