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笔名落华生,原籍福建,生于台湾,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是中国早期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新中国的年轻一代了解他,主要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用他的文章开始的。他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简》等作品。  相似文献   

2.
凡读过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以“落华生”的笔名写的散文《落华生》的,对那些朴实无华却闪烁着做人真谛的句子都会记忆犹新,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篇散文体现了他的平民主义思想。郑振铎对他做了极高评价:“在1920年到1941年的20多年里,他的创作无疑地是中国现代文学上耀目的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5,(10)
<正>徐谦(1871-1940),1871年生于江西南昌,祖籍安徽歙县,著名法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司法制度独立的倡导者,是孙中山晚年时期的重要助手之一;他也是进士出身的基督徒,民国时期基督教救国论的代表人物。他是法学家、文学家,中国司法制度独立的倡导者,孙中山晚年时期的重要助手之一,且一度成为民国政要、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家;他也是进士出身的基督徒,民国时期基督教救国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徐季龙先生遗诗》等著作。他就是徐谦。徐谦,清同治十年(1871)生于江西南昌,  相似文献   

4.
郑振铎(1898-1958),字警民,又字铎民,常用笔名有西谛、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浙江温州,是著名的作家、藏书家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在青年和中年时期,与基督教会所属机构有着一段历史渊源,与一些信奉基督教的朋友们也有着密切的来往。  相似文献   

5.
李隽 《天风》2023,(5):43-44
<正>背景吕振中1898年生于闽南的一个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祖籍福建泉州南安市,父亲及叔伯五兄弟皆为基督徒。其父吕尚春为牧师,除了传福音,还主持教会小学,并教授西方传教士中文。吕振中母亲在他两岁时去世,四年后,其父死于鼠疫,之后家中长辈均因疫而殁,他与两位堂兄成为孤儿,  相似文献   

6.
李鑫 《天风》2023,(11):12-16
<正>前言吴耀宗先生(1893—1979)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奠基人,是中国教会卓越的思想家、实践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会领袖。吴先生祖籍广东顺德,1893年11月4日出生于广州市的一个非基督徒家庭,1908年考入北京税务专门学校(Customs College),毕业后先后在广州、牛庄(今辽宁营口)和北京等地海关工作。1918年6月,吴先生在北京受洗加入教会,1920年辞去海关工作,正式投身于基督教青年会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近现代改良主义者。光绪二十年(1894),郑观应撰成《盛世危言》,该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针对甲午战败以后的晚清社会提出了全面的改良主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  相似文献   

8.
心绮 《天风》2019,(11)
正"虽然知道每一次的行动都是冒着死亡的危险,但是为了胜利与和平,即使牺牲了也无怨无悔,这是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具有的。"这些话出自一位牧师之口,他就是徐棠清。徐棠清(1906-1995),历任基督教安息日会北满区会会长、松江区会会长、吉林区会会长、东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上,香港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华人基督徒,特别是牧师曾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何世明为例,重点解读他在香港传扬中国思想文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以期深化相关研究。何世明(1911-1996),原籍广东顺德大良,其父何善光先生、母梁子英女  相似文献   

10.
赵美庆 《天风》2011,(7):I0001-I0001
冯玉祥(1882—1948),祖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杰出的爱国者,著名的民主人士。1917年,冯玉祥在北京受洗成为基督徒。此后,他以基督教义治军,聘请随军牧师传讲基督教,并由此获得“基督将军”的称号。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2.
包兆会 《天风》2016,(1):46-47
正陆志韦(1894-1970),生于浙江湖州南浔,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出版诗集《渡河》,编撰出版《社会心理学新论》等;曾任燕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是我国心理学开创者之一,在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南潘(菽)北陆"之称。  相似文献   

13.
正冰心和冰莹,两个人都姓谢。"冰心"是笔名,冰心的原名是谢婉莹。"冰莹"也是笔名,冰莹的原名是谢鸣岗。冰心是福建长乐人,冰莹是湖南新化人。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冰心和冰莹都是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冰心成名在冰莹之前,冰莹比冰心小6岁。1927年,冰莹参加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她根  相似文献   

14.
潘谷神先生(1883-1946),原名潘善庆,字竹孙,号祖彝(后改祖诒),又号谷公,谷神乃其笔名.福建崇安人.早年留学日本,习铁道,“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归国后短期供职于“南满铁路”(任工程师),继为国会议员,又在福州两次办报(先后任《闽报》、《福建民国日报》主笔),两次遭迫害,始终与共产党人无私合作,坚持革命活动.1928-1937年间居杭州,其家实即秘密联络点.潘先生通日、  相似文献   

15.
房赢 《天风》2014,(10):10-11
<正>对基督徒来讲,孝敬父母是上帝对每个基督徒的命令,同时也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本分,是理所当然而应该做的事。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父子之间的感情。老迈的父亲和儿子一起坐在花园里,这时飞来一只麻雀,父亲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一眼,又盯着报纸说:"麻雀。"麻雀飞到了另一个地方,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有些不耐烦:"爸,我告诉你了,那是麻雀。"麻雀飞到空中,落  相似文献   

16.
王新生 《世界宗教研究》2011,(1):106-112,194
本文基于拉纳的文本证据和思想脉络,论证拉纳争议性的"匿名基督徒"观念其实是他的先验人学思想的必然延伸,是他有关"超自然的实存"以及相关的上帝普救恩典观的一种继续,是对利玛窦当年立场的一种再肯定,更是他为当代天主教跟上时代和向世界开放所搭建的一种对话平台。其立意不在于贬低其他宗教,而是力图端正天主教的这样一种态度,就是立足潜在的"天生基督徒"和已经认信的"显明的基督徒",认可和宽容现实中的"匿名的基督徒",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破除固步自封的传统天主教有关"教会之外无救恩"的论调。拉纳在教会和神学方面的开放主张和观点正是其"匿名基督徒"之说为代表的宽容精神的一种贯彻,他对社会的人性基础的重视,以及对于和平、对话等价值的强调,则是这种精神的进一步体现。拉纳之所以被尊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主教思想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他的"匿名基督徒"思想在实质上奠定了"梵二会议"改革精神的主调,实践上影响到"梵二会议"前后天主教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正>"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经文:创1:28,2:15;罗8:22这个题目也许有点新奇,因基督宝血救恩易让信徒联想到"红色",而今天,"绿色"不仅仅象征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基督徒,它更象征着一个有生态保护意识的基督徒。一、珍爱上帝创造生态保护关基督徒什么事?基督徒要完成传福音的"大使命"已经够忙了!况且将来有一天"天地都要灭没"(参来1:11),就算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7,(4):54-55
<正>李九功(?-1681),字其叙,福建福清地区福唐人,晚明基督教教义的思考者和编修者,著有《文行粹抄》、《励修一鉴》、《枕书》等,是晚明中下层文人基督徒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20.
米非波设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经文:诗116:12-13 米非波没是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撒下4: 4,9:6),他的一生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但在他身上有一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们称道与效法——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是我们基督徒感恩的楷模。大卫作王以后,因为约拿单的缘故,施恩给扫罗的后人,把扫罗的产业给了米非波设(撒下9:7)。他感恩图报,但他是一个瘸腿的人,无法为大卫奔走效力,只能在家里献上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