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全球化与国家的关系已经凸显为一个核心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也面临着新的主题。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唤起了战后人们从理论上说明国家的兴趣。这是对凯恩斯主义福利民族国家取得明显成功的反应。而60年代后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者突破了单纯的阶级分析,深入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最抽象的方法论问题到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产生了结构论与工具论、经济决定论与国家自主性的激烈争论,长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忽视了的“法律或司法-政治意识形态”也进入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乔治·摩尔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伦理学家,摩尔的理论不仅引起了伦理学的重大变革,也对经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凯恩斯在剑桥大学信使学社接受了摩尔的伦理学思想,并终身奉为圭臬。可以说,摩尔的伦理思想不仅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思想的借鉴,也为其经济学分析方法提供了指引。本文试图研究摩尔伦理思想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具体影响,从伦理学角度探究凯恩斯理论革命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研究凯恩斯经济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福利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不仅其建立本身的立足点是道德的,而且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也是道德的.英国福利制度理论的道德基础在于:英国福利制度追求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保护弱势群体的价值诉求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单身母亲以及失业贫困人员等身上.从积极方面看,英国的福利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消极方面看,其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公正,但结果却很可能造成新的不公正.尽管英国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存在许多问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伦理启示:社会发展应当更加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社会福利制度在注意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时应更加注重公平;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瓦尔拉斯-希克斯-帕廷金传统的沿革未能跨越货币与一般均衡的兼容障碍,货币一般均衡理论仍面临着货币与价值理论两分的困境.以货币一般均衡理论为参照系,解析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新货币经济学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逻辑渊源,则各宏观经济学流派或公开或隐含地在"货币"与"一般均衡"之间的取舍权衡,为解读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格局提供了一个理论基准.  相似文献   

5.
就像亚当·斯密在创作《国富论》之前曾经写作《道德情操论》为其开创现代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一样,凯恩斯在创作《通论》之前也曾经写作《概率论》为其开创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定哲学基础。就像《道德情操论》是打开《国富论》当中诸多疑问的一把钥匙一样,《概率论》也是打开《通论》当中重重谜团的一把钥匙。凯恩斯在《概率论》中发展了一种新概率论,即逻辑概率理论,并借此创立了一种新理性观,即信念理性。凯恩斯经济学革命的实质乃是用信念理性假设替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一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干预以来,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恰当而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二战以后,英国的国家干预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政府先后推行过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战略.这些战略及政策不仅广泛涉及经济领域,同时也触及到与其相关的经济管理体制领域,对英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量子论的创立者M.普朗克,有一次对著名的经济学家J.M.凯恩斯说,他曾一度想研究经济学,但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觉得经济学太难了。凯恩斯当然知道,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普朗克的话。毫无疑问,普朗克能够很快地掌握数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他的话仅仅是说,对于一个惯于从比较简单的、精确的事实中得出最明白的东西来的知  相似文献   

8.
新黑格尔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最反动的学派之一。它开始产生于十九世纪60-70年代,而盛行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头三十年。新黑格尔主义先后流行于英、美、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中。它的主要代表,在英国有布拉德雷、鲍桑克、缪尔等。在美国有鲁埃士、霍金、布兰夏德。在意大利有克罗齐、詹梯尔等。在德国有格格克纳、拉松、克罗纳等。克罗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移居美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分化以后到十九世纪末,是黑格尔哲学失势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最后阶段——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资产阶级为了维护  相似文献   

9.
西方思想家以一国之内人与人之间权利的扩展为思想基础,希望同样的过程在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由此产生了生态主义道德理论。这一理论以动物的权利、有机生命体权利、敬畏生命和赋予生物以内在价值等言语作为意义表征,组成了西方生态主义道德话语体系。但是,这种话语从一开始就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保护自然之间的矛盾。资本具有全球性和扩张性,而人们对自然的爱则受领土边界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体制和民族国家背景下,环境问题与世界性不公问题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5,(3):123-131
2008年金融与经济危机不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也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继上世纪古典经济学危机和凯恩斯经济学危机之后的第三次大危机。本文对新世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及主流经济学第三次危机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探寻经济学变革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实际上都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了挽救或缓和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的危机而提供的理论"修正和护航"。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作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和政治危机的理论反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主张彻底变革和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取而代之。在如何对待财产权的问题上,自由主义主张的是保持私有制的"财产的平等化",而马克思主张的是废除私有制的"财产的社会化";在如何对待社会共同体的问题上,社群主义建构的"完善论国家"是"虚假的共同体",而马克思建构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真实的共同体";在如何对待民主的问题上,共和主义追求的是形式化的"程序的民主",而马克思追求的是实质性的"革命的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一在战后的头十年至十五年里,西德的天主教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中一个流行的、活跃的和好斗的流派。它是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复辟时代的主要哲学流派。在天主教哲学里,新托马斯主义不愧为是反映资产阶级法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跟由教会方面认可并得到官方赞助的新托马斯主义一比,其他的天主教哲学学说甚为相形见绌。新托马斯主义能够起这种不同寻常的作用,是因为有一系列客观的和主观的先决条件;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帝国主义"往往会带来对功利最大化的推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效率的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资本主义和历史的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阐明“承认”问题的正义理论框架,对第二波女性主义(SWF)40年发展史进行批判总结和未来预测,说明SWF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分析性别正义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清晰的维度。她首先说明,SWF起源于反资本主义的新左派运动内部,是对战后时期国家导向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激进挑战。其次指出女性主义的某些理想和后福特主义的、跨国资本主义的新形式的要求之间令人困惑的趋同性,称SWF无意中为“新资本主义精神”补充了一个关键因素。最后,她试图对女性主义在资本主义危机和美国当前政治重组背景下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认为这可能标志着从新自由主义转向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起点,具有复兴女性主义解放承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效率与伦理两个基本标准探讨了福利经济学对于经济运行体系的伦理选择问题。首先分别讨论了福利经济学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的具体情况。其次分析了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及其原因,即仅仅依据功利主义伦理基础的狭窄理论框架与包含道义主义伦理学在内的广阔的价值世界之间的矛盾。最后指出:通过引入道义主义伦理学作为福利经济学的伦理基础之一,特别是通过引入伦理妥协的方法解决经济学的功利主义基础与道义主义基础之间的矛盾,便可以扩展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消除福利经济学在参照第二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伦理选择时所遇到的理论困难,使福利经济学能够在新的意义上同时参照两个基本标准对于经济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雷禹 《世界哲学》2023,(3):16-27
无论是作为狭义的学院化知识传统,还是广义的社会思潮,加速主义不仅突破了既有的理论模式,而且挑战了流行的政治战略,以致于无法凝聚为有效的、普遍的共识而陷入相互竞争的局面。在理论上,加速主义表征了资本主义启蒙的元叙事困境;在立场上,加速主义堕入左与右的对立之中;在实践上,加速主义无法辨识资本主义本身的位置。加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造成了极大挑战,它一方面试图保留马克思,另一方面却又取消马克思主义。因此,认真厘清加速主义思潮的悖论和困境,真正识别和把握其本质,重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意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孙赫 《世界哲学》2020,(1):14-21
唯物史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使其得到运用与发展。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对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社会规定性和物质规定性定义的批判,运用了唯物史观科学批判功能的历史辩证法引导出生产劳动的历史性生产关系线索,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历史性;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之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唯物史观的价值批判功能表现出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非人道性质的批判。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通过对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丰富与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研究。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李大钊的进步人道主义观刘彻,刘云龙一、“人道主义经济学”理论。1919年5月,李大对把现代经济学分为三种: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人道主义经济学。个人主义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学,有两个难以克服的缺点:l、承认现存经济组织的合理性;2、承认...  相似文献   

19.
陈祖洲  舒小昀 《学海》2002,2(6):135-138
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始终是一对矛盾 ,王皖强博士以国家与市场作为撒切尔主义研究的切入点 ,抓住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性问题 ,揭示了撒切尔主义的精髓。在国家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的背后 ,是集体与个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对立 ,这种对立最终归结为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对立。作者不仅言中肯綮 ,也将撒切尔主义研究提升到很高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20.
雅索普在1990年的《国家理论:让资本主义国家归位》一书中,沿着普兰查斯开辟的理论道路,在系统地综合同时代多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一种策略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进入21世纪后,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新变化,雅索普积极开展研究,最终在2016年的《国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中完成其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