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6期刊《关于〈辉州重修玉虚观碑〉的两则考释》一文进行补正,考证出辉州玉虚观的最初重修主持者为金元时期的全真教道士、丘处机再传弟子冷德明,以及作为辉州玉虚观“法亲院门”之修武县清真观、卫辉路紫极万寿宫的创建历史等情况,并对《辉州重修玉虚观碑》的撰文、书丹和立碑时间作了进一步的厘清,还对丘处机——刘志敏——冷德明和房志起这一全真教法系的构成及活动情况进行了大致勾勒.  相似文献   

2.
汉、鹤鸣山,属益州蜀郡江原县地(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始建鹤鸣化治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23《郡国志》:“蜀郡,秦置。有江原县。” 后晋刘煦监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改诸郡为州。贞观元年,以益州置剑南道。剑南道领成都府及彭、蜀、眉、邛等三十八州。邛州、临邛郡,武德元年析雅州置,显庆二年徙治临邛郡,领县七临邛、依政、安仁、大邑(注云,唐咸亨二年析益州之晋原置)、蒲江、临溪、火井”。  相似文献   

3.
古镇采风     
《贵州民族宗教》2007,(3):I0004
黔南自治州长顺县广顺古镇采风,说起它的历史,很有名。 长顺县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是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长顺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汉武帝时期属于夜郎县,唐代置乡州(今长寨地区)和令州(今广顺地区),隶属黔中道,元置金筑府,治所在今广顺镇,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万历四十年置广顺州,隶属贵阳军民府,清雍正五年置长寨厅,1914年改广顺州为广顺县,长寨厅为长寨县,民国三十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县治设长寨镇。  相似文献   

4.
天师府简介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古称沂溪),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天师府宋祟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  相似文献   

5.
地处美丽富饶的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沔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因它原是湖北省沔阳县的县城,故名沔城。沔城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起,一直是郡、府、路、州、县的治地,乃方圆百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在是湖北省唯一的区级  相似文献   

6.
胡阿祥 《学海》2005,(3):36
(72 ) 10 93页 :“青州刺史 ,……孝武孝建二年 ,移治历城。”按 :青州移治历城 ,《宋书·自序》作孝建元年 ,《宋书·垣护之传》及《资治通鉴》皆作孝建三年 ,此作孝建二年。当以孝建三年为是。据《宋书·孝武帝纪》 ,孝建二年十一月以垣护之为青、冀二州刺史 ,次年五月 ,“木连理生北海都昌” ,垣护之以闻 (《宋书·符瑞志》)。考北海郡都昌县 ,本志云“寄治州下” ,即寄治青州治所东阳城 ,可见孝建三年五月时 ,青州尚未移治历城。又青冀二州 ,冀州为侨州 ,割成实土 ,治历城 ;青州实土州 ,宋孝建三年至大明八年 ,青州帖治冀州历城 ,合成青…  相似文献   

7.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二十公里处的贵溪县境内。是祖天师修道合丹之所,为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称为第三十二福地。据《龙虎山志》载:“其地三代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迭为吴楚地,秦并天下,属番县,汉属豫章郡之余干,隋唐间属雄石镇。”龙虎山群山绵延,乃象山(今应天山)一支西行数十里而至,山状若虎踞龙盘,或曰因名。这里道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著名的道教府第——天师府。位于上清镇中部,全称“嗣汉天师府”,又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其府门曾有联曰:“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以示天师在道教和历史上的地位。据《龙虎山志》记载:宋崇宁四年(1105)。  相似文献   

8.
刘军 《中国哲学史》2023,(5):114-120
朱子注解“新民”遵循了“以文义推之”与“以传文考之”相结合的原则,其逻辑思路为:人人皆有明德处且需要自明其德,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民的可能性;新民的重要性和“民”自身难以完成自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从总体上决定了新民的必要性;新民的实现需要“上之人”与“下之人”共同努力,综合运用“絜矩之道”“齐之以礼”“齐之以刑”,始终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强不息精神。朱子注解“新民”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诠释经典之“守正”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蕴含着许多独特且具有创新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景观。孔子殁后,首先立庙于今山东曲阜孔子故里,为本庙。汉代以后,又相继在京都及地方学校、书院等立庙。由于朝代更换等原因,为都之地屡有变迁,然孔庙之设相沿不断,且建制规格越来越高。地方体制在汉魏时期为郡(国)县二级或州郡县三级,隋唐时期为州县二级,宋元以后为府(路)州县三级,各级治所相对稳定,孔庙之设多带有连续性,形成了许多千年古庙,各具特色。本人曾对曲阜孔庙予以探讨(见《汉魏鲁城孔庙考》,载《史学集刊》1994年第1期;《曲阜历代孔庙考述》,载《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这里拟…  相似文献   

10.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天下文枢”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评为“世界文学之都”。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盛行,依托于历史文化的“人文金陵”面临着传统传播方式被淘汰与更替的严峻形势。完善传播路径需深入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机遇与优势,从南京历史文化脉络、国内外研究方向等角度出发寻找适合“人文金陵”的传播路径,探究构建新媒体传播模式的价值,为南京历史文化发展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切入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第二国际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反思,是包括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等在内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难题。他们都强调现实历史的变革要以历史哲学的重构为底色,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以摆脱“经济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其中,本雅明试图以“起源历史”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起源”概念是其理论的难点。学界对“起源”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和《拱廊计划》中的内在作用存在争议。对本雅明而言,《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时期的“起源”概念侧重于将真理从主客认识论的困境中分离出来,内蕴着柏拉图的理念和歌德的表达性生命的影响;《拱廊计划》则进一步将“起源”批判性地内化为对19世纪现代性之自然历史性质的辩证揭示,并识别为一个过去与当下充满张力的、“起源历史”的真理性时刻,以便从历史连续体的叙事中剥离出来。通过这一工作,本雅明不仅破解了新康德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历史主义变体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困境,还为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历史”意识。但在现实性上,这种历史意识过于倚重主体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领会,而忽视了经济作用及其内在张力,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回民殡葬服务社始建于1959年,设在升州路28号净觉寺内;隶属于南京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时,民族、宗教政策为“四人帮”肆意践踏,服务社被迫停办。  相似文献   

13.
戒坛是出家为僧的重要环节之一——“受戒”的场所,自唐中叶后逐渐被纳入官方管控,由应付军需的临时性举措走向制度性规定。戒坛的分布渐趋固定,由唐末藩守的奏请设置到五代置于“各大府”,至北宋前期形成京师二戒坛和地方七十二州府治所各有一处戒坛的格局。此后,部分州府“戒坛”处于变化之中,或于同州不同寺庙间转移,或在原无戒坛州府而增置,在相同单位国土面积内戒坛数量呈上升趋势。开坛时间与皇帝寿诞的融合,使得原本仅为宗教仪式的“开坛度僧”演变为地方官员的重大政治活动,戒坛的政治功能突显,同时戒坛也成为宋代士大夫交游、“论道”的场所,戒坛功能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韦伯伦理—经济“理想类型”的历史哲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关于“新教资本主义”的伦理—经济“理想类型” ,表现为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的二重向度和二元分离。在道德哲学方面 ,它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逻辑模型 ,然而在历史哲学方面 ,“理想类型”却潜隐着深刻的文化霸权与文明霸权的价值取向 ,它与后来的“文明冲突”理论和“全球化”思潮 ,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历史观 ,同属一种历史哲学谱系。“儒教资本主义”的命题 ,因与之在道德哲学方面不同构 ,历史哲学方面不同质 ,只是对“新教资本主义”“理想类型”的一种错位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学界研究现状看,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隐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文本处于分散化、隐蔽化状态;其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造成其抛弃历史哲学的假象;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科学”面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历史哲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穿越导致历史哲学隐退的屏障,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加以澄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明确其时代定向。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唐代有多条交通线路通往五台山,学者称之为“五台山进香道”。其中,代州往东沿滹沱河谷上行,可以从繁峙县西南的峨口进入东峨谷,抵达五台山之西台、中台;或从繁峙县东南的木瓜谷登上北台。自幽州方向经蔚州、灵狐县,从山北入台也需从繁峙县东西两处谷口进入。这条自代州出发从五台山北麓进山的道路,也是唐代代州经五台山路直通镇州交通线的西北段。  相似文献   

17.
邵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3-143
杨海明先生把李清照评之为最能代表南宋前期普遍存在之感伤情绪的词人。其词在20世纪成为词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把这个女词人划入一流大家词人的行列。但在中国古代对李清照词的重视和评价存在重大差别:宋、元时期褒贬兼具、局部称赏;明代、清初则被一致推许为婉约词之正宗、甚至冠绝第一这是与明代词坛以诗庄词媚、婉约豪放为标准来品评词作密切相关的;然而在清代中后叶,中国词学进入了高度发展,并对词的艺术规律的认识空前深入的时期,李清照的词史地位却落到了历史的低点。对于李清照的历史定位也是众说纷纭,本文拟将以张伯伟提出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意象批评”的方法分析李清照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8.
吴鹏程 《法音》2023,(6):52-55
<正>山西天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天龙寺始建于北齐。但其山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大明钦节册封晋府靖安王胤龙所撰《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蜿蜒如龙跃之势,因之曰天龙山。”又据道光六年(1826)员佩兰总裁、杨国泰纂修《太原县志》载:“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呼为天龙山,盖因北齐所建天龙寺,而因以名之也。”  相似文献   

19.
太谷学派的近代传人刘大绅在其著作中透露了杭辛斋师承于该学派王伯琴这一情况,针对杭辛斋诠释河图之数“阳顺阴逆”等易学观点进行批评,并系统论述了太谷学派基于丹鼎炼养之说对河图的诠释。杭辛斋的易学风格倾向于以理性思辨调和古今众说,刘大绅所宗奉的太谷学派易学则以神秘主义为思想底蕴,二家之学同源而异路。太谷学派易学虽至今仍传承不替,然因其思想路数已近于历史陈迹,只能作为“暗流”而存在;杭辛斋易学则表现出一定的“现代性”特色,切合时代精神,呈现博通气象,故能得后世之高度推崇。  相似文献   

20.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荣 《法音》2000,(1):68-70
佛教于两汉传入我国后,随之有大量经、律、论译出并流通于世。但五代以前,均是以手抄本为主,福建也不例外,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李赐号福州怡山长庆寺住持大安“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命剑南写开元藏经给之。”~[1]景福二年(893),福建观察使王潮延请僧人“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2],供养于泉州开元寺藏经楼上。天二年(905)春,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人缮经5千卷藏于莆田灵岩寺;同年夏又藏佛经541函5048卷于福州寿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