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的回族穆斯林,主要是指1877年(清光绪三年)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随白彦虎流亡到谢米列契耶的陕甘回民后裔,以及其后几年迁入的回民后裔。他们即现今居住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及乌兹别克等加盟共  相似文献   

2.
马氏回民为云南昭鲁回民一大支系,其原籍陕西省固原县柳树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奉命随颍川侯傅友德将军南征湖广、贵州、四川等地,定居威宁。子孙世代繁衍,于雍正年间各祖分支分居昭通、鲁甸、会泽、宣威、大关、永善等地。定居昭鲁的翠公祖之子四人于昭  相似文献   

3.
清代咸同年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云南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斗争的影响下,贵州省西南部一带的回民,由盘县大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我在四川省孝泉师范读书,课余喜欢在孝泉古镇的小街上闲逛。孝泉有条半边街,聚居着几百户回民,建有一所民族小学和一座古色古香的清真寺。据老辈人讲,孝泉回民是明末清初从陕甘迁入四川孝泉定居的,迄今仍保持着他们传  相似文献   

5.
清同治十年(1871年),左宗棠镇压了金积堡回民起义后,迁永宁望洪堡回民于灵州(今灵武)城南安插。当时到达灵州城南五公里处的30多户100多口回民,看到这里地势较高且平坦,交通、灌溉便利,相对于四周的汪洋大湖。  相似文献   

6.
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十余公里的鹤阳村,是1873年在民族英雄杜文秀领导下云南大理回民抗清起义失败后的殉难之处。每年农历腊月11日当地回民群众都要聚集到鹤阳村万人冢前敬诵《古兰经》,讲述杜文秀反抗清朝统治的光辉革命历史。1999年,大理市民族宗教局通过大理市伊斯兰教协会与当地乡政府、村委会共同协商,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鹤阳村万人冢前划出了一定的地盘,供回民群众开展活动之用。通过修整立了碑记,绿化了场地并颁发了土地使用证。现将《大理回民抗清起义殉难碑记》录下:公元1856年,杜文秀遥奉太平天国号召“…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九江市回族,是清朝以来,从外地陆续迁入,逐步繁衍起来的。鉴于市区回民占全市回民81%的比例,故本文叙述重点放在市区。九江有回族定居,约始于清道光十年(1830),马万和自皖到九江开花粉店。以此计算,九江回族历史约有160年。道光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现有回民九百多人。大约在明末清初,常州开始有回民。据常州杨氏宗谱载:其迁常始祖杨潋川,原系华阴人,洪武间,宦游常州,迁居双桂坊。又据康熙年间的《武进县志》载:“真教寺,在池子巷,明初以西域归化夷人安插各府,共人犹守故教,不食犬豕。各府皆有寺,……”真教寺即清真寺,池子巷即今公园路,清真寺系沿池子巷而建,而大门设在双桂坊,故又称双桂坊清真寺。由此,可见常州于明初已有相当数量的回民定居了。  相似文献   

9.
复州湾镇回回与清真寺王洪明复州湾镇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南渤海之滨,面积189.47平方公里,人口44039人,有汉、满、回、锡伯、蒙古、朝鲜等六个兄弟民族,汉族占90%,回民仅有317人。最早来此定居的是李姓回回,于1827年从河北沧州一担挑迁移到原...  相似文献   

10.
<正>马良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归真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以他渊博的学识、优良的品德和为伊斯兰教做出的贡献,今天仍然让伊斯兰学者有高山仰止之感,让穆斯林怀念不已。作为先生故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想简单谈谈先生的博学及其对中国经堂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启迪。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清政府为防止回民互相串联反清,强迫陕西陇县固关回族群众离境,威逼  相似文献   

11.
复州湾镇回回与清真寺王洪明复州湾镇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南渤海之滨,面积189.47平方公里,人口44039人,有汉、满、回、锡伯、蒙古、朝鲜等六个兄弟民族,汉族占90%,回民仅有317人。最早来此定居的是李姓回回,于1827年从河北沧州一担挑迁移到原...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我国的回民报刊甚多,河南也有10多种。《回声月刊》在民国时期河南回民报刊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该刊原版资料信息及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走访调查的结果,藉以呈现其背景、宗旨、特点、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赵钟奇,曾用名钟琦、字毓衡,1878年6月24日出生在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其原籍云南赵州,后改凤仪县,现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父亲赵桐岗、母马氏,有兄妹八人。五十年代初(1951—1952年期间),曾任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会长,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会长。先生童年时代,正值大理杜文秀领导回族反对满清起义被镇压之后,满清政府极端  相似文献   

14.
正在130多年以前,反抗清朝统治的西北回民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失败后,部分陕、甘、青、新一带的回族群众便被迫分批先后移居到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的各族人民友好地接纳了他们。这些远离故土散居在中亚的中国回族后裔在1924年苏联进行民族划界和民族识别时被定为"东干族",这是他们的法定族称,但在其内部仍自称为"回族"、"回民"、"老回回"、"中原人"。他们迄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母语和  相似文献   

15.
桃巨三营是泸西县的桃园村、师宗县的巨木村和陆良县的乐玉村及大新村的回民,在1856年清“咸同滇变”时建立起来的起义战斗组织的总称,与当时滇中的新兴大营和滇南的沙庄二营曾遥相呼应,以反抗清王朝所实行的反动的民族压迫和屠杀政策。  相似文献   

16.
长营清真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长营村中部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距今已有 50 0余年历史。历史上 ,曾多次维修扩建 ,是京津一带闻名的大寺 ,并以其精湛的设计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据考证 ,长营村曾称为常营村 ,源于明朝开国元勋回族大将常遇春 ,当时常遇春所属部队在这一地区安营扎寨、屯兵垦田 ,因而得名常营。一部分回族将士定居于此 ,修建了清真寺 ,设立了回民墓地。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现在长营村有回族穆斯林 60 0 0余人 ,是京郊最大的回民聚居区之一。据寺内碑文记载 ,长营清真寺规模宏大的扩建工程是在清仁宗嘉庆元年 ,从那以后 ,…  相似文献   

17.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肥城县回民一千一百戶,五千余人口。解放前他們的生活非常貧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回民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党为了扶助全县回民发展农业,仅去年一年就給回民买了不少大小型农具,价值一万○七百四十元,使回民在农业上有了迅速的发展,生活逐步上升。过去我县回民全是文盲,写信都找不到一个識字的人。现在回民适龄儿童都入了学校。政府在1957年用在回民文化教育上的补助費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九元,购买文俱乐品的补助费是二百五十元,医疗費一万六千元,使我县回民的文化获得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是鲁西一带最困难的时期。这里的回民同胞约有十万人,家家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当时泰西有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大队、回民联合会,当他们看到抗日家属和回民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便建议办个回民抗日学校。上级采纳了这个意见,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筹办一处回民抗日高小(也曾叫“文工团”),经上级拨款支援,于1944年下半年招收了一批抗属和一部分贫困的回民子弟入校读书,服装、生活以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江苏泗阳县的回民在各方面都很落后。他们在政治上根本谈不到地位,在经济上都是小摊贩、卖烧饼油条,宰牛羊的,在文化方面仅有小学生二名,权本就没有大中学生。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们回民关怀无微不至,安排县人民代表九人,各乡镇都有回民代表,各行业都有回民参加工作:有当农村管理区会计主任的,有当城市居委会主任的,有做经理和县科局长的。全县现有回民大学生四人、高初中学生50余人,小学生更多。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回民胡杨氏感动地说:“过去我们回民很穷,念不起书,现在我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这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1956、1957两年,党和政府拨给生产补助金,扶持回民就业,并在农村搞副业。1958年9月,全县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