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现代文化角度看,高唱科学、宗教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持的声称形成了一个巨大合声。这一声称起因于存在着两种领域或是两种权威,而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些怀疑论者很勉强地公开批评宗教,但很多怀疑论者还是非常担忧这个所谓的“和睦”关系。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什么东西能够扩展应用到宗教声称上面?或是怀疑论应该运用到宗教声称上面吗?关于术语“怀疑论”(shepticism),我指的并不是古典哲学意义上的那种否认可靠知识可能性的那个“怀疑论”;然而,我使用术语“怀疑论”是指“怀疑地探索”(skeptical inquiry)的意义。这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
此文原作者菲尔·莫勒,在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获得了公共健康硕士。他经常撰写一些科学、哲学和宗教题材的文章。原文标题直译为“怀疑论者是愤世嫉俗者吗?——对怀疑论普遍的误解”。原文针对西方社会指责怀疑论者是自以为是、思想封闭和打击、破坏宗教,是愤世嫉俗者,是悲观主义者的三种误解和偏见逐一说明澄清,字里行间浸透着怀疑论者的客观批判的精神。作为中国的一名无神论工作者,我希望无神论和怀疑论所尊崇的理性的、科学的批判思维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编译此文以尽职责。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全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举行。与会代表及特邀代表共105人,包括藏、彝、壮、拉祜、苗、布依、白、羌、纳西、土家、怒、毛难、回、蒙古和汉等15个民族。大会收到论文58篇。与会代表讨论了 (1) 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的对象和方法问题;(2) 哲学的民族性及哲学与民族的关系问题; (3)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问题; (4) 少数民族哲学与宗教、文学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德国哲学大会于1981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西德因斯布鲁克举行。大会的总题目是《人和人的科学》。大会分成下列小组:1.价值和道德的论证;2.社会科学的人类学;3.历史哲学(从人类学来看);4.宗教哲学;5.现代工业社会的评价问题;6.技术哲学;7.哲学人类学的科学理论;8.语言  相似文献   

5.
当代怀疑论运动(包括CSICOP组织)历来关注的焦点在于超常现象的声称上,并对此类现象的解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怀疑论者同样需要应用怀疑的探索对宗教的声称———我称之为超自然声称———进行检验。在最近的几年里,我们已经从自然的观点解释了有关当前流行的不可思议现象的报告。我认为,怀疑的探索者们还需要对宗教的历史性声称再次进行检验。当然有人对于宗教声称进行科学检验的想法提出了道德上的异议,但是这种异议不应该妨碍对它们(宗教声称)的详查。况且,科学经常能够提供自然的道德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怀疑论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在当代被不断注入活力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在八十年代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哲学解释》(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s 1981)和斯特劳德(Barry Stroud)的《哲学怀疑论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Philosophical Skepticism 1984)两部著作发表之后,人们对怀疑论的研究有了新的视野,新的起色,出现了一批相当有深度的研究成果。1990年出版的题为《怀疑:关于怀疑论的当代观点》(Doubting: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Skepticism),大致反映了其中大部分成果,对于对怀疑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第八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87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举行。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属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的分会之一。1987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哲学研究会)和逻辑学会正式联合参加了这个分会,并派出二十多位代表出席这次大会,其中大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6日至13日,中国学者由中国女科技工作者联谊会秘书长程宁宁,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雷绮红,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念,深圳南山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李胜先,中国科协工作人员任事平。一行5人赴意大利参加了第五届世界怀疑论大会。代表团成员向大会提供了5篇学术论文,分别为《中国近20年来伪科学和迷信活动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从一份问卷调查中分析中国青少年科学精神教育的现状》、《中国SARS流行期间的迷信活动及其思考》、《什么是怀疑论的基础》和《中国巫医活动的方式和特点》。第五届世界怀疑论大会是由美国CSICOP(…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怀疑论的研究出现了复兴。确定怀疑论的根源,确定是哪些哲学上的承诺产生了怀疑论,仍然是重要的。许多哲学家,包括威廉姆斯(M.Williams)、斯特劳德(B.Stroud)和戴维森(D.Davidson)都认为,关于外部世界的怀疑论来自基础主义的假定(foundationalistassumption),即感觉经验乃是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种种信念的来源。这个论题可区分为逻辑  相似文献   

10.
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95年8月19日至25日在意大利弗罗伦萨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报告人63位,收到论文600多篇。笔者有幸受到大会的邀请,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大会共分15个专题组:(1)证明论和范畴逻辑;(2)模型论、集合论和形式系统;(3)递归论和构造主义;(4)逻辑和计算机科学;(5)哲学逻辑;(6)方法论;(7)概率、归纳和判定理论;(8)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9)科学和技术伦理学;(10)逻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1)物理科学;(12)生物科学;(13)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14)语言学;(15)社会科学。此外还有4个专题讨论:(A)逻辑和科学哲学;(B)语义学和符号学;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8,(21):F0003-F0003
本刊讯:以"构建亚洲和平"为主题的亚洲宗教和平会议(亚宗和)第七届大会于2008年10月17日至21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宗和)派出涵盖中国五大宗教的28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为期5天的大会,并在大会和各专题委员会会议上围绕宗教参与构建亚洲和平、宗教对话、生态保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当代知名分析哲学家R·哈勒(R·Haller)教授应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所洪谦教授的邀请,于1984年9月6日来京进行学术访问。哈勒教授早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进英国牛津大学在赖尔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奥地利格拉支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奥地利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主任。 9月14日和18日,哈勒教授在北京大学先后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奥地利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是新实证论者吗?》两个专题报告。22日他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维特根斯坦与怀疑论》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哈勒教授就奥地利哲学传统、维  相似文献   

13.
2016年3月13日,美国哲学家普特南离开了人世。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普特南在几乎哲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作出了富有开创性和持久影响力的贡献,引领了当代哲学发展的走向。他所提出的诸多哲学理论、精妙论证和典型案例,例如关于心身关系的功能主义学说、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以及知识与怀疑论问题的“缸中...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首次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于1982年3月26日在武昌召开,并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大会选出理事七人,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哲学系江天骥教授任理事长。大会收到了学术论文和译文共13篇,主要内容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波普和库恩的科学哲学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哲学流派的思想。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开展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别国的文化思想传统和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9—1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本届大会共设逻辑学、一般科学哲学、特殊科学的哲学问题、科学与社会4个大的主题,主要有4个专题研讨会以及16个分组:A.逻辑学:包括数学逻辑,哲学逻辑和应用逻辑,逻辑与计算;B.一般科学哲学:包括方法论与科学推理的一般问题,方法论的形式化进路,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与社会学面向;C.特殊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西德《普通哲学杂志》1980年第2期报道,德国第十二届哲学大会将于1981年9月29日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城召开。总题目是《人和人的科学》。大会将安排学术报告、座谈会和分组讨论会,此外还安排几次作专题报告的全体大会。10月1日,计划到布里克森作一次参观,在那里也召开一次关于尼科拉·冯·库厄斯的学术会议。会议邀请对简洁报告(不超过三十分钟)感兴趣  相似文献   

17.
全国首届“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山东大学哲学系会同全国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联合发起并举办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围绕“西方宗教哲学”的主题展开了坦诚而认真的讨论。在大会发言中,讨论热烈并形成争鸣之势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宗教哲学的涵义问题,二是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三是哲学反思与宗教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1月底,东德在柏林召开第五届哲学大会。900多人参加的这次大会,讨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辩证法》。东德科学和政治生活的代表人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各兄弟党的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E.哈恩教授的主要报告《我们时代进步的辩证法》首先要求:“闸述哲学工作的成果,制定未来的研究路线,说明马列主义哲学对我们时代迫切问题的立场”,而且自觉地反对“严重动摇人心的怀疑论。”唯物主义地分析我们时代社会进步斗争的内在的和客观的关系、相互作用、动力和规律,是认清一系列世界观问题的出发点。哈恩研究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觉积极性,研究了这种积极性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  相似文献   

19.
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08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韩国首尔的首尔大学举行,总主题为“反思当今的哲学”。这是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大会将反思、研讨当今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中关涉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宗教、历史、人生等的重大哲学问题,它也将是东西方哲学与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从中可了解诸多当今世界哲学的新的动向与信息。大会组织委员会早先曾发表第一轮通告,公布了大会的基本内容设计,它的中译文可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网址http://philosophy.cass.cn/。新近大会组织委员会发表了第二轮通告(英文电子文本见大会网址htt…  相似文献   

20.
王彦君 《现代哲学》2001,(2):102-105
古代怀疑论同近代怀疑论的差别恰是后者进步之所在。关于这一点已得到多方讨论,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参见①、②)。简言之,如果把认知结构划分为认识对象(客体)、认识能力(主体)和认识成果(知识)等三个部分,那么古代怀疑论同近代怀疑论的差别就在于:古代怀疑论攻击的是人的求知信念,进而否定人的认识能力;近代怀疑论攻击的是知识,并把“怀疑”作为达到真知的手段或环节。可见,古代怀疑论向近代怀疑论转化实际上就是怀疑论思想从消极走向积极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