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卑的表达     
一颗自卑之心。通常对应一颗低沉的头颅。这样的人有时令人同情,有时又叫人讨厌。与这样一个自卑的人在一起,空气是压抑的。你很难打开局面,而他又完全是束手无策的样子。你们面对面坐着,稍有不慎,谈话就会陷入僵局。你会无端地感到疲惫。你心中暗暗恼火.却又不便发作,只好找话儿抚慰他。当然。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4,(8):33-33
你也许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当你面对金钱、权力和人生是非的选择时,你就会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朱德庸要想得到正确的东西,总是要先犯很多错误。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时,那最后就是正确的结果了。——物理学家李政道人的灵魂里,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有时天使出来,有时魔鬼出来,有时天使与魔鬼在自己的灵魂里互相打架,谁打赢了你就是谁。——魏明伦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令我们感到郁闷不安。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以下是10个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法:1.经常用肯定句对自己说话。你在对着镜子试新衣服,售货员一定说:“太合适了,这是最新的款式,穿上它让你显得高贵大方。”你的信心就会大增,越看自己穿新衣的样子越顺眼。如果她对你说:“还可以吧。”你就会犹豫起来,肯定的说法与…  相似文献   

4.
和气     
方子 《天风》2008,(2):33
最近听一位基督徒朋友谈自己的体会:"在一个团队里,若想和气,真的好难,有时你想与别人和气,可是别人却偏不给你和气的理由;有时真想抽某些人的嘴巴,可想想自己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又不能这样做!做人真难,有时真想放弃了,放弃信仰的原则,与某些人一干到底,因为这种人往往是欺软怕硬的,但又一想,不能和这种人一样,否则自己也将好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5.
和气     
方子 《天风》2008,(4):33-33
最近听一位基督徒朋友谈自己的体会:"在一个团队里,若想和气,真的好难.有时你想与别人和气,可是别人却偏不给你和气的理由;有时真想抽某些人的嘴巴,可想想自己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又不能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7.
有时凶险的东西并不可怕,因为它面目狰狞地横在你的面前,让你瞪大了眼,心提到了嗓子跟,你在紧张的同时,也集中了全部精力,调动了所有的智慧,与它周旋,与它搏击。  相似文献   

8.
<正>你是否曾经当着孩子的面贬低你的爱人,是否强迫过孩子必须在你和你的爱人之间做出选择,又是否拒绝过孩子想要与你的爱人接触的想法?如果有,那就是在向你的孩子施加家庭暴力。这种家庭暴力就是父母疏离行为,它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已经影响了世界上数百万家庭,但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一种被忽视且未被广泛承认的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9.
直面人生     
有句很通俗的话说:“面对生活,你对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就对你哭。”生活犹如一幕戏,剧情或跌宕起伏,或曲径通幽。生命的日子里,有时会有厄运的洪流将你挟裹,有时又会红日高悬彩霞万里。曾经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这是生活的真谛,处事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07,(15):11-1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在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了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雨中,村庄是收敛了羽毛的鸟,安静地栖息在大地上,迎接着雨点或温柔,或狂烈的问候。雨水,其实是天空与大地对话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老屋的瓦懂得,但它不与人说。它只与雨点交谈。我在乡村的瓦下居住时,喜欢偷听这种交谈。搬一板凳,靠着墙,坐在屋檐下,听头顶雨点在瓦上敲打,似敲,如弹。有时仿佛有一匹马,正哒哒地穿越悠长的青石板巷子;有时又仿佛千军万马呼隆隆踏过……  相似文献   

12.
叶予之 《天风》2007,(21):38-39
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之歌吟咏叹、魂牵梦绕珍藏心头。有人说:它像伏天干渴中的沁冷甘洌的凉茶;像寒冬飞絮里炽热红旺的炭火。又有人说家虽贫,三间小平屋。但因着家里有随意绵软的暖被窝,可口简单的家常菜,等待家人夜归的淡和幽灯。有缺了门牙的父母的唠叨,又有浓得化不开的手足情感的印痕,才吸引着无数游子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要回归它的怀抱。萧伯纳说:家是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却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家啊家,无论我一念之际离开了你,一时之间离你有多远,你都让我回头,让我归来。因为家中有翘首  相似文献   

13.
“那个”主要是用来指称事物,起区别和称代的作用。有时,它作为称代词语出现在言语中,起某些修辞作用。一、有时,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字眼来表达某种观念,于是就用“那个”顶替一下。如: ①老黑很不以为然,又说:“明天报到,你今天打什么行李?想快离了我们?再睡一夜明天我送你去。”我也好笑,觉得有点儿太那个,就拆了行李,慢慢收拾。(《人民文学》1985年第2期第5页)  相似文献   

14.
有一条鱼每日在海里不停地游,仿佛在找寻着什么。有一天它去问鱼王:“人们所说的大海究竟在哪里呢?”鱼王说:“我的孩子,海既在你身外,又在你身内,你无时不在海中啊!”它又问:“那么,尊敬的鱼王,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海的美丽呢?”鱼王说:“我的孩子,那是因为你离海太近了,反而感觉不到它的恩惠。从  相似文献   

15.
一、灵与肉世俗生活不能沉溺太深太久,否则,你思想的触须即会钝化,而要保持它的敏锐,须与世俗拉开距离。如同品酒师之于饮酒,不可贪多,只有细细品尝回味,方得其妙。可你的肉体又是现实的,这样,诗意的纯粹的心灵不得不时时脱离肉胎凡身,反观自省、高瞻远瞩一番之后,再回归皮囊。而一旦附丽皮肉,它又须入乡随俗,着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支配自然”。我们既感到人的伟大又感到他的渺小和灾难。一个人有时觉得自己是处于世界的中心的地位,有时觉得与庞大世界对比之下却渺小得微不足道。人有时似乎是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的力量,但有时却成为它的玩物。可以想想自然是在怎样奴役我们的。死,通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如房倒屋塌、雷电袭击等等总在等待着我们。即便把死撂到一边不提,一个人也要常患病。并且从另外一方面去看,人总要受感情的折磨:愤怒、悲哀和厌烦。所以,人是自然的玩物,他的虚有其表的力量使他走入了歧途。事实上,这种力量并不是属于他的;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种力量但又丧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到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气说,“我觉得,我还没有学佛以前很快乐,现在生活却过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然后,我们沿着种满松香树的敦化南路散步,人声与车流在身边奔跑,有时我感觉这样看着不知从何处来,又要奔向何处的车流,总像是在看一个默片电影的段落,那样匆忙,又那样沉寂。我身边的中年女士向我倾诉着生活与学佛…  相似文献   

18.
智者名言     
我们的性格是我们行为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你对生命厌倦吗?那么就把自己投入某种你全心相信的工作里,为它而活,为它而死,这样你便会找到你原以为绝不可能属于你的快乐。 ──卡耐基伟大的生活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赫胥黎谨慎的行动要比合理的言论更为重要。 ──西塞罗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 ──培根人只是存在着。……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  相似文献   

19.
黑白 《思维与智慧》2012,(10):20-21
我和你,是不是早在几百年前就曾有过擦肩一遇的前世之缘?否则,宇宙之大,我为什么偏偏把你牵挂!现在的你,一切的一切,都还好吗?落地阳台的玻璃窗前,绽放着一盆山茶花,看到它娇美的身姿,我不由想起了你。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牵挂?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牵挂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却沁人心脾……牵挂你的时候,我的心,犹如饮入了一杯浓浓的酒,又仿佛注目着盛开的花儿……陶醉着的,是我的情怀,还有,我对你的一次又一次深情的回想。  相似文献   

20.
轮回     
人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产生,也不会消灭,而只会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我们一个人的灵魂就是最纯的能量,这能量即是你目前的生命中的灵魂,它一定有个来处。灵魂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死后,灵魂又去哪里呢?灵魂是不可能消失的,那会违背宇宙的定理,它只是转换形态而已。因此生与死对灵魂来说是不存在的。死亡与出生那只是身体上的事。灵魂将经历不同的身体与世界,那些经历有时会不断地反复,因此名为轮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